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Yinni | 图:Pinterest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圣经 • 传道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任何世代都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之为稳妥的世代,人的恶行或多或少都滲透其中。时而发出的残暴片段,引起不同程度的惊慌和错愕。人类社会,对于这些并不陌生。
6. 28上海世外小学惨案,距离今天也近10天了。在这个小学的门口,无业青年黄某持刀砍伤四人,当场死亡二人,且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案发当场,黄某被众人五花大绑装上警车,在他远处,两个流着鲜血的孩子再也没能起来。
现场不时有人呜咽的喊着:「打死他,打死他… 还有人围在警车周围,就为揣上他一脚。你怎么能对着两个孩子下手…这样不解、心如刀绞的愤怒,夹杂着谋杀者的残暴,一时间,通过媒体网络,传遍了各处。
行凶者使用的银白色菜刀,暴露在沪城明晃晃的日光下,浦北路人行道上弥漫着经久不散的血腥味。看着黄某被警察逮捕的照片,眼角淤青,嘴唇微启。邪恶,俯伏在一个人身上发出的恶臭,不仅限于他一个人。
青天白日之下蓄意杀人事件,在许多时期的许多地区都屡见不鲜。比如两个震惊海内外的类似案例:1)美国宾夕法尼亚乡村学校枪杀案;2)中国留学生卢刚校园枪杀案。然而,这两个案件的结局都出人意料,或许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01
美国宾夕法尼亚乡村学校枪杀案
▲  案发现场 West Nickel Mines School
2006年10月2日的下午,一位名叫查理 • 卡尔 • 罗伯茨(Charles Carl Roberts)的牛奶卡车司机,持两把手枪闯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一所偏僻的乡村社区学校。劫持并用枪决的方式射杀了无辜的10名女孩。
最终导致3人当场死亡,2名女孩因抢救无效离世,剩下的5名生命垂危。该男子同时开枪自尽。受害人都是6至13岁的少女。
宾州官方称罗伯茨精心策划了这起屠杀,他随身携带大量的武器弹药,在他的卡车里也发现三把手枪、刀、木板、绳子甚至一份行凶前的准备清单。
之后,在他的遗书和对妻子的最后通话中,发现其行凶动机是为了报复20年前发生的虐待事件并称 对生活感到愤怒,对上天感到愤怒。罗伯茨的妻子在看到报道后称他不是我当年嫁的那个男人。
▲  凶手罗伯茨
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一片哗然。验尸官因看到受害女孩儿尸体上,射出的至少二打子弹,失声痛哭无法接受访问。罗伯茨近程射击17到18发,警方说:在整个教室里,没有一张桌子,没有一张椅子,不是溅满血和碎玻璃的。」
这所乡村学校,是当地阿米什人的社区学校。被杀害的女孩儿都是阿米什人,他们是美国新教门诺会的基督徒。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在记者会上表示深感不安,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令整个美国社会的愤怒和不安都转变为惊异和静默。
▲  被害者家属听到消息的时刻
据幸存受害人芭比 • 费雪尔(Barbie Fisher)康复后描述:射杀现场她13岁的姐姐玛莉安 • 费雪尔(Marian Fisher),竟恳求罗勃斯先杀自己,放掉其他女孩。一位悲痛欲绝的老祖父,站在自己孙女的尸体旁边,却教导社区的男孩子们:「我们不要认为那个男人邪恶。」
▲  事发后,阿米什人听媒体陈述案件
不但如此,在事发当晚,阿米什人竟派了代表,前去凶手家中,亲自安慰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并当场饶恕他们。此后,他们一起参加了凶手的葬礼,出席多达70余人,他们用在场的方式,表达了对罗伯茨的宽恕。
随后,阿米什人还设立了基金,用来帮助凶手的妻子和孩子。
被害者家人和社区的一系列行动,震惊和撼动着许许多多人的心。同时,也使整个舆论不再询问,为什么凶手如此残忍,要处死手无寸铁的女孩儿?而转为,为什么这些阿米什人要原谅,他们又靠着什么力量,去宽恕如此天理不容的人呢?
02
中国留学生卢刚校园枪杀案

▲  爱荷华大学枪击发生处
1991年11月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静谧悠闲的校园午后,开枪射杀6人,其中5人全部丧命。其中包括3位教授,副校长安妮 • 克黎利(T. Anne Cleary)和 27 岁的中国留学生山某。
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  凶手卢刚
据悉,卢刚因和一些中国学生闹翻,独来独往;和导师颇有嫌隙,为了学术论文等事和校方多有争执;加之找工作不顺利,又嫉恨同学山某的成绩;之后为了泄愤,有预谋的开枪射杀6名无辜的灵魂。

▲  被枪击的六人名单
仅左上幸存,但终身瘫痪
一时间,血案震惊中美两国,爱荷华城的中国人都被哀伤、和惶恐笼罩。担忧美国人会将焦点由个案放大到种族问题,引发更大的排华暴动;也害怕因仇恨酝酿的更多仇恨会随之而来,导致爱城的华人不敢单独上街。
可事情的转机又一次发生,被枪击身亡的副校长安妮,她的亲人在知道真相并祈祷之后,竟为卢刚的父母和亲友写下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们刚刚经历了
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悲剧
在忍受伤痛缅怀安妮的时刻
我们的思绪和祈祷一起飞向你们
因为你们也在经历同样的震惊与哀哭
安妮信仰爱和宽恕,我们想对你们说
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祈祷和爱与你们同在
▲  副校长安妮
安妮生在中国,是传教士的女儿。一生独身的安妮,看待中国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大洋彼岸留学而来的他们。在爱荷华大学的学生眼里,安妮是一个温柔体贴,无比善良的校长。
她的死是最不可理解的,她的家人也是最有理由泄愤的。可安妮的兄弟们却要求这封信译成中文,贴在卢刚即将寄回国的骨灰盒上。
他们担心凶手在国内受到歧视,也担心卢刚父母无法接受这个消息,悲伤过度。只希望这信,能带来安慰和平安。
事后,许多爱城人也纷纷起来,用他们的信仰化解愤怒和仇恨:我们的信仰中,爱是高于一切的,宽恕远胜过复仇。
笼罩在爱荷华城的阴霾逐渐散去,死者的善后工作在宽容和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连凶手卢刚的殡仪也安排的稳妥周详。
安妮三兄弟不仅穿梭在中国留学生中间,和每一个人握手交谈,面带笑容,根本不像死者家属的身份。之后他们还专门为国际学生的心理问题设立了研究奖学金,盼望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每个十恶不赦、万死难辞的凶手,都是无法复制的个体;而每个独特案件的背后,也有着非常多交织在一起,无法测透的复杂原因。
再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很多时候,也无法判定凶手是在人生的哪个时刻,哪个事件,和谁的互动积累或激发了他邪恶的意念,以至于最后决定付诸于行动,大肆屠杀。
在看到如此凶残事件的同时,人们会问 这人到底为什么?」「他怎么下的去手?」,在愤怒滚动更大愤怒的激增之间,我们忘记自己同样也是一个人。人的软弱,有时比外表看起来的还要脆弱。
科技再发达,人均 GDP 再高,也似乎无法降低人性中的恶行和残暴,身为人本身的罪恶,并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消失。相信卢刚心中的嫉妒和不公感,想要报复的心,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体会过。罗伯茨生命中的伤害和阴影,我们也并不陌生,只是他们更为极端。
面对人性的幽暗,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陷入沉思。上海世外凶手黄某的母亲据悉已生病,终日以泪洗面,觉得自己无法生活下去,更无法相信自己的孩子竟做出这样的事。她不停的反省自己,然而,谁又能救她脱离这些呢?
令人惊异的是,开篇世外小学惨案中一个被害孩子的母亲,在事发之后,竟平静的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孩子去了天堂,他赔了我们十年半,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亲们,为他点支蜡烛,照亮去天堂的路,爱他在余生的每一天。」
没有怨恨,苦毒和不解,更没有审问和追责。前两天,在孩子追思礼拜的现场,全场洋溢着虽悲恸但仍平和、温暖的氛围,亲朋好友静默祷告。过程中家属没有责问学校和社会,也没有要求凶手杀人偿命。无情的残暴和决绝的仇恨,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心。他们选择了饶恕。
就像阿米什人和安妮亲属的反应一样,被害孩子的一家人也为整个墨黑的幽暗带来了光明的一笔。他们条件反射般的饶恕,和行动中体现的安宁,瞬间消解和埋葬了更多可能的暴怒和怨恨。
阿米什人说:饶恕并不代表着忘记,饶恕也绝非容易。它是一场战斗,目的是不让仇恨进入内心。
这令人奇异不解的饶恕,难道不比凶杀更为震撼人心吗?在旁人看来都无法诉诸谅解的暴行,恨不得咬牙切齿去踢上一脚的现场。然而,受害者家属在失去至亲的悲恸下,决意饶恕并付出行动,这又是怎样的力量呢?
因为他们相信死亡并不是终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还有盼望在天上。也只有那位爱的源头的上帝,能赐予他们力量跨过仇恨。面对饶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在这里,不过多讨论如何饶恕以及饶恕的意义,只是给出面对仇恨的另一个选择。
末了,想起耶稣在十字架上,即将被处死时所说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上帝的独生子,在被杀的时刻,决心选择了饶恕。我们真的可以,来到祂面前,静默思考,寻求一条新的出路。
马丁 • 路德 • 金曾说:「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
References:
1.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阿米什人的榜样 》/ http://suo.im/4Km1IU
2. 《 爱与恨的启示,卢刚事件亲历者的叙述 》/ http://suo.im/5lX7Kg
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是伟大的

箴言 10:12 |
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 温馨小贴士- 
自微信改版之后,很多小耳朵们说找不到我们
如果你已更新了微信最新的6.7.0+版本
只要把丹尼尔先生置顶就可以了
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啦
还能查看历史文章
▲ 左右滑动,7秒教你置顶丹先生 ▲
特别公告
「丹 尼 尔 先 生」首创精品
FAITHBOOK 留白笔记本
限量绝版,售完为止
点击即可查看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