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Symonds(简称QS)公布了第15期“2019TopUniversities”的大学排名。麻省理工学院再次登顶,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紧随其后。中国内地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排名上再创新高。
对排名前100的大学所在国家及地区做一个统计(见下表)。不难发现,美国以33%的上榜率成为上榜大学数量最多的国家。英国以18所学校紧随其后,欧洲其他地区16所(瑞士3所,法国3所,荷兰3所,德国3所,丹麦1所,比利时1所,瑞典1所,俄罗斯1所,),澳洲7所(澳大利亚6所,新西兰1所)
值得注意是的是,中国大陆地区延续了去年6所大学入选的势头。值得庆贺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排名上有了不小的进步。前100名的大学中,中国香港地区有4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入选,中国台湾地区有1所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入选。
在讨论此榜单对于学生及家长有何影响之前,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比较。这是在网上流传比较久的一份关于“意向留学国际及地区”的统计。数据统计了2017年和2016年两年的留学生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出国意向。
排名比较靠前的留学目的地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中国香港,日本,新西兰等国也是部分留学生的出国意向国家及地区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选择出国目的地时,“排名为导向”的倾向性很明显。如此一来,排名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决定了选校的价值。
1
排名的指标
世界上公认的权威排名榜单有4个:分别是USNEW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榜单上名次不尽相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榜单参考了不同指标。以QS排名和USNEWS为例:
QS世界大学排名参照如下6个指标:
学术互评(40%):来自学者/同行对该大学研究水平的调查;
师生比(20%):教师-学生比,这项折射的是学校的教学资源与质量;
教师引文量(20%):直观体现出教师的研究水平;
雇主评价(10%):企业雇主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
国际学生比例(5%):考察校园多元化和国际化程度;
国际教师比例(5%):考察学术多元化和国际化程度;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参照如下13个指标:
全球研究声誉(12.5%):参考过去5年学术声誉调查中,世界范围内最好的研究性大学;
地区性研究声誉(12.5%):参考过去5年学术声誉调查中,美国地区最好的研究性大学;
发表论文(10%):考察大学公开发表的论文的多产性;
出版书籍(2.5%):统计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等学科领域的出版物数量;
学术会议(2.5%):重点考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学术突破性;
标准化引用影响(10%):该指标和大学的规模无关,主要考察大学在学术上的整体贡献;
总被引用次数(7.5%):考察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
高频被引文献数量(在引用最多文献的前10%(12.5%):考察优质论文的引用次数,和学校规模有关;
高频被引文献百分比(在引用最多文献的前10%(10%):考察优质论文的引用次数,和学校规模无关;
国际合作(5%):计算方法为“该大学国际合作的论文除以该国家/地区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其考察了大学对于国际学术人才的吸引力。
国际合作出版百分比(5%):该大学国际合作论文和该大学所有论文的比值。其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的学术能力;
高频被引文献数量(在各自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5%):考察顶尖论文的引用次数,和学校规模有关;
高频被引文献百分比(在各自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5%):察顶尖论文的引用次数,和学校规模无关;
2
排名应该怎么看
了解了大学“排名的指标”后,大家会被眼花缭乱的指标搞得晕头转向。不同的排名榜单区别那么大,我到底应该相信谁?
QS的榜单从指标上能够看出,真正和学术相关的评价占到了60%(学术互评和教师引文量)。余下的40%和学术相关性不大。20%的师生比,5%的国际学生比例,5%的国际教师比例更多的考察的是学术环境的国际多元化。10%的雇主评价则从本地用人公司的视角评价大学。这是一个更实际的评判维度。
因此,QS世界大学排名是从学术能力校园多元化本地职业竞争力3方面去评价一所大学。
USNEWS的榜单则更侧重于学术。13项指标几乎不考察国际学生比例,师生比,校友捐赠等非学术指标(USNEWS的Best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和NationalUniversities Rankings采用了不用的排名指标。)所有的13项指标均指向了学术研究学术影响力
因此,对于更看重学术成绩的留学生,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参考性更大;对于兼顾学术能力和学术氛围的学生,QS世界大学排名的参考性更大。
3
排名真的有效吗?
任何一个排名都不完美。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互评”占比达到40%。但是,其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占比的过高,常常导致“研究做得好不如开放程度高”的怪异现象。另外,QS的评价地域性较强(集中在欧洲),也时常引起其他地区大学的非议。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中有不少指标依赖于学校规模和研究领域。学校规模越大,学术表现越有优势。这使得中小规模的院校的排名往往会被低估。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些成立时间较短,且科研领域较局限的院校。
简而言之,大学排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完全按照排名进行学校,可能会事与愿违。
4
排名应该如何使用?
笔者认为,“大学排名”只是留学择校的第一步
留学之路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人的学习感受至关重要。笔者在在和学生面谈中,经常会问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想去美国哪一城市或地区上大学?”大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学习”,他背后更涉及到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对一所大学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是重点
留学生们不妨以大学排名为起点,选择一批(5-10所)大学名单。然后,通过实地勘察,网络搜索或者同学评价等方式逐一收集相关学校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城市概况,社区安全,就业情况和学术成就等因素。
大学是学生度过2-7年的地方,它既有学习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冷冰冰的“大学排名”显然不是大学的全部。只有学生对大学有好感和温度,他们才会热爱自己的学校。
欢迎
入群
针对家长在留学规划路上的困惑,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项目部建立了”2018国际学校家长交流群“,如果您有选课学习方面的困惑,也推荐您加入,里面有国际学校专家答疑,并有系列直播讲座,指导家长们为孩子规划好升入国际学校的每一步,添加小助手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