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手撕冯小刚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从最初的只想要一个道歉到在微博上连番更文,牵出“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话题引发国税局的介入调查为止,冯小刚这个世人眼里的“老炮儿”就一直处于“哑炮儿”的状态,不论崔永元如何反击,冯小刚却只字不提、闭口不谈。
就在昨天中午,冯小刚毫无征兆的发了一条微博签字长文,十问崔永元。
这这篇微博中,冯小刚表示,他觉得崔永元就是一个坏人而不是病人,并指出崔永元的多条罪行:告密、恐吓、撒谎、碰瓷、辱骂女人和孩、煽动网络暴力、绑架民意、煽动仇恨,大骂崔永元连流氓的底线都没有。
不过冯小刚的发言依然秉承了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还开始质问崔永元十个问题,还放言“撕了他的嘴”。
接着,张国立给冯小刚微博点了赞。
看完这十问,洋洋洒洒几千字,为刘震云发声、为电影人发声、为做慈善的明星发声甚至还不忘蒙受损失的股民,字里行间充满了浩然正气,但是冯导却偏偏避重就轻,对“偷税漏税”的法律问题只字未提,全篇都在和网友玩偷换概念的小把戏,这让广大网民如何信服呢?
下来我们逐条看一下在这篇回应里,冯小刚都犯了那些逻辑谬误。以下逻辑分析来源公众号:明精舍
 第1段所犯谬误:混淆概念  语义模糊 confusing the conception with semantic fuzziness
这个是冯小刚的反驳起点。反驳明显很无赖,但是不容易指出其错在哪。其实这里是混淆概念、语义模糊。
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意识到影视作品影射某人,不会天真到把作品人物和现实人物完全对应、严丝合缝;反而恰恰是通过“突出的共同点”来产生联系和对应。看过《手机》的都知道,这个人物的工作、处境,不时能让人想起崔永元,甚至误以为这就是根据崔永元的故事改编。这就已经产生了影射效果。因此严守一≠崔永元;但是严守一明显影射了崔永元。
这里冯小刚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混淆了精确概念和大众理解的概念,进而得出认为“只要不是你,就不存在影射,就不会对你有伤害”。
客观说,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比较无赖的做法。
这在逻辑里,是最常见的谬误之一。
第2段所犯谬误:循环论证、错误归因Circular argument and wrong attribution
循环论证的特点是:预设了一个前提A,得出了一个结论B;然后再用结论B去证明结论A。
错误归因的特点是:事物A和B之间,虽然有一定关联,但是不是因果关系。
把这两种谬误集中在一起,举个例子,就是:
 预设小明是捡来的孩子,所以小明被爸爸打了;因为小明被爸爸打了,所以小明是捡来的孩子。
我们可以看到,冯导第二段的论证,就是集中了这两个谬误于一身。
预设崔永元碰瓷,所以崔没有起诉法律;因为崔没有起诉法律,所以崔就是碰瓷。
和刚才小明的例子一模一样。
实际上,崔不起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碰瓷和不起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更不能循环论证,因为没有起诉,就坐实了“碰瓷”。
 第3段所犯谬误:个人怀疑 Personal suspicion
能出现这个谬误,有点小可惜。因为个人怀疑谬误,往往是缺乏专业性的表现。
个人怀疑谬误,就是由于个人原因、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种谬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外行质疑内行。由于百度了一些零碎的医学知识,跑去和医生理论。这就是典型的怀疑谬误。
《教父》影射意大利黑帮,遭到黑帮威胁和谈话,这事儿我以前就听朋友说起过。不过冯导却说没有,并以此得出结论:黑帮没找过《教父》,你也不应该找我。
这里又犯了新的谬误:诉诸权威——即便黑帮不找《教父》,崔永元也有找《手机》的权利。
第4段所犯谬误:诉诸动机、斥之虚伪 Appeal to motive and  rebuke hypocrisy
这两个谬误,日常更是比比皆是,虽然很没有逻辑,但是很有蛊惑力。
诉诸动机,是人身攻击的一种。不就事论事进行分析,反而质疑对方的动机、出身、态度等。试图用抹黑人格的方式,来代替对真相的辨析。
小崔反转基因对不对是一回事,这个可以讨论;但是不能攻击对方是为了买土鸡蛋。这就太下作了。需要说明的是,人身攻击有时候不是直面攻击,也会通过暗示、诱导观众、背后捅刀子等方式进行,更让人防不胜防。
当然,这是大家最司空见惯的害人手法。《十问》里面到处都是,这里不再多说。
 让崔永元晒自己的税单,这犯的是“斥之虚伪”谬误。
斥之虚伪的特点是:面对别人的指责,不去正面回应,反而通过指责别人来保护自己:“你别说我,你也有错···”可是并不能因为别人也有错,就证明自己没错了啊!
尽管在实际生活中,斥之虚伪很能转移公众注意力、很有效,实际上是严重的逻辑谬误。
爱国主义者最喜欢用这一套。
你批评中国游客喜欢在景点刻画,他们说外国人也喜欢在景点留名刻画——难道外国人犯同样的错,我们自己就可以不改正了么?
第5段、第8段犯的错误:诉诸情感 To resort to emotion
诉诸情感,就是通过操纵别人的情感,来代替讲道理。因为人很难保持理性客观冷静,人总是容易被情感冲昏头脑,所以很容易被煽动。
诉诸情感是发动人民群众批判一个对象的最佳武器。只要煽动情绪,人民群众就会替自己收拾掉对手。这个很可怕。
但是冯导第五段、第八段就发动了群众,把整个电影产业、股民和自己放到一边,把崔永元放到另一边,然后说崔永元抹黑了电影产业、害的股民受损痛苦···于是挑起电影产业明星和股民对崔永元的仇恨、对立。
这一招,真tm损,但是是政治斗争最常用的手段!!!太坏了。
第7段所犯的谬误:谬误谬误 Full of fallacy
谬误谬误的特点是:你发现别人的论证水平不高、或者有一个错误,进而认为他的观点都是错的。
到底刘震云是否给崔永元道歉,我们不知道;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即便这两个都是崔永元说错了,也不会影响小崔的观点——1、明星漏税;2、手机对我有影射、伤害到了我。
试图用论述的不足、知识性错误,进而反驳对方观点,这就是谬误谬误。
其余的第6段、第9段、第10段,就是宣泄情绪、骂大街,就像一些老油条张口闭口他妈的,没有分析的必要,此处就不再做分析。
 总之,冯导这篇文的大想法是:
你说我错,我先不管我到底错不错,先把你搞臭、说你是撒谎精、坏人,因此你说我的那些,也就不足为信了。
实际上,这个大想法就犯了“斥之虚伪”谬误。
在具体“把你搞臭”的过程中,冯导犯的谬误大致有:混淆概念、语意模糊、诉诸恐慌、诉诸厌恶、诉诸动机、错误归因、谬误谬误、循环论证、人身攻击等等,可谓是非常典型的“集诸多逻辑谬误于一身”的文章。
当然,现实中,媒体公众事件,往往就是要没逻辑、搅混水才能获得舆论胜利。
但是不得不说,这在老话儿中,就叫做“混蛋、无赖、不讲理”。
流氓十问,看似底气十足,实则是「裘千仞式」的垂死挣扎。
当晚刘震云也发微博,压根就没敢开评论区
刘震云在微博中细数「事情真相」,有理有据、入情入理,真不愧是「当代文豪」。
其实,人在江湖,利益便不休。昨晚刘震云也随即下场附和冯小刚,加入混战手撕崔永元,这明摆着是商量好的,是活生生上演……
你们的恩怨,怎么开心怎么来
但作为一名吃瓜群众,就想知道偷税漏税的事
下午15时57分,崔永元在一条微博中疑为回应冯小刚。微博中写到:“为什么要好好说话?这就问大了。比如你号称是导演,说话像没穿裤子,号称是作家却告诉女儿不耻下问叫不要脸,上市公司总裁张嘴就下作……多不好。

小崔还在微博上帮《邪不压正》宣传,但这画风和正经儿的电影宣传好像不太一样:
小崔:“《邪不压正》的主角原型就是我!
一个男人为报15年之大仇在房顶乱跑,终于让利益集团遭灭顶之灾。
彭于晏演我,帅!”
《邪不压正》首映礼上,小崔一席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它讲的是崔永……额不是(笑)。李天然,李天然十五年前受过侮辱(笑),然后十五年后他决定要报仇(笑)。但是十五年后他还是一个人,人家对方都上市了(笑),那又怎么样呢?邪不压正!(欢呼)」
你看得出来这是遭受死亡威胁的人吗?
大气如小崔,凭一己之力,顺滔天民意,为国除害。
可悲如冯刘,以公谋私,以黑欺白,无所不用其极。
这场风波从5月11日小崔发难,至7月11日冯、刘回应,历时2个月整。
虽全民声援,却无实际进展。
现在反派跳出来高调互怼,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
冯小刚的家庭早前生活困苦,已故的母亲说过一句话:这辈子我把苦都吃尽了,你就该过好日子了。I had suffered all bitterness in this life, and you should have a better life.
母亲含辛茹苦积的福报,确实在冯小刚60岁之前的人生应验了。
但是他随后的人生呢?
或许他会想想崔永元那句话,那就是:靠数钱维持的快乐是过不了五月的。
小崔上交国税局的585个涉案名单:
这一次,我不知道小崔还能不能挺住。
大宋提刑官里刁光斗怒骂宋慈:“别说你一个宋慈了,就是十个八个也不能把这个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就是因为这天底下,像我这样的官太多太多,而像你这样的死心眼又太少太少。”
是的,这个世界不总是"邪不压正”的,大部分时候是“正压不住邪”!
毕竟正义一方需要光明磊落,而邪恶不需要。
但我相信"邪”只是暂时是猖狂,最终会走到尽头.
因为我们就算是小人物,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我们也能改变自己。
我们会腾出时间,关注那位捐献了80%的财产,留下了200多所学校的田家炳博士。
点赞类似《我不是药神》这样聚焦于国民问题的电影。
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There are only two things in this world that can make our heart deeply shocked: one is the brilliant sky above us and and the other is the heart of the moral law of noble."
“宁可卑微如尘土,不愿扭曲如蛆虫”,我们的坚守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哪怕只有一份光,我们也会发两份热。
最终定会:邪不压正!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ZAN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