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今年1-5月,中国在美直接投资金额只有18亿美元,同比狂降92%,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正起草规定,禁止中资股权超25%以上的实体收购美国科技公司,还将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技术的出口进行限制。
为何美国能在高新技术上,将中国牢牢掌控住?为何中国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迟迟起不来?除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上周,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5月,中国在美国开展的直接投资金额只有18亿美元,同比下降92%,创七年多最低水平。
如果算上资产剥离,今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净值为-78亿美元。
最近三年中资在美投资的主要领域(图据荣鼎咨询)
投资暴跌背后,荣鼎咨询指出,对国外投资审查趋紧是重要原因。今年前5个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等监管部门已经阻止了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并购交易。
美国监管部门阻止的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图据荣鼎咨询)
被阻止的交易中,包括华芯投资旗下基金Unic Capital Management收购美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厂商Xcerra、蚂蚁金服并购美国汇款公司MoneyGram、中国重汽股权投资美国电动车动力系统供应商UQM,主要涉及半导体、金融和机械制造等关键领域。
特朗普再下狠手,拟加强技术出口管制

现在,雪上加霜的事情要来了。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财政部正在起草规定,对于白宫所称的参与“工业重要技术”的公司,将禁止中资股权在25%或更高的公司对其展开收购。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商务部正在制定加强出口管制的计划,意在阻止这类技术出口到中国。
这两项计划将于本周结束前公布,意在阻止“中国制造2025”战略列出的项目。
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即将出台“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旨在使CFIUS执行安全审查的范围和流程现代化,目前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在该法案中,将要求美国商务部更严格地控制对外技术转让。针对美国开发的技术和专门知识转让实行更严格的审查,这将阻碍中国在研发设施和其他创新密集型活动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或半导体等具有潜在军事应用价值的技术领域。
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缘何迟迟上不去?
除了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从此前的中兴事件中可观,一旦上述法案和措施实施,中国又将有一批企业的发展受阻。
为何美国能在高新技术上,将中国牢牢掌控住?为何中国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迟迟起不来?除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日前,在“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 •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科学传播沙龙上,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就此话题做了演讲,发人深思。(以下内容来自科技日报,ID:kjrbwx)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永久产权。
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
上周我访问日本,和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签了一个合作协议。我在JST见到了一个人,叫冲村宪树,他是前文部省次官,现任JST首席研究员。冲村对中国非常友好。他说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很快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所以日本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我说,你的结论正确,但前面说得不符合实际。我告诉他,中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冲村不同意我这个说法。由于他不会说英语,我们的交流是通过日语翻译,效率比较低,所以到最后我也没能说服他。

冲村的观点在日本很有代表性。无论左翼还是右翼,他们都是这样看待中国的。我们的舆论无疑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否认,这些为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那些把中国建设成就夸大其词的與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是误国害民。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就像《礼记·中庸》所说,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现在需要清楚的不止是目前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最全清单:中国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还要明白,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是否有一些共性原因阻碍了我们攻克这些核心技术?对此,我想是的,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缺乏科学武装。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没什么关系。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些倾向今天也在严重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第二,缺乏工匠精神。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大国工匠》,我几乎每集都看了。拍得很好,下了功夫。问题是相对于我们13亿人口,这些大国工匠实在太少了,太稀缺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瞧不起匠人的。从我们对很多职业的称谓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什么剃头匠,泥瓦匠,小炉匠,很多教师自嘲,管自己叫教书匠……
轻视操作,轻视实践。孟子就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月20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海洋调查一线难觅学科带头人身影”,讲的是海洋调查的某个航次上,16名科研人员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一人。学科带头人都说,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不久前我访问德国,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参观了中德轨道交通联合研发中心的创新工厂。我在工厂里看到,很多人穿着工装在一丝不苟、非常专注地工作。
我本来以为他们都是工人,后来一打听,原来都是工程师!我想,正是凭藉这种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人生产出了莱卡相机、奔驰汽车、克虏伯大炮等,创造了“德国制造”的品牌价值。
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浮躁和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而且至少已经持续了20年。我们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
我不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儿。除非你车里有毒品,警察追你,要不干嘛弯道超车呢?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少走弯路,这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但在更多情形下,“弯道超车”是个伪命题,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弯道超车走直线,就意味着别人走曲线,别人都比你傻,这可能吗?很多实践已经证明,弯道超车行不通。
比如说研发航空发动机,要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不断总结、完善、调整、提高,最终才能生产出一款好的产品。要弯道超车的话,我们可以搞到一台别人的不那么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照葫芦画瓢,山寨出“八九不离十”的产品。可今后要改进提高,增强性能,你还能做得到吗?
此外,目前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上个月我看到美国媒体的一篇报道,美国的F135型航空发动机经过改进,其推力竟然达到22吨。稍微有一点航空发动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听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着急,但着急也没有用。我们寄望于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尽快把高性能国产航空发动机搞出来。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https://www.wsj.com/articles/trump-plans-new-curbs-on-chinese-investment-tech-exports-to-china-1529883988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8155?full=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6-24/u-s-plans-curbs-on-chinese-investment-citing-security-risks
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8-06/22/content_36437594.htm
https://rhg.com/research/arrested-development-chinese-fdi-in-the-us-in-1h-2018/
来源:新智元、WSJ、FT、中国日报、Rhodium Group、科技日报等
编辑:Jennie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