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食、色,性也。
吃饭(民生)、睡觉(康乐),人这一辈子离不开这两件事。
今天这部纪录片讲的是吃饭。
关于吃饭的片子就多了去了,《深夜食堂》、《舌尖上的中国》......
讲究人吃的是文化、境界;草根们吃的是江湖、滋味。
今天的主题更靠近于江湖。
科技再发达,信息再迅猛,有人的地方就还有江湖。
对多数人而言,江湖便隐匿在各个街边小巷的烧烤摊。
它们关乎的是舌尖,刺激的是味蕾,触动的却是心底。
几张油腻腻的桌子,几个塑料凳子,离愁别绪、爱恨纠葛开始滚动,男人的苦、女人的怨、中年的压力、少年的迷惘,在杯酒下肚之后都悉数吐出,或催出两行热泪,或化作几声朗笑。
毕竟,“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
《人生一串》
前面说了,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的央视视角,这是一部很江湖气的纪录片。
选题很江湖。
为烧烤专门拍一部纪录片还是国内首次。制作人员们走访了27个省的500多家烧烤摊。从目前的呈现来看,选店宗旨有三个:有故事、有味道、有烟火气。
烤的东西也很江湖,猪眼、蚕蛹、青虫、羊睾丸,只有你不敢吃,没有我不敢烤。
解说很江湖。
总导演陈英杰自己配音,一股阅尽风尘的沧桑老大爷既视感。
主角们很江湖。
在空间上,店主们横跨大江南北,上一秒还有新疆伊犁烤羊肉,下一秒就到了广东湛江吃生蚝。
时间上,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有的是几代传人,有的成了当地大师级人物;有的父子两人坚守十几年,不去闹市,只烤蔬菜,凭借几颗韭菜根便可封神。
《人生一串》共6集,每集半小时,目前豆瓣8.9分。
第一集讲的是肉,《无肉不欢》。
第一站,四川西昌长签火盆烧烤。
夜幕四合时,小二哥开始忙活起来,几十个大桌依次排开,准备再次迎接人声鼎沸的一夜。
和名字一样,这里烧烤是大长竹签子、火盆,半自助式。
但这只是形式,不是精髓,小二哥烧烤的精髓在于用什么肉。
正宗大凉山黑猪肉是他制胜的法宝。
必须是彝族人家养的“跑山猪”,烧干蕨草和松塔褪毛,再连皮带肉切块儿,混合小米椒、蒜蓉、盐、菜籽油腌制半小时。
在猪肉腌制上,没有特制配方,靠的是猪肉本身的口感。
猪皮是凉山小猪肉的灵魂,一定要烤到色泽金黄焦脆,滋滋冒油的时候拿出来,再浸入小二哥的秘制酱料。
吃到嘴里,猪肉香味四溢,热气崩腾,猪皮焦脆弹牙,猪肉劲道有嚼劲。
再配上一杯酒下肚,兄弟今夜有话要说了。
这位壮汉就是如此,几杯酒下肚,人也卸下了盔甲,嘴上还一嘴油,眼圈却泛了红:
“想家的时候,除了想我妈,想吃肉,那么一大坨坨的肉。”
食物与亲情,永远无法分开。
小二哥在人群中穿行,与食客们称兄道弟,推杯换盏。
但再热闹的夜,也只是片刻的狂欢。
凌晨三点,宾客散尽,只剩下小二哥一人手里啤酒,瘫坐在一片狼藉的作战现场。
是疲惫,是充实,是孤单......
第二站,云南昭通牛肉小串。
相比小二哥长签火盆的豪放,云南的这家牛肉小串走的就是婉约派了。
这就是当地烧烤界大师的小店,只是大师如今年岁已高,早已退隐江湖抱孙子了,留下两个儿子接班。
昭通小串好吃在于精细。
选材精细,用当地最好的黄牛肉,牛龄3岁最佳,大了肉柴,小了不劲道。
制作精细。
第一步,串牛肉。牛肉买来后,先要切成细条,再一条条的上串,80多斤牛肉,几个人一共要串一万六千多串。
第二步,制作卤料,卤料是小串的关键,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独家秘制的卤料肯定是错不了的。
第三步,上火烤制。这是小串的重中之重,小串肉薄,容易烤焦,但又必须用大火锁住味道,所以要不停的翻转,考验手力。
不过好在制作如此复杂的美食,吃起来却是异常方便,一口一串,50串不够,100串打底,200串估计神清气爽,打个饱嗝再满足的离开。
第三站,新疆尉犁烤羊肉。
从云南再北上新疆,肉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吃法。
相比于串成小串的精细制作,新疆的这两位大师则要大气磅礴的多了。
先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村里,来一道史上最正宗的“红柳烤羊肉”。
在这种粗犷的沙漠戈壁,才真正能看到烧烤的原始魅力。
没有卤料,没有烧烤架,甚至没有蘸料,红柳枝就在旁边树上折下来。
几块石头搭个简易的炉子,木头当场练炭,只用一把粗盐,便可以调制出最原始的自然美味。
羊是最正宗的尉犁罗布羊,块大肉肥,甘美鲜甜。
大西北的风在耳边刮过,一家人大口吃肉,相视一笑。
岁月消逝在风中。
除了这道原始烤羊肉,来新疆怎能不吃烤全羊,下一站,阿不都烤全羊。
烤全羊是一道极为复杂的工艺。
首先为了口感好,要把大骨敲碎,肉厚处切开。
然后用生鸡蛋、孜然、辣椒面等十几种香料混合搅拌,均匀涂至羊身,再撒上芝麻提香。
最后一部是放入炉中蒸烤,炉子一定要把明火熄灭,用余温烤制。
烤好的羊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新疆地广人稀,经常有人驱车几百公里专门问了这一口来的。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集,《比夜更黑》。
这一集不像吃肉那么带劲,东方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个不行,估计从“色”上能吓跑一大群人。
为什么叫“比夜更黑”呢?因为它讲的是烧烤中的朋克系列,俗称黑暗料理。
第一道菜,活烤蚕蛹。
都说广东人什么吃,但其实东北才是真朋克。
蚕蛹刚开始上烧烤架时,还扭动着屁股,经过小火慢烤,再下重料,十几分钟后就成了一道酥脆弹牙的硬菜。
要是运气好,蚕蛹里面的蛋白质没完全烤干,还有机会体验一下爆浆的快感。
这里不但有烤蚕蛹,还有烤青虫,烤扑棱蛾子。
青虫就是刚从山里抓的绿色肉虫,竹签从尾部穿进,黑色的排泄物、体液瞬间流出,这架势一般人还真不敢上嘴。
但说实话,一般人你就别吓操这份心了,这是有时节的稀罕玩意儿,一般人你想吃都吃不到。
尽管食物暗黑,但是老板却是亮堂堂的。
这里的老板叫小军,一个东北大汉,他说自己从小就想着当老板,如此实现了,觉得当老板是真累。
他还爱讲段子,对着摄影师张嘴就来:
“老妹,你知道我为啥长这么黑不?”
然后自问自答,“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不怎么好笑,但有点扎心了。
是啊,这就是江湖,每个人都不想白活一辈子的江湖。
年少的老板梦实现了,新的梦想可能又在滋生,人不就一个小梦想接着一个小梦想的走过去,就这么回事儿。
说,说回正题。蚕蛹、青虫、扑棱蛾子观感如何?
如果这都不敢吃,那下面的这一道菜,你可要谨慎观看了------
烤猪眼。
是不是有点颠覆三观了?
可拥趸们爱不释嘴,尤其是眼球在嘴里爆开,眼浆四射的那一瞬间。
什么感觉呢?
初恋的感觉。
尽管大多数人接受不了,但猪眼烤起来可是需要绝对的慢工出细活。你想吃?得排队!
首先是要小火,还要不停翻动20分钟,火大了不行,不翻动也不行,因为这都会让眼球爆掉。
所以吃到一个好猪眼,你得需要一个好师傅。
萍姐就是这里的烧烤女王,一个小马扎、一个小炉子、一串串的猪眼睛、来来往往的食客们,这仿佛是一场街头交易,侠与侠之间的神秘幽会。
这个烧烤摊主只有萍姐一人,丈夫走后,萍姐她便接下了这个技艺。
多少个暗夜萍姐一人翻动着炭火,与八方食客作伴,像个女侠,大隐于闹市,等待天明。
又有多少个像萍姐这样的烧烤店主们,分布五湖四海,围着一盆炭火,拿酒与肉,换取自己的生计和成就,别人的故事与停留。
在城市歇息、道路冷清、众人睡去时,用几张桌凳,聚来这城里失意的人、得意的人、快活的事,忧愁的事。
每一位店主都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大侠,他们没有客气与虚伪,只为火候与滋味付出十二分的敬畏。
于他们而言。
经年累月的见闻里,不过是些红尘俗世中的区区烦恼,不是为情所困,便是为钱所扰。
都是旧人旧事。
其实没有人挣不脱,没有事逃不过,终究会一切太平。
于我们而言。
烧烤摊的意义,在于我们已经人模狗样了一天,终于能在某处卸下伪装成为自己。
在酒与肉的夜里,体验一把卸下所有防备后,人心离人心更近的滋味。
而食客与店主的关系,则像是一场言简意赅的暗语交易。
“来了。”
“来了?”
“我们有话要说。”
“你们有话请讲。”
来则说,说则推心置腹。
说完则走,走后江湖再见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观点不需一致,批评发自内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