关注《史蒂夫智库》公众号,你不吃亏!
最近《我不是药神》火了,豆瓣评分9.0,上映9天票房已经突破20亿。
什么概念?2018年上半年,国产电影过10亿的影片只有4部,《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后来的我们》。其中,票房最高的《红海行动》评分也不过8.3分。
这部电影有多火?公司总投7500万,仅在上映首日就回本。与此同时,徐峥又一次火了,他的身价直接涨到20亿,加上导演费总收入达到4000万。
早年在大众眼里他还是个“猪八戒”,甚至有次去银行取钱,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了句让徐峥脸绿的话:“给猪八戒取一万块钱”。
作者:二毛

来源:创业智库(ID:cyzk88)
如今,这位46岁的光头大叔不仅当了导演,还做起了投资人。他投资的影片票房成绩都不俗。可谁能想到:
27年前,因为发际线后移在宿舍治头发,所有同学敲锣打鼓来看他;
24年前,他还是个不温不火的话剧演员,在电视圈打了6年酱油;
6年前,他找人投资《泰囧》,报了2500万元的预算,却没人理他。
正是这样的一个演员,却默不作声相继创下“十亿票房”的佳绩,《心花路放》《泰囧》、《港囧》、《我不是药神》。出道20年,就拥有50亿票房的号召力。
在《摩登时代》里,他说道:“我只是一个小丑。”
徐峥在尽力搞笑,但笑着笑着他已经成为了2个工作室的法人代表,3家企业的股东。
徐峥,正在蜕变。
同时代的导演那么多
为什么出头的是徐峥?
长着一张娃娃脸、外型完全不出众的一个人,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话剧演员变身为“50亿导演”。
回顾这24年的演艺生涯,徐峥却说,“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1994年,与徐峥同届毕业的果静林,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风云人物”,以超过徐峥的优异成绩毕业。
徐峥与果静林
尽管是学霸,毕业后却混得不太好。当徐峥早在话剧界崭露头角时,很长一段时间果静林却只能演一些根本没有名字的角色,“死尸”或者“皮鞋”。
后来,果静林还在一个采访节目中说道:“我当时无比羡慕徐峥,看完他的戏我坐在台阶上哭的很委屈,我的艺术青春为什么是这样?”
徐峥当时有多出名?
大学演的话剧,很多学生排着队去看;
接拍的《春光灿烂猪八戒》爆红,各大电视台收视率高涨。
18年后,徐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踏上导演这条路,并且一拍成名。
2012年,他执导的《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达到12.67亿元;
2015年,《港囧》票房高达16.13亿元;
2018年,《我不是药神》票房超20亿,《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票房上亿。
一个话剧演员逆袭成为“50亿导演”,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徐峥有多拼。
“我当导演是为了演戏”徐峥这么说道。
徐峥主演的《春光灿烂猪八戒》剧照
他对演戏有多热爱?为了演戏常常下了课就跑到舞台后台做作业,做完作业晚上就去演出。
为了能够演“猪八戒”角色,他自己带资入组。因为当时剧组窘困到导演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
他拍戏有多专注?“有一次夜里去光线找朋友,遇到徐峥正和团队的人开会,他做一个事儿的时候就特别专注。而且徐峥真的不在意票房,他更在乎故事是否完整。”一位跟踪徐峥多年的央视记者透露。
黄渤在节目中笑道,徐峥有着巨大的阅片量。在做演员的时候就参与了创作,对观众喜好有彻底的研究。
2006年,因为参演《疯狂的石头》,徐峥进驻电影圈。
随后,他以1年1到2部电影的速度在这个领域扎根。《爱情呼叫转移》、《疯狂的赛车》、《夜店》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但徐峥有着更大的野心,他知道要想掀起风浪,必须打造电影IP。随后,2012年,他推出的“囧系列”大获成功。
徐峥是个有思考、聪明的导演,为了拍出一些好片子,他会去扶持一些年轻导演和团队,用合作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比如拍出《催眠大师》、《记忆大师》仍将继续大师系列的陈正道,在与徐峥合作时就并非有好作品在手的知名导演;还有这次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也是从未有过长篇拍摄经历的年轻导演。
(点击即可打开了解)
如此一来,既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
其实,像徐峥这样从演员转变为导演的明星不在少数,如赵薇、邓超、苏有朋、王宝强。但翻看作品,反响平平。
其中,票房最高的也就属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7.26亿人民币,豆瓣评分6.6分。
为什么这么多人里,徐峥能够脱颖而出?
在徐峥身上,我看到了努力、热爱、进取、专注。也正因为这种态度,才成就了今天的50亿导演。
他对外说道:“我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多么高的位置上,如果把自己放得太高,会对自己形成障碍。”
顺势而为,从话剧演员到投资人
独创“中产焦虑”式电影
过去,很多人对徐峥的定位是喜剧演员。但现在,从镜头里我们看到了更多面的徐峥。
2012年,是徐峥事业上的分水岭。他不再满足于只是当演员,开始做编剧、当制片人、当导演。
同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后,票房直线上升,高达12.67亿人民币,并获得“亚洲最高票房”的称号。由此带动了泰国的经济,徐峥后来还被泰国总理接见。这部电影也让徐峥赚了5000万左右。
隔了3年之久,《港囧》上映,票房暴涨。徐峥大赚了足足20亿之多。
这几年,徐峥屡出“爆款”,甚至有人将他和姜文比较。
徐峥还没红的时候,他每天睡完懒觉,就出去散步,到报刊亭买杂志,回来就放音乐,看书、喝咖啡。
但我想,现在的徐峥估计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吧。
“人总要为名所累。但是在我没有成名之前,我就想明白这个事情了。”他说道。
大学时,徐峥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只演男一号。1997年他和李冰冰主演了《风生水起》,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之前那些看起来机会不错但属于龙套类的角色,他都推了。
“我发现,只要你在一部戏里演了二号、三号,别人就会一直找你演二号、三号,很难改过去。角色不分大小,但我觉得,只有演了男一号,别人才能看清楚你的能力。”
于是,他相继主演了《星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疯狂的石头》、《爱情呼叫转移》、《夜店》、《无人区》等一系列影视作品。
直到《心花路放》出现后,徐峥一路开挂,成为票房收割机。接着,《泰囧》、《港囧》、《幕后玩家》、《我不是药神》奠定了徐峥导演的位置。
顺势而为,却又懂得为自己争取每一个机会,徐峥走的每一步都“精打细算”。有人评价他,“他很少把话题停留在个人经历上,而是很快跳跃到业务讨论和他对某些话题的思考上”。
当初在拍摄《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时候,由于前期投资人并不看好这部无厘头的作品,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戏没法儿拍,剧组一度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导演也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于是,徐峥拿着自己之前演话剧的积蓄找到导演,“我要演猪八戒,这是我所有的积蓄,够不够?”
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徐峥认真地看过剧本,“虽然剧情比较‘弱智’,但猪八戒这个人物的确非常适合我,并且这部剧的投资不多,即便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
周围人都觉得他疯了,但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却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分到徐峥手上的红利比片酬还多出一倍,同时他也跻身国内一线喜剧演员行列。
2006年,徐峥看中了宁浩《疯狂的石头》的剧本,于是以零片酬出演片中配角。当时,剧组拍摄很差钱,徐峥还通过刘仪伟的关系,拉来了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四方集团的投资。而后电影上映大获全胜,徐峥顺利出位,而他更大的斩获是结识了天才导演宁浩。
2009年,徐峥搭上了武汉华旗影视公司老板刘光伟,当时后者正在运作一部小成本电影,这个电影就是后来的《人在囧途》。这部电影投资不到800万,最终收获了3700万的票房。《人在囧途》赚了钱,武汉华旗影视于是就想拍续集。当徐峥提出要导演《人在囧途2》时,却因为与华旗的“理念发生偏差”,被踢出局。
徐峥不愿向华旗妥协,带着这个故事离开。之后他将这个故事拆散、揉碎、结合泰国元素,创作出了《人在囧途之泰囧》。接下来,《泰囧》票房井喷,徐峥的导演才能也得到业界的肯定。
如今,徐峥已不仅仅是一个导演,他还是一名商人。
他是上海真乐道影视文化工作室、上海徐峥影视文化工作室的法人代表。另外,还是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真乐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真乐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股东。
在今年陆续出的《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电影,幕后的联合出品中,都有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而徐峥是该公司的大股东,持股51%。
他独创了“中产焦虑”题材的电影,把社会百态都呈现出来。他懂得跟观众沟通,知道电影是拍给哪些观众看,给观众传达价值观。
回顾徐峥最叫座的“囧系列”,还有《幕后玩家》、《我不是药神》,似乎每一个故事离不开中年危机、中产焦虑。
这些关乎家庭、事业、人生选择的问题,是每个人在任何年龄段都会碰到的问题,值得每个人去思考。也因此成为徐峥独有的“中产焦虑”式电影。
“如果真正想走上国际化,需要在作品里面完成核心价值观输出的定位,如果价值观没有被输出,没有影响到别人,在人文层面的一个认同,那么是没有用的,没有种到人家心里面去,就没有完成输出,就谈不上国际化。”徐峥谈道。
不要用票房来衡量电影
人生逻辑要大于商业逻辑
“三周过了3亿我很高兴,过了4亿我有点兴奋,再过5亿我觉得这事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害怕别人仅仅以票房来衡量我的这部电影,这样的话对我的电影不公平。”
徐峥真的不在意票房,他更在乎故事是否完整。
首先,《我不是药神》让人满意的就是难得完整的故事。这是中国电影近几年,讲得最好逻辑最通畅的一个故事了。 
而徐峥作为主演发挥的入戏作用自不必赘述,小陶虹都承认这是徐峥当演员以来最好的表演。这一次,徐峥是“放下”了所有外界的因素,回到电影和故事里,活进了那个叫程勇的药贩子的灵魂里。
如今,中国电影业已经高达数百亿票房,但徐峥认为还是要回到内容本身,实现价值观的输出。
有人批判徐峥拍的都是商业片,但尽管如此,他是个有诚意的商业片创作者,而不是个社会批判家。
曾经徐峥也演过先锋话剧,叫好声有,但争议声更大。
1998年,他凭借《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算白去上海了。
但他知道,要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向他们传递价值观,必须要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改变。
“创作者在拍商业片的同时,也是为整个故事寻找一个驱动力。我希望电影里面有一种一如既往的一种心灵成长的东西。”他说道。
于是,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现实的社会,面临的人生危机。
《疯狂的石头》中,他是对工人阶级赶尽杀绝、心狠手辣的地产商;
《人在囧途》中,他是对底层生活不无鄙夷,认为火车站像“动物园”的动漫公司老板;
《泰囧》中,他是和竞争对手打得头破血流、一纸合同价值数亿的公司合伙人;
《无人区》中,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动动嘴皮子就能名利双收的律师;
《催眠大师》中,他是洞穿人心、驱除心魔的心理医生;
《幕后玩家》中,他是在名利追逐下丢失良知的股市大佬。
在《我不是药神》里面,他们买不起房,上不了学,看不起病。这是中国人的三大痛,电影里全都有,现实也压在每个人身上。
你会发现,人生逻辑永远大于商业逻辑。
小学进少年宫,艺考2次最终进上戏,大学一直在电视圈打酱油。徐峥知道,他这辈子注定跟演戏纠缠在一起。
大四那会,徐峥演了话剧《红玫瑰,白玫瑰》里的小裁缝,当时很多上戏的学生都去看了。
徐峥年轻的时候
后来,金星还在访谈中提到这场让她印象深刻的演出,“那么多角色,就记住那个小裁缝,演得太好了,坊间就说,这个小裁缝将来大有出息。”
所有的成就都源于对演戏的热爱,他没想着作品出来有多少观众买单,只需要拼尽全力就好。
“虽然我叫‘峥’,但是我不是很愿意去争的人,这不符合我们做事的初心,是不是给你第一名,我都会做这个事情。”他说道。
如果你坚持走一条路
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高考那一年,徐峥选择了艺术类院校。
结果,首战北电,他在初试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尽管有过很多表演经验,但徐峥还是落选了。
失落之余,他赶紧总结经验教训,再战上戏,最终以前几名的成绩被录取。
没有一份成功来得轻而易举,在报考艺术类院校之前,徐峥就一直在坚持演戏。有时候,他像个北漂一样去少年宫门口等戏拍,有时候则被离着很近的电影制片厂挑去拍戏。
四五岁的时候,徐峥看到好的电影、电视就会回家背着妈妈自己在家里重演,因为是独生子女他只能一个人分饰两角,又演好人,又演坏人。但却开心得不得了。
徐峥小时候演小地主的剧照
这种演戏的热情,让徐峥一直坚持下来。
到了上大学,徐峥因为稀疏的头发变得极其自卑。“那时长期困扰着他的是秃顶问题,发际线一直往上移,农村都快要包围不了城市了。”他的同学说道。
有一次,他骑单车的时候,帽子被风吹走了,吓坏了路人。这个事情给徐峥带来极大的打击,“那一刻其实重重摔倒的人是我自己,那一刻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最后徐峥还是找到一条路去剃光头。剃完光头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变年轻了。
之前曾经困扰自己几年的秃顶问题,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因为他知道比起他人的评判,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好演员,这件事情更重要。“我觉得真正的自信就是可以不care这些事情,真正认识到你自己想要什么。”
在《我不是药神》出来之前,徐峥心里是没底的。首先是投资人的不支持,资本都喜欢稳健的项目,其次是市场的不接受,观众大多想去电影院获得轻松体验,悲情的现实主义题材往往不讨好。
而风险最大的,就是过审环节,一旦无法过审,所有付出前功尽弃。
也就是说,《药神》这样一部电影,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半的过审概率,但能否被观众接受又是悬念,总之从开始就存在很多未知数。
但徐峥却敢于投入财力和精力去做这样的事情,这种勇气和魄力本身就很让人佩服。
如果不是徐峥的坚持,恐怕我们在电影院看不到这么好的国产片。
一路走来,徐峥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为了演戏,他不惜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自投自演;
为了证明自己,除了主演他开始在一些电影里担任创意、编剧;
为了宣传电影,他模仿乔布斯穿着黑西服蓝色牛仔裤,开了个发布会。
徐峥的生涯看上去很顺利,但实则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
你想想,一位男演员,银幕形象大多是搞笑、邋遢、没正经、没人设、没流量、没头发(这点太重要!),这样的人要想红,那要付出比流量明星们多几倍的努力?
“如果你坚持走一条路,一直坚持,总能走出点儿名堂来。人越别扭的时候,就越应该开始创作,哪怕在那个时期失败了,都是种特别好的积累。”
如今,《我不是药神》票房还在持续上升,徐峥从中获得的收入不可估量。正当所有人都在夸他的时候,他却给自己泼冷水,“别因票房把电影当奇葩。”
徐峥如何顶着一个光头做到50亿导演?我觉得除了坚持、努力与克制,别无其他。(END)
欢迎扫码关注《史蒂夫智库》
欢迎扫码关注《清风看worl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