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头条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编辑]
乐活按语

温哥华的华人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特约撰稿人方圆撰写】
加拿大国庆节那天,笔者和家人一起前往列治文史蒂夫斯顿村举行的三文鱼节,参观乔治亚湾罐头厂博物馆时看到一架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器。它曾是罐头厂使用的屠宰三文鱼的机器,正面上方印有刺眼的名称“The Iron Chink”(铁制中国佬)。
展品一旁的英文注解表明,“此机器的出现取代了罐头厂内30名华裔工人,因此以Iron Chink命名该机器,这反映了当时的种族歧视态度。”

很多人都知道Chink是对华人或中国人的侮辱性用语,意译为窄眼、小缝隙,汉语中通常将该词翻译成中国佬。机器上的文字和展品介绍数年前就在社会上引起过争议,不过如今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据媒体报道,加国与原住民真相及和解联会创办人朱伟光曾表示,展品旁缺乏对该歧视字眼的详细解释,亦未指出此字眼的对错,反映联邦政府企图淡化包括罐头厂华工在内,过去一个世纪省内华裔所受歧视和不公对待。屠宰机器在博物馆内已展示多年,三级政府却一直无视问题,担心因此令游客和公众对华裔造成错误评价。他还指出,本地华裔市民如今仍会听到类似的歧视字眼,卑诗省的公众教育并未反映歧视华裔历史,才致使部分公众接受这些用词。

笔者以为博物馆如实展示那个时代的机器算得上尊重历史,但在展品旁多一些华工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介绍,应该更算正视历史,也有利于加拿大多种族裔之间的融合和包容。


古老的机器后面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数名华裔工人正在默默地忙着杀鱼,是我们在老照片中常见的华人模样,面部没什么表情,其中一名华工抬起惊恐的眼睛,望向拍摄者。那一瞬间,
笔者真想走进那双眼睛,亲眼看看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华工们都经历了什么?

经历的应该是默默忍受之中的坚韧不拔谋生,想起前不久看的严歌苓着名小说《扶桑》,她用逼真又残忍的字眼描述修筑太平洋铁路的美国华工:“
那些被白种工友称为黄色工蚁的梳辫子的矮小男人们。他们天不亮就会从木窝棚或土窝棚里钻出,不声不响地在山梁上走成一条线,个个赤足,身上背一个锈了的罐头铁听,对称打上眼,系一根布绳挎在肩上,里面装着米饭和咸鸭蛋。
”“他们安静的忍耐,让非人的生存环境、让低廉到践踏人的尊严的工资合理了。世上竟有这样的生命,靠着一小罐米饭一撮盐活下去。这些拖辫子的人把人和畜的距离陡然缩短,把人的价值陡然降低。这些天生的奴隶使奴隶主们合情合理地复活了。”“他们说到逃离、放弃,但最后总把手搁到相互的肩上,压一压,说忍忍吧。他们忧愁地一笑,一天天依旧在太阳出海前走向工地。”

温哥华现在的所有华人都该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也希望那个时代真正逝去、永不复返。
昔日灾难深重的中国和海外华人,如今终于可以算是扬眉吐气了吧?加拿大的华人获得了更多自由和平等、快乐和幸福。就在笔者眼前,是在博物馆跑来跑去玩展品游戏的小儿子,他手里拿着个枫叶旗,一会去玩切三文鱼游戏,一会去拼三文鱼图片,一会又假装烤制海鲜大餐。他在博物馆里只找到了无忧无虑的快乐,不象笔者看到历史的沉重,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温哥华的华人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我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面容不再毫无表情,我们以美丽、时尚的服装打扮着自己,以干净、充满情调的物品装饰着家居,以笑容满面、意气风发的样子面对生活,我们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展示华人的聪明才智,也为所在社区义务奉献。


我们不愿意再当沉默羔羊,默默忍受并不喜欢的事情,在很多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反对种族歧视、流浪者组合屋游行到针对剪头巾事件和反对SOGI性教育游行。即使很多时候直接结果都不算成功,但却屡败屡战,也算是新时代的坚韧不拔吧。一个人群刚刚学会发出声音的时候,力量往往不够,参与者也不算众多,但只要坚持发出,并且找到发声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相信终有一天声音会很洪亮、有力,能够对外界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中的一些人也变得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他们不再贫穷,却不懂得如何使用财富,一味地奢华、炫富;他们不再畏畏缩缩过日子,却铤而走险去钻法律的空子;他们不再拥有老一代海外华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只愿意享受并洋洋自得……所有这些都不会为华人赢得外界的尊重。令人担心的是,纵然有很多华人勇敢发声维护集体权利,此声音也可能因另一些华人的不明智之举,逐渐削弱。


希望从Iron Chink时代走出来的温哥华华人,摆脱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的阴影后,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
编辑:胡乐
责任编辑:冯玮
平台: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往期精彩原创: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