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同事告诉我,她被她的婆婆惊到了。
她说她要是老板,一定给她婆婆开两万块钱的月薪。
她说她婆婆做家务,能把很简单的一件事做到极致。
他们全家都受到婆婆的感染,做任何事情,都力求认真、做到极致。
就拿拖地来说,她婆婆的做法是先用扫把扫一遍,然后用湿拖把拖一遍,再用干拖把拖干水。
OK,相信至少有一半的保洁员能做到这三道工序。如果她婆婆能做到这一点,就属于这50%的人,已经相当不错,也不会有人苛求她。
但总觉得,做到这一步还不至于用极致来形容。难就难在她婆婆还多出第四道工序和第五道工序。
这两道工序就是她婆婆跪在地上,用湿毛巾和干毛巾一点一点,分别再擦一遍!
相信能做到第四道、第五道工序的人,就不到5%的了。这似乎已经是极致了,不过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
原来,她婆婆拖地板的五道工序坚持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
能持续坚持这么干的,恐怕确实连1%的人都做不到,这不是极致又是什么?
什么叫不简单?
就是把简单的事情上重复千遍、万遍的坚持做,就叫不简单。
一个小小的拖地都能拖出极致来,更何况在其他工作上?
据说乔布斯在苹果的产品发布会前,会对自己的产品发布会PPT修改100多次而乐此不疲。
一部《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周星驰为了拍一部优秀的电影,常常为了一个镜头拍上几百遍。

《国产凌凌漆》有一个枪毙犯人的镜头,其中一位犯人在枪毙之前有一场哭戏,哭了几十遍都没有通过。
就因为那场戏,此演员与周星驰彻底决裂。
周星驰是出了名的苛刻,但正是这种“苛刻”,才造就了周星驰的经典。
这些都是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例子。
既然要做到极致,就必然要大量的投入,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慢工出细活”,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但是,世事无绝对,也要看什么时候,既不能为了完成交付任务粗制滥造;
也不能纯粹为了追求某一点的极致而坐失战略机会窗口,凡事得讲究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
有个笑话,说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
有一天地主要出门收租,地主心里盘算,该带谁一起去呢?
想着还是带急性子去,可能收租效率更高一些。
在路上,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要趟过去,急性子二话不说,背起地主就往河对岸走,地主很感慨的说:
还是急性子好,我选你跟我一起收租选对了。
急性子一听,马上把地主放到河中央,扑通一声跪谢,弄的地主哭笑不得。
晚上回到家,看到慢性子在井口边搓绳子,地主问他在干什么,他慢悠悠的答道:
少爷不小心掉到井里去了,我在搓绳子来救他呢。 
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因为很多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不过也要考虑到,很多事情值不值得做到极致?
比方说,每天把地拖五遍,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但是拖地这件事情本身能否带来更高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普通岗位,哪怕做到了极致,也无法提升内在价值的原因。
在一个多变的、动态化的世界里,时机稍纵即逝,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可能会失效,这时候,要想抓住时机,不仅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
比方说,当有一天扫地机器人比任何人工打扫的更干净、更有效率的时候,那扫地是不是不需要人工了?
有些完全可以先上车再买票、先做着再优化、迭代,要与时间赛跑,不能什么都想清楚了再干。一切按部就班、朝九晚五是干不成事的!
所以,对一件事情投入的同时,一是要考虑时间成本,二是要考虑有没有工具可以替代。
能够移动大山的一定不是愚公,而是推土机。
在移动办公的时代,无法想象还在用毛笔去抄抄写写,在计算机时代,也无法去想再用算盘劈哩啪啦的结账。
很多东西早就用秒来计量了,又何必去练习毛笔字(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另当别论)和珠算技能?
所以,在这个变化发展的世界,不能不计一切代价的强调用人工的方式去做,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做最有价值的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