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多数人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有人忙碌 ,有人清闲,但很少有人会停下来审视自己。
忙碌的人没时间,清闲的人觉得没必要。
但无一例外地,很多人都在目前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举步维艰。
一个人从意气风发进入职场,到后来变得懒散平庸,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一、职场上的坎坷曲折,多数是源于“不值得定律”
当我看到咨询者Amy(化名)的资料时,不禁为这位姑娘的职业经历倒吸一口凉气。
从履历上看,Amy的起点非常不错:
八年前的她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会计专业,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然而一年不到,因嫌工作量大经常出差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经同学介绍,辞去事务所工作后的Amy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外企上班,因觉得工作氛围不好,同事似乎不友善,不到一年再次辞去了工作。
渐渐地,Amy每隔一年不到就会习惯性跳槽,并且糟糕的是——
不论是企业实力还是职位来看,无疑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按照Amy的说法,第一份审计助理工作既没有成就感也没有意义感:
天天都是和E表打交道,做一堆审计底稿,出差更是家常便饭,夜里一两点睡觉很正常......
第二份外企工作似乎好不到哪里去:
成天就是琐碎到让人崩溃的开票、报税等工作,每天精神高度紧张,不能出任何差错......
再后来,忙于恋爱、结婚、生子的Amy休息了两年,等她打算重返职场时才赫然发现,自己连一份月薪5k左右的会计岗位都竞争不上去。
同时,她也不甘心从零开始,就这样上不上下不下地纠结徘徊。
她始终认为,只要能找到一份值得做的工作,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做下去。
二、被“不值得定律”毁掉的职场人
Amy的境遇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不值得定律。
所谓“不值得定律”,用通俗的说法表达就是: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个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如此一来反而越无法取得相应的成就感,成功更是无从谈起。
有人说,动物是本能的产物,而人却是底层逻辑的产物。
我见到过太多像Amy这样的职场人,因为底层逻辑存在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能力发挥甚至职场发展,到头来“把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随着咨询案例的累积我渐渐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潜能,只是有些人的潜能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施展,经过不断的强化与反馈,一步步形成强大的能力;
有的却始终没能被开发与施展,由于潜能被长期废置不用,在头脑中无法形成回路,从而渐渐被遗忘甚至荒废,实在令人倍感痛惜。
三、比能力更关键的,恰恰是底层逻辑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
在我看来,恰恰是能力背后最核心的三样东西,分别为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思维结构。
这三者构成了能力背后的底层逻辑,而我们每个人都被底层逻辑驱动,从而产生不同的选择及行为方式,最终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生风貌。
  • 价值观
在你看来,什么才是你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这份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它对你存在怎样的意义?
  • 思维方式
你是习惯于“着眼未来重塑现在”?
还是习惯于“囿于现状不敢前行”?
  • 思维结构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两套运行机制:
一个是靠本能、直觉为主导的感性思维;
另一个是架构在事实与分析上的理性思维。
这两种思维运行强弱及影响力,直接影响了你我对很多问题的判断与处理。
那么,Amy的底层逻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