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瘾”,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 “烟草”或是“可卡因”,这些危害自己的生活与健康的东西。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社交媒体也像是让人上瘾的药物。人们用社交软件以填补无聊、空虚或等待的时光,你想想“微博”“朋友圈”“抖音”,全都是让人克制不住一遍遍的刷。似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是当代社会人的精神药物。
社交媒体:新型成瘾性“毒药
    学者们早就关注了社交媒体成瘾性的问题。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塞西莉·安德森领导的研究团队曾制作了一张“卑尔根脸书瘾测量表 (BFAS)”,表中有6个问题:你是否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或计划使用社交软件;你是否有种越来越频繁使用社交软件的冲动;打开社交软件是否能够让你忘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你是否曾试图减少使用社交软件,但是没有成功;如果你被禁止使用社交软件,你是否会感到焦躁不安;过多使用社交软件,是否已对你的工作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上述6个问题中,如果有4项你都选择“经常”或者“十分频繁”,那么这表明你可能是一个“社交软件成瘾者”。
    研究还表明,年轻人、女性以及单身人士更容易产生社交媒体依赖或成瘾。外向型、焦虑型、自恋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受社交媒体左右,而自律型、自尊型和温和型性格特征的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较少表现出依赖。
    实际上,对于社交媒体的成瘾性问题,不少人一直很警惕,有人甚至进行了逃离社交媒体的尝试。美国技术类博客“The Verge”的资深编辑保罗·米勒曾过了一年没有网络的生活。当谈起那一年的“逃离”生活时,米勒表示,没有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日子“让我更加聪慧、更加真实”。
社交产品=成瘾性工具?
    曾有业内人士在BBC的节目上首次揭露:对于社交媒体公司来说,内部秘而不宣地存在故意让用户对其产品成瘾以此来达到赚钱目的的情况。他认为社交媒体需要向烟草行业一样受管制。
    使用社交媒体,就好像让用户染上“烟瘾”,只需要工程师在界面上撒上一些成瘾性工具,就能让使用者一次又一次地回来。使用者不知道的是,在每一款社交产品背后都会有上千名工程师在研究这个可卡因机制,试图让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让人上瘾。
    Facebook前总裁肖恩·帕克也表示,他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想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消耗用户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有意识的注意力,利用人类心理学的漏洞,使人上瘾。
    不久之后,Facebook用户增长业务的前任副总裁也表示,他们设计的社交产品成瘾性机制正在破坏整个社会的运行,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研究技术成瘾性专家阿尔特表示,许多技术巨头由于了解这背后的成瘾机制,对于自己如何使用技术非常小心,尤其限制自己孩子使用,当中的很多人在外宣讲着“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在家却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使用。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英格兰埃塞克斯的一所大学里进行了演讲,他对学生们说:“虽然我没有孩子,但是我有一个侄子,所以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划清了一些界线,有些事情我不会允许,比如我不想看到他使用社交网络。”
    而他们造成的后果显然已经堪忧: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称,四分之一的千禧一代每天看手机超过100次,全球互联网使用时长的每3分钟里,就有1分钟被用在了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上。
    在中国,正如微博的原型正是来自Twitter,当代中国年轻人沉迷的社交媒体皆有硅谷的影子。而在近年,更有一个人将成瘾性机制发挥到了极致的地步,这个人就是“算法第一人”: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在 张一鸣的算法之下,几款产品都可谓是招招致命,全无对手。2018年的“抖音”现象更是让这一机制发挥到了机制:单身狗的推荐列表里自动会有漂亮小姐姐,而且各个不重样;宝妈们打开抖音后,都是家庭、生活妙招、宝宝、萌宠;不同用户看到的抖音列表,都是他们最爱的那一款。
    更绝的是,不同于微博、微信需要关注用户才能看信息流,抖音的信息流甚至不需要关注,主动推送!它的界面让所有用户变成最原始的那一种生物:只要打开抖音,任凭首页自动刷下去,无需其他任何操作,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而更危险的是,这种算法机制下的推送内容,躲不开“低俗”的影子。2018年,监管雷霆出击,今日头条被下,抖音被禁评论,内涵段子永久关停,张一鸣旗下三大看家应用遭遇前所未有的道德和法律危机。
    张一鸣曾经引以为豪的“技术没有价值观”的经营理念正在摇摇欲坠,其本人的价值观也遭遇舆论弹劾。融资中国杂志曾在一文中写,张一鸣曾表示:我本身并不认为低俗有什么问题,很多人是因为证明自己高雅而指责它。你们文化人给了我们太多深刻的命题。
    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要知道,创始人的价值观,买单的正是那些对背后机制毫无防御性、沉迷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设计出的产品的广大用户(并且大部分是孩子、青少年)。
日行千里的科技,正在给予我们越来越多方便的同时,也在深刻挑战着人性和伦理。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更早一步去了解欣欣向荣的科技之下隐藏的阴影真相,以防在这一个逐利的世界中,成为巨头逐利的牺牲品!
部分内容来源:
沈三万老沈
END
英国阿拉丁姐姐
中国女企业家,旅行家,
英国牛津名校背景。
23岁赚到第一个100万英镑;
24岁上英国BBC电视台;
26岁嫁英国高富帅;
30岁已游历55个国家,
运营工厂及贸易公司逾十年。 
喜欢姐的可以添加姐的个人微信号
一起来聊天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