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有个像样的反弹了,可是很多人已经看不到黎明的曙光。
最近的股市惨烈,听说上一轮创业板牛市崛起的一个年轻私募昨天清盘了,给投资人留下亏损累累,翻了翻旧帖,发现几年前他也跟老毛君撕过逼,15年的时候关于中国神车。老毛我从来不认为股市有什么神童,和曾经红极一时的周输、跟输一样,无非是泡沫的幸运儿。看了少年股神的选股轨迹,从华谊兄弟、掌趣科技、乐视网到中国神车,感觉一个人想区分收益来自于牛市的运气还是自己的投资体系,是非常难的。任何人包括我,在牛市的时候都免不了自我膨胀,熊市的时候又很难避免压力和沮丧,这是人性。牛市的泡沫会制造很多明星、天才、股神,巴菲特说的好,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看了一眼私募现状,大盘从3587点跌到2700多点,跌幅超过23%。仅今年前5月,私募基金清盘了2700家,亏损最大的一只基金亏损88%。从中位数看,大体上基金净值与散户一样亏损超30%为主,只有极其个别的幸运儿特立独行(例如医药行业基金)。
本质上还是靠天吃饭!大浪淘沙,巴菲特是恒星,基金经理大都是流星,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又杠杆,又做空,又交易,又对冲,蒙对一次就暴得大名,蒙错了就清盘,过几年行情来了东山再起继续赌。
客户的游艇在哪儿?这是私募产品的利益-风险结构决定的,这种利益绑定关系是:管理人给客户赚钱了,要提成;亏钱了,客户自己承担。包盈不包亏,行规只认这种关系。很多大V发产品的套路就是,用暗示的高回报诱惑韭菜入套,然后拿客户的钱豪赌,赌对了自己分成,赌错了客户埋单,堪称韭菜收割机。
很多网友问我,如何判断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套路很深,财务决策,自己决定。买私募的几条原则,其实很早以前我就说过,风险与买股票一样大,很简单,上市公司高管你信不过,难道陌生的私募基金经理你就真的熟悉吗?老实说,选基金不比选股票容易,甚至更难,因为多了一道中间层和利润分成,代理成本更高,他替你配置资产,其实你既不熟悉资产,也不熟悉他。
套路深到什么地步呢?说说最近了解的一些情况,据说今年这种股灾行情,有些亏损的私募已经下定决心不加仓了,轻仓低净值,牢牢套住客户,就长期吃管理费了。一般来说,维持清盘线之上,净值0.8-0.9,最能套住客户,一旦净值恢复到1以上,回本的客户很容易发生赎回潮。因此,如果牛市不来,很多老基金不清盘就可能长期沦为僵尸基金了,私募公司再圈钱就发新产品,发展新客户,
老韭菜只有维护价值,新韭菜才是真正的目标客户
……

老毛君(
WX公号:mao-talk
)概括给你几条选基金的金律:

1)看数据不要听故事
讲故事的统统是传销话术,吸引客户,吃定客户,圈住客户,什么投资理念啊、超额收益啊、几年十几倍啊,都是心灵鸡汤,基本没有一点信息价值。因为基金经理自己都未必按自己说的做,某著名中巴都知道,茅台腾讯几乎所有大牛股吹个遍,结果就是净值纹丝不动,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才坦白,追涨杀跌呢,全是套路,你听的是理念,人家吃的是管理费!
私募应当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行业,只能用数据说话,其他的忽悠什么情怀啊、人品啊、理念啊、愿景啊,都是给客户洗脑,都是给病人开安慰剂,都是收粉丝的智商税……凯恩斯说过,长期看我们都会死的。从现金流折现看,说百年后的事儿意义不大,据说某大V安慰套牢后的客户说,我现在理财是为你孙子辈受益的。醉了……
所以,不要听这些甜蜜的财富故事会,唯一可看的是他的公开业绩,数据不会撒谎。没有公开数据,只有故事的,八成是骗子。
2)看业绩要看长期
多长呢?至少两个牛熊交替。因为单边牛熊市的业绩都是失真的。牛市来了,很多激进型基金加杠杆、做股指,一年几倍不鲜见,结果股灾清盘了上千家,都是这种拿客户钱去赌的基金;熊市来了,投固定收益或者做空股指的基金比较靓丽,但牛市来了也就成垃圾了。资管现在也没节操,为了吸金圈钱,什么热做什么?单边牛市的时候就狂发指数基金;单边熊市就发债券基金,无风险利率高涨的时候就狂发货币式基金;医药消费热就狂发行业主题基金……所以,短期的业绩是无法判断一只基金的水平的,有高潮必有低潮,必须经历过牛熊市交替,最好两轮以上,才能评判出长期的真实业绩。
3)看旗下多只基金的综合表现
很多私募都玩这种套路,就是打造一款明星基金,业绩屌炸天。但客户永远买不到,永远在封闭期,你能买的都是新发的产品。明星基金是打广告、做宣传用的,新基金可能就是抬轿子的,例如以前公募一哥的XX大盘,还有曾经“股神”徐翔的泽熙,一期和三期明显与其他产品业绩天壤之别,45度角一条平滑曲线,几乎无回撤,颠覆一切金融规律,客观说泽熙其他产品业绩也不错,但跟这两款神基比起来也都弱爆了,可惜泽熙一期长期封闭根本不能买入,规模很小,里头的钱的估计都是徐翔和他小伙伴的,老百姓只有观赏价值!
有些私募的抄底策略干脆是:从不减仓,不断发产品,总有一只会抄到底,成为本轮行情最大的黑马,然后就作为旗舰反复宣传高收益。
所以,同一旗下多款产品要平均计算,多发产品的公司务必要警惕。产品太多的,做面子的产品是封闭的,做里子的产品是赚管理费的,很多机构都是这种玩法。
4)管理人诚信度:发产品前后回报率的一致性
很多人发之前宣传的收益预期与阳光化后的真实业绩天差地别,管理人诚信度有严重问题,如发之前一年五倍,发之后五年一倍。一定要认真审核发行人的历史业绩,这个业绩不是自己吹出来的,必须是第三方托管账户的公开净值曲线或者第三方审计的报告,要至少五年以上的长期业绩,不能只看一年两年的。光看言论是没用的,发之前嘴炮屌炸天,发之后业绩亏成狗。前后业绩差别太大的,必然存在过度包装和虚假宣传,诚信度一票否决。


5)策略的透明度: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有公开透明可验证的策略,才有持续性,装神弄鬼的往往都是忽悠客户。一定要能看懂基金的投资策略,再牛的私募,即便增长很高,但投资策略模棱两可,吞吞吐吐,不明觉厉,必有猫腻,赚的钱迟早输回去,因为很可能经理在拿客户的资金去投机,或者像徐翔那样搞违规内幕交易,反正赢了能分成,输了是客户的,大不了清盘再来。如果你连投资策略是什么都不了解,更不明白里头的风险有多大,光听听故事就闭着眼买了,是你的过错。

6)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明明白白消费
私募一般都会在合同条款中把自己利益保护得很周全,请专业律师设计规则,很多人炒股不赚钱,买房买车就指望吃客户管理费呢!总之,合同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一切纠纷以合同为准,最终撕逼到法院也是看合同,说其他的都没啥用。所以只要发生纠纷,对客户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合同都是公司事先拟定的。私募肯定是包盈不包亏,所以最重要的是费用提成条款、净值披露条款、清盘风控条款等,合同中必须详细约定清楚。尤其是费用提成,务必一清二楚,因为这个行业坑蒙消费者的猫腻太多:费率多少,是扣费还是扣净值,是高水位法还是清盘法,是按年提还是按季提甚至有无节操的公司按月提……
总之,自从雪球转型成私募平台之后,江湖很乱,套路太多,缺乏一个透明度与公信力较高的评价机制。私募汇总比较是有意义的,我曾建议官方应该做一个基础工作,至少把通过雪球平台发售的私募做一个年度报告,比较一下最高回报、最低回报、平均收益率、中位数收益率、N年滚动回报率、回撤幅度……,按资金规模、投资策略等指标分类做一个深度的大数据分析。这样才能给投资者勾勒出一个真实完整的股市图谱,提供一个真实的业绩标杆。
选择,是非常稀缺的能力,无论选股还是选基。同是金融股,巴菲特为什么选了富国没选AIG,选了高盛没选雷曼兄弟?事后看容易,事先是非常难的。饶是如此,老巴投IBM很多决策也被认为是昏招。其实,选出一款牛基与选出一只牛股同样困难,普通散户最好的投资策略是定投指数。去年沪深300涨幅是21%,可以说绝大多数散户,还有大部分公募私募,都没跑赢指数,看看去年有雪球大V统计的私募排行就知道了,扣费后业绩前七名之外都是跑输指数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私募扣完费用后没给客户创造任何价值。今年沪深300跌了14%,大部分的散户和基金恐怕又都比指数更凄惨。这就是巴菲特曾经连续十次向股民推荐定投指数的原因,其实老巴自己这几年也没跑赢指数。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增加,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分享知识,切磋投资,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雪球蛋卷的指数基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