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狮:1865年灭绝
开普狮是世界上已灭绝的狮子亚种,别称好望角狮、开普敦狮等,雄性肩高90厘米,含尾全体长可达2.6米,体重可达187公斤,近代被淘汰的猫科动物亚种,也曾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狮子。普遍认为是1865年灭绝的,南非开普省本地说法是1858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1878年。
斑驴:1883年灭绝
斑驴别称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等,为普通斑马的亚种,一般体长2.7米,尾巴近1米,重约410千克。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灭绝于1883年。现时科学家通过克隆技术,期望能够把这种已灭绝的动物重现世上。
澳洲小兔猼:1890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原来数量很多,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到处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由于它们的肉味鲜美,很早就遭到了人类凶狠的捕杀,特别是欧洲移民进入澳洲后更是厄运当头,人们不但大量捕杀它们,还到处开垦草地做植作物,兔猼在失去家园的情况下,无处觅食,不得不偷食庄稼,这更增加了人们捕杀它们的理由,人们开始把它们当成害兽,见到就杀。在人类的狂捕滥杀之下,在1890年全部被人们赶尽杀绝了。
大海牛:1768年灭绝
大海牛别称巨儒艮、斯特拉海牛等,已灭绝的巨大哺乳动物,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在1768年由于人类大量捕杀最终灭绝。
恐鸟:1800年左右灭绝
恐鸟是一种完全没有翅膀的鸟,运动主要靠强而有力的大腿。羽毛呈褐色,和奇异鸟差不多。有一条很长的脖子,就好像鸟雀中的长颈鹿。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脖子呈水平横向行走,只是不时把脖子向上伸直望。于新生代时期彻底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
阿特拉斯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动物。分布区域曾经从摩洛哥至利比亚,栖息于阿特拉斯山脉和邻近地区。皮毛是棕黑色的,朐部没有白色标记,上腹部的皮毛桔红色。身体结实,皮毛更厚,但口吻和爪比美洲黑熊短,杂食性,以植物根茎和坚果为主要食物。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于摩洛哥北部被射杀,整个物种被认为已经灭绝。
南极狼:1875年灭绝
南极狼是南美洲福克兰群岛唯一一种陆栖的哺乳动物,也被称为福克兰狼、福克兰犬或福克兰狐。模样同狗很相近,只是眼角斜、口稍宽、吻尖,尾巴短些且从不卷起,垂在后肢间。在19世纪以前,生活于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面的福克兰群岛上,1857年绝种于西福克兰岛。
爪哇虎:1980年灭绝
爪哇虎是一种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虎,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灭绝。虽然迄今还不时有目击的传闻,但都未获得证实。爪哇虎是除巴厘虎和苏门答腊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种虎的亚种,也是最近期绝灭的一种虎,体型小于孟加拉虎。
台湾云豹:1983年灭绝
台湾云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全身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这也是它之所以叫云豹的原因。1972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破坏,台湾云豹再未见踪迹,2013年4月台湾学者宣布其可能已经灭绝。
大海雀:1844年灭绝
大海雀是一种不大会飞的水鸟,曾广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个岛屿上。虽然是水鸟,但其外观与企鹅很像,体型粗壮,腹部呈白色,头到背呈黑色。在水中的游动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双翼已经退化,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不能够飞行,在陆地上的行动也比较缓慢。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已于1844年灭绝。
美国缅因洲海鼬:1880年灭绝
美国缅因洲海鼬是唯一一个已灭绝的鼬科动物,也是已灭绝的两种陆生食肉性哺乳动物之一。皮毛细密亮丽,而且保暖性能极佳,可称得上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皮毛,也正是这身华丽的皮毛使它们招来了灭绝之灾,因为在很早以前它们的皮毛制品就已经成了世界各国皇族和贵族的专用品。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1903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是一种已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其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有时也吃一些植物。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1903年,南加利福尼亚的猫狐首先灭绝了,其他地区的猫狐也纷纷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日本狼:1905年灭绝
日本狼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狼,曾经在日本大量繁衍,喜欢群居,一般每群数只至20只,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日本狼由于传染病以及人类的灭狼行动而数量渐减,1905年随着最后一头雄性幼狼被猎杀而终于彻底灭绝,其近亲北海道狼亦于1889年灭绝。
纹兔袋鼠:1906年灭绝
纹兔袋鼠是在西澳州伯尼尔岛及Dorre岛上的有袋类,别称条纹兔袋鼠,属于自己独有的纹兔袋鼠属中,夜间活动,喜欢成群一起生活。已于1906年在澳大利亚大陆灭绝,目前仅产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伯尼尔和多雷尔岛。
西袋狸:1910年灭绝
西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大沙、吉布森、维多利亚三大沙漠以西,会在低的灌木丛下建造草制的窝,通常喜爱单独活动,对其它的西袋狸会显出攻击性,挖掘昆虫为食,例如甲虫和蟋蟀,在人类的干预下在1910年全部消失了。
基奈山狼:1915年灭绝
基奈山狼是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大体型狼,仅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基奈半岛,曾是所有狼和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动物,比现存最大的犬科动物北美灰狼还要重上10千克。根据估算,从1590年至1900年,被人类捕杀的基奈半岛狼达3万余只,1915年这种狼就变得很稀少了,1925年被认为是完全灭绝。
巴巴里狮:1922年灭绝
巴巴里狮是狮子的指名亚种,但已于野外灭绝,现时在欧洲只有少于40只饲养的巴巴里狮,全球则少于一百只。以往分布在北非,由摩洛哥至埃及,野外最后的巴巴里狮是于1922年在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相信不单在野外灭绝,连同饲养的也都已经消失。不过,在一些动物园或马戏团内可能仍有巴巴里狮的存在。
澳巨兔袋狸:1930年灭绝
巨兔袋狸是袋狸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与其他有袋类动物一样生活在澳大利亚。造成巨兔袋狸最终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捕杀和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人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巨兔袋狸的灭绝。1930年,再也没有人发现过巨兔袋狸的踪迹。
巴厘虎:1937年灭绝
巴厘虎是猫科豹属虎的一个亚种,现代虎中最小的一种,体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已经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于1937年灭绝,现在人们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体型最小的虎种了。据记载,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岛西部的森林里被贪婪成性的猎人射杀。
亚洲猎豹:1948年灭绝
亚洲猎豹主要栖息在半干旱沙漠或空旷草原和浓密的丛林中,其捕食猎物的本领是猫科动物中最像狗的一种。四足也很像狗,爪子钝下弯度小,仅能收缩一半。因它腿长、体瘦,因此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3千米,一次跳跃最大长度可达9.1米。只分布于南亚和中东,1948年灭绝。
中国犀牛:1957年灭绝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墨西哥灰熊:1964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是棕熊的一种,因毛色棕灰而得名,曾是墨西哥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虽属食肉兽,但却已经偏离了食肉的特征,已退化成杂食性,主要以素食为主,青草、树根、种子、野果是它们吃得最多的食物,与其他棕熊一样最喜欢吃蜂蜜。1964年因被人类滥捕灭绝。
里海虎:1980年灭绝
里海虎是一种大型的肉食动物,又名新疆虎、中亚虎、黑海虎等,在已知虎的亚种里体型位居第三大,仅次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1916年在中国绝迹,之后也相继在西亚和中亚各国绝迹,于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灭绝。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