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科技评论消息,6 月 29 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日前宣布,DJI 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及其导师李泽湘教授获得了 2019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ward)。这一奖项是全球工程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也是机器人学术界最为关注的顶级荣誉之一。
汪滔是中国内地第一位斩获此学术大奖的学者、企业家。汪滔于 2003 年就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院,并于 2005 年开始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随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泽湘教授。期间,他于 2006 年创办了大疆创新,并最终成为无人机消费和行业市场的开拓者和创新者。而凭借这一奖项,大疆创新也成为了站上这一国际顶级学术领奖台的首家中国企业。
导师李泽湘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他于 1983 年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随后分别于 1986 年及 1989 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计算机硕士及博士学位。李泽湘教授于 2008 年被选为 IEEE fellow,生涯学术著作被引用次数超过 11000 次,他和同事建立的工业机械臂数学建模理论是如今工业机器人界最常用的标准模型之一。
IEEE 评审专家委员会表示,颁发这一奖项旨在表彰大疆创新「为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及商业化、航空影像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设立于 2002 年,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机器人及自动化科研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个人或团体,涵盖制造自动化、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传感器设计、集成和融合、机器人设计、建模、规划和控制,机器人和自动化方法等十余个领域。
截至去年,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共诞生 17 位获奖者,其中美国学者占据了大半江山,紧随其后的是来自日本及欧洲的教授及机器人企业创始人,此前历史上无一人来自国内。在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的获奖名录上,我们也能听到不少如雷贯耳的名字。
作为 2004 年的首任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获奖得主,工业机器人之父 Joseph Engelberger 获此奖项可谓实质名归。Engelberger 于 1949 年获得哥伦比亚电子工程硕士学位,随后进入 Maxwell&Moore 公司任工程师。20 世纪 50 年代,借助 George Devol 所申请的「程序化物体传递」的相应专利,Engelberger 看到了潜在的工业机器人前景,并和 Devol 联合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工业机器人 Unimate。随后,Engelberger 在 1961 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制造公司 Unimation,将机械臂的 demo 产品传化为实际应用。Engelberger 一生都致力于机器人与自动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奠基和推动,IEEE 将首个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授予给他,以表彰他所做出的贡献。Engelberger 逝世于 2015 年,为了纪念这位工业机器人先驱,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 (Robot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将机器人工业界的最高荣誉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 2005 年的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获得者则是发那科(Fanuc)的首席执行官稻叶善治(Yoshiharu Inaba)。稻叶善治 1946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第二工学部精密工学科,于 1972 年创办发那科,1974 年成功研发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并于两年后成功投放市场。在 1999 年,发那科智能机器人顺利研发生产,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产品之一。自创办发那科以来,稻叶善治秉承严苛的公司管理,并最终带领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NC)制造商。IEEE 评审专家委员会认为,稻叶善治「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灵活的工厂自动化发展发挥了长期的领导力量,并做出了巨大的技术贡献。」
再如 2010 年获得这一奖项的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在业内被誉为「微纳机器人之父」。1977 年获东京大学博士;长期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曾荣获日本最高科学技术奖——紫绶褒章。201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福田教授主要从事机器人仿生与多尺度控制研究,其三大成果奠定并拓展了机器人学研究新领域,包括:一、创建多任务模块化机器人动态自重构控制理论体系,发明了基于该理论体系的首台多任务机器人,开启了模块化多任务机器人研究新篇章。二是创建动态环境下仿生机器人多模态运动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猿猴运动姿态,提出被动动态自主控制理论,引发了机器人自然运动与智能控制研究。三是提出机器人在扫面电子显微镜下操控纳米材料的理论和技术,发明机械力作用下纳观尺度动态观测理论及机器人协同控制方法,实现对纳米材料的三维表征和操控。
鉴于他在「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微纳机器人系统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福田教授荣获 2010 年度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在 2015 年,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授予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Rodney A. Brooks,肯定了他在自动机器人研究及商业化的成就。Brooks 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 80 年代末提出了挑战机器人主流技术方法,提倡实时控制机器人的策略,使之能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交互。他提出基于行为的机器人技术,奠定了移动机器人及社交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基础。与此同时,他也在机器人商业化的道路上做出贡献,于 1990 年创立了 iRobot,面向美国市场提供消费级机器人;于 2008 年创办 Rethink Robotics,致力于研发用户友好的 Bexter 工业机器人。
而 2016 年的这一奖项则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系统及控制专业教授 Raffaello D' Andrea 摘得,他最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亚马逊机器人 Kiva System 的创始人。Andrea 教授早在博士期间就获得过 IEEE 控制与决策会议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最佳学生论文,毕业后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期间,曾带领学校赢得了四次机器人足球世界杯 RoboCup 的世界冠军。在校期间,他创办了 Kiva System,并于 2010 年当选 IEEE Fellow。因为在分布式合作型机器人及商用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应用上的开拓,Andrea 教授荣获 2016 年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得到了学术界及产业界的肯定。
去年这一奖项的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Oussama Khatib 教授便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和先驱之一,在自动机器人、类人机器人架构、人类协作机器人、动态仿真、触觉互动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Khatib 教授 1970 年代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读取了电气工程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并攻读法国国家航空航天学校的自动化控制高等学位和自动化系统的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一直任职至今。
Khatib 教授早期的开创性研究包括:人工潜在场方法、弹性带模型、操作空间方程等。并随后在 80 年代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包括宏观迷你机器人(串联协作)、协同机器人(平行协作)、灵活动态协调、联合操控中对内部力的虚拟链接建模、姿势和全身控制、动态任务解耦、最优控制、人机交互、用于实时路径规划的弹性带模型、人体运动合成和人性化机器人设计等。他于 90 年代开发的斯坦福机器人平台是第一个完全集成的完整移动操纵平台,后来为本田 ASIMO 系列类人机器人的探索奠定基础。在 2016 年,Oussama Khatib 教授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海洋一号」成功地从 91 米深的地中海底部打捞起 350 年前的文物。凭借他为机器人控制和人类中心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在机器人领域所发挥的领导作用,Khatib 教授在 2017 年获得了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他也于 2017 年受 CCF-GAIR 邀请,在机器人专场上分享了他关于水下机器人的真知灼见。
纵览历年的评奖情况,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每年只颁给个人或一支三人以下的团队,从申请的全球顶尖学者中进行精心甄选,历时半年评估才最终颁布这一奖项,足见这一奖项的含金量。据 AI 科技评论了解,历年获奖者平均生涯学术著作被引用次数超过 10000 次,创办的机器人企业市值总和超过 500 亿美金。而 2019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授予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及导师李泽湘,充分彰显大疆的学术成就已经得到了国际机器人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实现了中国企业在机器人学术顶级奖项上从零到一的突破
大疆创新方面表示,此次获得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是对大疆创新在学术科研、产业发展上努力的肯定。大疆创新将发展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根本使命,推动各项先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市场,促进了机器人学前沿领域的拓展和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大疆创新未来将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研发人才,拓展交叉学科,在机器人领域构建科研工作者和开发者生态,提供优越的科研理论储备与技术基础设施,来支持技术和产业的进步。
大疆创新也密切关注学术会议,并且重视学术论文的产出。公司工程师累计在 IEEE 所属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飞行控制、视觉定位、视觉导航等学术领域均有开创性的贡献;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等研发成果也多次被国际人工智能学术顶会收录。
除了论文投递,大疆创新也一直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学术会议。从 2014 年开始,大疆创新便是 IEEE 下属的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学术会议(ICRA)的最大赞助商之一,并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在 ICRA 上举办机器人挑战赛,致力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 IEEE 的相关会议及活动中来。
AI 科技评论报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AI 影响因子。
┏(^0^)┛欢迎分享,明天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