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许家印一直被外界认为“紧跟政策前进,且永远快人一步”。在这份远见的背后,是恒大从未停止的变化与进化。这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亘古不变的发展之道。
而今,许家印屡次出手,布局高科技产业,这不仅是恒大的重要尝试,也是为中国产学研结合投石问路。
6月25日晚,恒大健康公告称,该公司以67.467亿港元(折合8.6亿美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从而获得45%的Smart King公司股份,成为其单一大股东。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随着恒大健康产业间接成为Smart King第一大股东,而Smart King又全资拥有贾跃亭的FF,这意味着恒大集团正式入主FF。
1
早在今年年初,许家印就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喊出“新起点、新战略、新蓝图”,并重点提到,“从2018年开始,恒大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
随后,在今年4月9日,恒大与中国科学院(下简称中科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宣布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00亿元打造三大科研基地,全面进军科技产业。
今年4月9日,恒大与中国科学院(下简称中科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上,许家印称:恒大将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和中科院齐心协力,共同创建引领前沿科技的“三大基地”,即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为科学家团队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世界一流的孵化基地、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以及灵活的激励机制,把“三大基地”打造成为全球顶级科学家的聚集地、世界级科创中心。
而今,这笔对FF的收购,也是许家印进军科技圈、打造“新恒大”踏出的关键性一步。
从最近的这两大动作来看,半路出家的恒大科技,正在以釜底抽薪的布局——依托科研机构,圈定重点领域,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企业的手段将科研成果市场化——这一体系也被认为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最佳途径。
从这个角度看来,许家印打出的这副天牌,不仅是恒大的重要尝试,也在为中国产学研结合投石问路。
2
相较美国,中国的产学研结合存在长期分离的弊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行其是,不仅合作少,而且合作也大多浮于表面。
中国的企业,更多强于工程,而非科学原理。但美国的科技企业背后,则林立着一批科研机构、高校学者。比如,马斯克的SpaceX,是NASA的延伸与进化;微软和谷歌“散养”了一批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为此投入了百亿美元的资金。
相比而言,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埋头研究,拿着成果不知如何商业化;企业独立做研发,往往浅尝辄止,或是碰壁后随即放弃。
这样的局面,也影响了资本对于科技产业的选择。在美国,资本更看重技术上的突破创新,中国资本则更关心应用场景和商业回报。
如今,“以科学技术为核心驱动,建设科技强国”,已经是中国由上至下的共识。在此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发展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民营企业一大新的突破口。
许家印的多次出手,也印证了这一点。
此番,作为行业“外来者”,破壁而入的恒大,跳脱科技企业“迷信”于独立研发、不愿假手他人的误区,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架构起点。
3
许家印常说,恒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
他也一直被外界认为“紧跟政策前进,且永远快人一步”。在这份远见的背后,是恒大从未停止的变化与进化。这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亘古不变的发展之道。
外界眼中的恒大,永远是快准狠,在各界雷厉风行。在这背后,是集团内部的居安思危、谋而后动。
创立22年,恒大经历过六次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改革,每个阶段,许家印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方针,引领集团从七八人的小团队一步步做成行业第一。
今年,恒大正式实施的第七次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新恒大、新起点、新战略、新蓝图”的口号。
过往所有的积累,都是为如今的“新恒大”所做的准备。在新的起点上,许家印正式提出,要将恒大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百强企业,也是百年企业。
成为百年企业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成为世界百强企业,对于恒大如此体量的巨头而言更是如此。
相关统计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50年,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平均寿命不足10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生命历程的长度日益缩短。
能否跟随科技的潮流,是成为百年企业的关键之一。恒大布局高科技产业,无疑是为其打造百年企业奠下了重要的根基。
10年,千亿级的研发投资后,恒大将成为怎样的企业?想想恒大在地产上的发展,这是一个相当需要想像力才能回答的问题。
来源:综合自中国企业家杂志、华商韬略、量子位
编辑:Jennie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