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文字,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
饮水思源 采访旧金山麦礼谦寻根团
【侨报小记者李浩成、李佩霖7月6日广州报道】7月6日,小记者们采访旧金山麦礼谦寻根团的成员们和领队郑国和。麦礼谦是旧金山寻根活动创办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历史学家,为了纪念、缅怀麦礼谦对华裔的贡献,旧金山“寻根之友”特别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寻根项目。
小记者赠签名团服给旧金山麦礼谦寻根项目团 
图片均为侨报陈籍雄摄
  旧金山麦礼谦寻根团员们多为第三或四代海外华人,从大学学生到高龄老人都来广东参加寻根营,他们希望能在短短几周内找到自己的根,了解并祭拜自己的祖先。
  郑国和也曾是一位寻根者,他的曾祖父在清朝末年就到了美国,他是第四代海外华裔。郑国和祖籍为中山市乌石村,从小就爱研究家里的族谱,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到了中国寻找自己的根。他精通中、英和粤语,在旧金山华人社团十分活跃,也格外关心华侨历史,因此被选为麦礼谦寻根团的领导。在过去的28年里,他走遍了500多个村庄,带领了500多名华侨在广东寻根,被称为“寻根之父”。
小记者李浩成、李佩霖采访旧金山麦礼谦寻根项目团领队郑国和先生
  郑国和表示,他开办寻根营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海外华人去了解真正的中国,走进祖国。他的使命感让他坚持了28年,每年都带领着一群黄皮肤黑头发却不会普通话(中文)的海外华人寻找自己的根。最大的收获便是看到学生找到自己祖祖辈辈曾生活的地方而热泪盈眶。寻根营的宗旨是“饮水思源”,不管多么成功,身在何处,时时刻刻要记得自己的家乡。
  郑国和还表示,每年回到家乡,听见老乡们热情地呼唤“你回来了”,那瞬间会让每个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他二十八年带团经历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他回忆在1991年第一次带团寻根时,条件十分简陋,公路都没有修好,每天最多只能访问一个村庄,有时候只能徒步走进村子。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路况渐渐改善。如今一天走遍四个村庄,让寻根者跟他们的家乡更快建立密切联系。
  小记者们还采访了两位寻根者,许绮芳(Isabella Xu)和陈足中(Jeremy Chin)。陈足中今年29岁,来自纽约,是华裔第三代。他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爷爷祖籍台山,因为家境贫穷,被其他家庭收养带到美国。陈足中说,虽然他爷爷忌讳提起往事,但老人家还是感激有来到美国后的生活,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还出了一本自传书籍。
小记者李浩成、李佩霖采访美国旧金山麦礼谦寻根项目团的团员许绮芳和陈足中
  许绮芳今年19岁,来自科罗拉多州,是一名大学生,父母都有华裔血统,原籍为台山。她从小就生活在美国文化的环境,高中时才开始探寻她的根。今年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许绮芳的寻根之旅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到了祠堂时,她发现显示与她之前的理解存在差异,感到失落。因为这次坎坷的寻根旅程,她表示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可她一定会再次回到祖国,再勇敢迈出一步,再一次踏上寻根之旅。而陈足中很顺利地回到他爷爷八十年前曾离开的地方,为这段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令他激动不已。
  小记者们还采访了寻根团本次领队之一——李启德(Derek Lee)。他表示这是他第三次和寻根营一同来到中国,虽然他不会说普通话,但这并不妨碍他爱上中国,留恋上了这个他的祖先曾生活过得地方。李启德称,虽然语言不通,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家乡人的热情,带给他的温暖,帮助他熟悉并融入了自己的家乡。
  郑国和说,为了入选进麦礼谦寻根团,寻根者们必须通过层层选拔,在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之后才能跟随寻根团来到中国。回到美国之后,他们还要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做成寻根总结,在自己所在的华人社区进行展示。同时每一位寻根者还要写出一篇感想,装订成册并出版成为书籍,供他们的后人阅览。
  小记者吴凯文在跟麦礼谦寻根营交流之后被他们的故事打动了。他表示:“我们作为第二代华人,还会中文,十分幸运。我以后准备回到我的老家——安徽,了解我的祖先和我的根。” 感人故事触动了每一位小记者的心弦,也让小记者们听到来自祖国、来自根的呼唤。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或许人会有迷茫的时候,会有困扰的时候,但是只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从原点开启新的旅程。饮水思源,落叶归根,不管是本就身在家乡还是远在异国他乡,人的起点和终点都将是他们的根。寻到自己的根,让人不再迷茫,不再怀疑自己到底是谁,开始给未来设下明确的目标。郑国和先生多年的付出,每一年幸苦的带领营员们找寻自己的根,也就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有了根的那种心安,燃烧起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传播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更多的海外华裔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多年后再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也带动了祖国的发展,传播了祖国的文化,让海外的人不再看不起中国,让海外华裔为自己骨子里流淌的中国血感到骄傲!

华教中心主任龙湘芳分享寻根故事


  【侨报小记者邱天怡、王瑞乔7月6日广州报道】7月6日晚上,侨报小记者们得到一个难得的机会——采访广东省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华教中心主任龙湘芳。
小记者王瑞乔、邱天怡采访华教中心主任龙湘芳
  从2004年第一次受广东省侨办委托接待寻根营,龙主任就认为寻根夏令营能够帮助华裔青少年了解他们的来源和民族文化文化。回到自己家乡的经历让他们接触到中国民俗并观赏村寨风光。她十多年坚持不懈地组织接待寻根团活动。
  龙主任介绍说,她当了14年旧金山麦礼谦谦根团的接待方,寻根团每年举行两次活动,每次由十几个人组成,至今已有500多人参加过。为了帮助来访者寻根,他们使用团队力量,尽快确定寻根者家乡地点。用这个办法可以找到95%参加者的家乡。
  寻根团找到自己的家乡后,祭祀祖先,献上新鲜水果和香柱。从当地人讲故事收集家­­­的情况、村庄历史等等。他们也学习当地习俗,婚礼形式,建筑的造型格式和历史。比如在开平,碉楼的来历是由于许多当地人在海外打工把工钱送回故乡,不久家里就富裕了,从而受到土匪的攻击。为了保护家人和产业,他们用一部分钱建造碉楼用以抵御土匪。
大家在观看陈设品
小记者在观看木雕展品
小记者陈隽翔在拍他感兴趣的展品

  碉楼的构造是西方的,可是因为没亲眼看过西方建筑,他们也把一些中国的建造特点混合在里面。碉楼有许多小孔,是用来射箭打土匪的。了解完这番建筑历史,寻根团的人更加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和自己的故乡。寻根团结束之前,龙主任会组织一次才艺表演,让华裔后代体验中国艺术的魅力。
小记者陈昊、纪程在使用电子屏查看信息。
小记者李浩成、李佩霖在模仿《卖荔枝》铜像
  龙主任还讲了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2006年,有一位十五岁的学生参加寻根团。这位学生爱逃课,不愿意学习,父母很失望,认为他没出息就把他送到麦礼谦寻根团,希望他能够找到自己的根,了解他祖先是怎么勤奋劳动的。这个 “药方” 真管用,那位同学看到了他祖先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到自己也应努力工作学习,做一番事业。听完故事小记者们感到惊讶,原来寻根团还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了一个人。
  龙主任说,很多华裔后代丢掉了学习自己文化的机会,他们从来没有了解过真正的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有差错。龙主任和小记者们分享了她带领寻根夏令营亲自经历的事。一次,寻根团来到开平一个小村庄。当时几十辆新车塞满了路道,让寻根团员非常吃惊。他们奇怪为什么这个村庄那么富有,有这么多豪车。其实,中国村庄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贫穷,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农村,村民有更多收入。寻根团的经历可以使更多海外华人了解中国,相互有沟通的机会。
小记者们广州陈家祠大门前合影
小记者在广州陈家祠内参观
  小记者们通过采访体会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认识到沟通的影响力。小记者们为与龙主任分享她的经验和故事感到荣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