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一则“甘肃女生因老师猥亵跳楼自杀,围观者鼓掌加油,消防员痛哭”的新闻刷频媒体,19岁的花季少女在绝望中离开人世,再次把性侵话题推到风口浪尖。
就在几周前,一篇名为《被陌生人性骚扰3年,今天我决定不忍了|他太太也参与了》的文章引爆热搜,作者鲸书在文中控诉了莫名其妙被陌生男子在网络世界跟踪、骚扰、辱骂长达3年的经历。
来自鲸书微博截图
“鲸书”是谁?这里不多做介绍,重要的是她在三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发声。
不管她是谁:
“记者?”
“文字工作者?”
“名人?”
或者就说“一个人?”
这里任何一个标签和她受到的侵犯之间,都绝不是因果关系
我们不断强调人权、强调男女平等,到头来呢?社会形态好像并没有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近几年发生的各类型令人作呕的性侵案件里,善良大众的三观被一次次刷新。
到底哪里出了错?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羊小凡。
网络性侵
“看不见的手”
鲸书的事是个例子,这篇长文一发,评论里不少“这种事我也遇过……”,“我有个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就一直忍着!”,“我被一个奇怪的人在网络上骚扰了好几个月!”的留言。
可见此类事件在普通人中也不在少数。而大多遭遇性骚扰的受害者们可能都不会第一时间为自己辩护,更多的是一忍再忍……
软弱、懵懂的人们会以各种方法被坏蛋带进坑里。
互联网、高科技等等发达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罪恶也以更多的方式蔓延。不是只有身体触碰的骚扰才叫做性侵,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有无数“网络性侵”事件在猖獗着。
在加拿大有一个案例,一个 7 年级的女孩阿曼达(Amanda Todd)受网友诱导,在网上裸露身体,结果被未曾谋面的网友以“向熟人公布隐私”要挟、谩骂。女孩虽然多次搬家、转学,却始终无法摆脱骚扰,她被骂“荡妇、婊子……”
“我在facebook上收到一则消息,他知道我的所有信息,我的住址、学校、亲戚朋友,他用我的乳房当主页头像……”
在一则视频里,阿曼达说“那段日子里,我每晚都哭,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失去了所有的尊严……”2012年10月10日,阿曼达带着沮丧和绝望自杀身亡。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性骚扰的惨烈程度超出我们想象。
2016年,国内一起“童星招募骗局”被揭发,色狼们在网络上打着童星经纪人的旗号向中小学生索要裸照,甚至哄骗她们拍摄裸体视频。
一名在这类平台卧底一年多的网友称,他接触过上百个遭遇此类骗局的女生,她们大多14岁以下,缺乏性教育,因为遭受威胁,即使受害也不敢声张……
暴露在大量的网络管道下,毫无防护能力的儿童是遭受网络性侵的高危人群。但其实,隐私早已不是隐私的今天,千千万普罗大众都是潜在的受害对象。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网络性骚扰现象有多普遍?”,提问的小姑娘因为跟着舍友进了一个“游戏玩家群”,每天都收到群里男性玩家的“荤段子”,言语尺度极其下流。她却被劝说“只是网路而已,别当真。”
好像罪恶换个地方,就拥有了被原谅的特权。
各种不堪的性骚扰经历在网络上可以被轻易找到。网络性侵这支沉默的巨手看似无形,却比生理上的直接伤害更加持久、深刻。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赤身裸体”,曝光在这样的暗光下。
都是你的错
你太美了
更有问题的是,侵害者们总把自己的罪恶当作理所当然,甚至怪罪到受害者头上。
已故台湾作家林奕含通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长篇小说,给世人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让人感到尖锐的寒凉与悲伤。
书中补习班语文老师李国华诱奸了花季少女房思琪,他的内心世界是:
“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他甚至对无数女生说:
“都是你的错,你太美了。”
2014年的电影《不能说的夏天》也改编自2006台湾暨南大学教授性骚扰女学生真实案件。电影中的白白初入大学,清纯可爱,而音乐学院的李教授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年龄优势,将白白诱惑进了一段饱受社会争议的师生恋中。
在学校里,学生把白白当成不洁的异类;在她母亲眼中,她成为“骚货”;在网络上,她经受接踵不断的咒骂和攻击。
整个社会提前把天平倒在了权威脚下。
之前社会关注度很高的“5.6滴滴空姐打车遇害案”中的受害者同样也是相貌出众的花季少女,凶手是惯犯,是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变态。
然而,就算事件如此令人发指,也依然不乏一些说教的声音:
“女孩就不该穿那么少引人犯罪啊!”
“女生大半夜的还自己打车不是作死吗?”
“为什么不会保护自己,为什么就性侵你?!……”
我猜这些指责受害者的人大概都有一颗想犯罪的心,只是别人帮他实现了。
回头看鲸书事件,骚扰者很显然是精神问题患者,才能对一个不相识的人进行如此之久的疯狂纠缠外加一系列的妄想。
尽管如此,依然有网友为他洗白,变着法地指责受害者,疑惑像鲸书这样的大姐大怎么会被欺负。
这是什么奇怪的逻辑?
在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打击后,还要被社会伦理审视,赤裸裸地袒露在舆论面前,她们的出口在哪?
在性侵事件里
永恒的受害者们
有人会说,不一定所有性侵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女生啊,男性也会受到性骚扰。
是,在受侵害的定义上,不分性别,但被侵害者通常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是弱者、是低姿态者,是被认为不会轻易发声的一群人。
房思琪是,白白是,跳楼轻生的甘肃女孩也是。
无从倾诉、不敢说出口、无人理睬成了“被侵犯”伤口上的那一把盐,逐渐把伤痛扩大,让内心极致的痛苦在自我体内爆发,最终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这不是中国才有的事,在提倡人权的西方国家也不少见。
80岁的老戏骨摩根弗里曼在业界权高位重,但今年却被指控对多名女性有性骚扰行为,因为证据不足,他也并未受到任何法律制裁。
一名《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女制作助理说,听到过弗里曼在片场对女性的不当言论,剧组的女成员们也互相讨论这件事,无所适从:
“因为他年长又有成就,他做的事好像就可以不被追究,因为有权有势的人没法被取代,而你可以被轻易取代。
如果是别人在片场性骚扰我一定举报,但他是弗里曼,剧组换掉他就会惹上麻烦,所以不能换,而你就成了制造麻烦的人,你就会被炒掉。”
多么现实而无奈的问题。
2018年年初,轰动全美的“体操队队医性侵案”也是如此,前队医Larry Nassar因性侵160多名体操队员被叛175年监禁。
受害的女孩中不乏奥运名将,但更多的,是没什么名气的小姑娘。媒体报道说:“面对一个可以随时毁了她们体育生涯的有权人士,姑娘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保持沉默……”
让恶魔得以制裁的关键人物之一,是22岁的体操名将McKayla Maroney。在一封公开信中,她曝光了自己从13岁开始受队医性侵的遭遇,她写道:“我有一个奥林匹克之梦,但抵达梦想需要忍受的代价,让我感到恶心……”
“他们只在乎钱和金牌,除了这些,其它的好像都不重要。”
心酸吗?权力、地位、金钱……屈于这些,弱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压迫中保持沉默。
正因为弱小,她们成为了缄默的受害者。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的规则有时候让人无法理解,有句讽刺的话说:“当代女性生存指南:不要出生。”也太悲催了。
每次看到有关性侵、甚至恶化到自杀的事件,“女性共同体”感就特别强烈。没有这些受害者的经历,不代表你是幸存者。
整个女性群体的生活,在可能遭遇这样的不幸时就已经被破碎了。
去年,源于美国的“#MeToo#反性侵运动”引起轰动,名人效应带来了看得见的反响,据《时代》杂志报道,在过去的18个月里,已有414名企业高管和员工收到指控,其中190人已被革职,其他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惩治。
这样看来,我们也不是不能找到办法保护自己:
面对网路性骚扰不能再忍下去,寻求一切资源(法律、媒体、身边好友……)获得帮助,即使处于弱势,也要勇敢维权,当你说出来,事情就有了明朗的可能性;
对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中!不要再告诉我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无知家长们认为“性教育”是一件羞耻的事;
没有搞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谁都没资格妄加评论,尤其是对受害者的质疑和杠精言论。
最后,送给大家来自已故加拿大女孩Amanda Todd的心声:
即使生来就是弱者,也不能允许任何人的肆意践踏。面对社会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自己保持善良,然后勇敢地对侵犯说不。
未来是光明的,只要有勇气走过去。
你有过哪些网络性骚扰的遭遇?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羊小凡。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保留所有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