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华大,在其发展的早些年,确实是一路伴随着质疑和精彩野蛮生长,也取得了不少耀眼的成就。华大基因、腾讯、华为还经常被并称为"深圳三宝"。但如今,华大被爆出的种种弊病,不知是否是华大所愿?这群“科学土匪”究竟是一心为世界带来一声声巨响,还是在巨响之下“烧杀劫掠”?值得深思。
曾经被冠以“基因界的腾讯”的华大基因,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员工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否则就是我们 7000 人的耻辱。”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曾于5月28日的贵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公开表示。这句话对如今的华大来说却像是一次“打脸”。
据《华大癌变》报道,一位曾有过不良孕产史的产妇,在产检医院A医生的建议下,没有做唐筛,而是直接做了华大基因提供的“无创DNA检查”,结果显示“低风险”,医生认为没有异常。后续,在多轮咨询医生,且对方都依据“无创低风险”做出同样的判断后,产妇放弃了再去做“高风险致死率和感染率的检查”(穿刺检查),最终诞下唐氏儿,导致悲剧降临。
华大基因的结论,直接和间接地将这家人送进了深渊。
而这个家庭,只是众多“无创漏检”悲剧家庭的缩影。据国家基因库数据披露,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病因是多了一个 21 号染色体:正常人有 2 个,患者有 3 个。新生儿发生率 1/800 至 1/1000,换句话说,1 万人里面有 10 个唐氏儿,而目前媒体公开报道使用华大基因无创检测,因漏检而诞生的唐氏儿数量已达 19 个。
就在不久前,华大基因还被爆出骗补、研发费用降低、专利技术无更新等问题。华大基因的股价也因此一路下挫,跌破百元,市值几乎腰斩。
1
在华大官网,关于华大的简介是这样的:“……华大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创新发展,通过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司法服务等领域……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在研究层面,华大基因还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华大基因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
可种种数据和事实,让我们不由得反问,这真的是一家以技术研究开发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吗?
据华大基因2017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华大基因在2017年全年的研发投入仅1.74亿元,同比减少1.36%;其研发支出占比仅8.32%,但公司营销支出占比却达到了19.18%,是研发支出的两倍还要多。
虽然据华大基因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末,华大基因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282项,其中发明专利26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自有注册商标366项;研发人员占比达18.69%。 但我们通过对基因行业内国内外相关企业进行对比发现,华大基因与之差距明显。
比如Illumina,在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5.46亿美元,其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9.84%,对比华大基因1.74亿的研发收入,以及8.32%的研发占比,其投入可谓少得可怜。
华大基因所在行业2017年整体研发情况
华大基因与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营销支出情况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的专利数量在近年也屈指可数——截止到2018年5月17日,华大基因共拥有489个已审专利,但公司在2017年全年仅有8个专利的申请量。然而Illumina,在2017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40个之多,就更别提真正的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了,完全没有可比性。
更加让人尴尬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其相关负责人尹烨曾透露,2018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预算数将比2017年度大幅增加,预计增长48%-53%。然而,从事实来看,这值得商榷。
2
另一方面,从华大基因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2014年华大基因的无形资产原值为2.22亿元,但是2017年其无形资产原值仅达到2.32亿元,也就是说,华大基因的无形资产原值从2014年到2017年竟然几乎没有变化。
华大基因无形资产情况(2014-2016)
这是什么概念?
账目原值是建立在软件、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上的一个价值统计数字,如图二所示。如果这一数字变动不大,这就说明华大基因在这3年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新研究出来的专利。
那么,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华大基因这几年究竟在做什么?华大基因所谓的“高额”研发投入都到哪里去了?其研发成果体现在哪里?
事实上,华大基因还存在专利侵权问题,据2017年公司年报中披露,华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香港医学专利侵权,最终以2017年支付原告方的费用低于公司2017年利润总额的3%以及2018年-2021年预计每年支付原告方的费用低于公司2017年利润总额的1%与雅士能基因、香港中文大学签署和解协议。
华大基因专利申请情况(2001-2017年)
Genentech专利申请情况(1978-2017年)
另一方面,从员工结构上来看,华大基因的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少于国内其他同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员工数超过技术员工数的一倍不止。所以华大基因对外宣传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有点名不副实。
华大基因与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技术人员数的对比情况
说了这么多弊病,那这些年,华大靠什么盈利?
华大基因的2017年年报显示,生育健康类产品营收占比同去年相比只增加了0.08个百分点,但占营收比重还是超过了50%。而产品的毛利率也是高达67.77%,占据榜首。
这也意味着,此次事件的主角无创产检,正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依赖“直销+代理”的销售网络获得营业收入的提升,对争议不断的企业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坦白地讲,华大若不加大研发投入,不但营收可能受到影响,重演独角兽 Theranos 的历史悲剧也不是不可能。
3
2017年,曾有媒体评论华大基因,称其是一群频频制造巨响的“科学土匪”,因为它不拘一格,抓住热点,迅速行动,制造声响。
确实,“没有一声巨响,这个世界谁也不会理睬你”,但如果巨响过大,或许就变成了地震,最终“车毁人亡”。
而华大,在其发展的早些年,确实是一路伴随着质疑和精彩野蛮生长,也取得了不少耀眼的成就。华大基因、腾讯、华为还经常被并称为"深圳三宝"。
2000年6月26日,随着克林顿与布莱尔共同宣布由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六国16个中心共同承担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接见了华大基因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对其工作给予了肯定。
2001年,杭州华大成立,做的事情是水稻基因组测序。华大创始人之一杨焕明的家乡在浙江,当地政府提供了支持。公司里贴满"精忠报国"的标语,华大基因另一位创始人汪建对大家说日本将在"9.18"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以此激励年轻人加班加点。效果是惊人的,但花费巨大,华大因此欠下一屁股债。当年10月12日,中科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宣布: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2003年,SARS肆掠。华大迅速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杨、汪团队获得胡锦涛的接见。该年11月,中编委批准在原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基础上,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任所长,汪是副所长之一。
……
而如今,华大被爆出的种种弊病,不知是否是华大所愿?这群“科学土匪”究竟是一心为世界带来一声声巨响,还是在巨响之下“烧杀劫掠”?值得深思。
汪建有一句名言:“我没见到过技术上很行、产业做得很好、还能做科学的。只有华大,全世界只有华大。再往前推的话只有贝尔,欧洲只有巴斯德。”但愿华大创始人能够不忘初心,稳步前行。
毕竟,这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来源:综合自虎嗅网、36Kr、港股那点事、GPLP、经济日报、凤凰科技
编辑:Jennie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