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个很奇怪的王朝。
       公元589年灭掉南陈后,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近300年的分裂历史。建国后,杨坚、杨广两代帝王积极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到隋炀帝大业年间,全国人口达到了890万户,约4600万人,人口规模空前庞大。
隋朝东都洛阳
        隋代农业发达。隋朝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设立粮仓,其中洛口仓里就设有许多分粮仓,一个粮仓就可以储备两千多万石粮食。唐太宗李世民参观时曾感慨地说:“隋朝剩下的粮食,足够天下人不干活吃五六十年!”隋朝军力强大,威震敌国。当时北方的突厥有铁骑四十万,可是被隋军连番击溃。突厥可汗不得不带着周边的国家共同朝拜隋文帝,尊称杨坚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杨坚
        可就这么一个鼎盛的王朝,却仅仅过了38年、历经两个皇帝就亡了国,实在有些让人想不通。史书上一般把隋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杨广的荒淫无道、滥用民力、横征暴敛等,但笔者总觉得有些蹊跷。
        说杨广荒淫无道,他却与萧皇后恩爱和睦,一生子女只有5人,其中3人是与萧皇后所生,这与动辄有几十个子女的其他朝代帝王相比,实在是不多!说杨广急功近利、滥用民力,他确实做了。修建大运河、迁都洛阳,都征用民力无数,而且时间密集,不让老百姓喘口气。虽说大运河、东都洛阳建成后作用巨大,也造福了后人,但却苦了当时百姓,不能不说是杨广执政的败招。
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
        不过,笔者对此有个疑问:杨广不是个笨人,而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想当年平定南陈时,他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同时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江南民众拥戴。这样一个人,不会不懂得张弛有道、有事缓图这个道理!他这么急,事必有因。
杨广统帅隋军征讨南陈
        这个因,笔者姑妄一猜:就是杨广急于走出关陇偏隅之地,进而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做天下之主,而不仅仅是做关陇地区的头。关陇集团是一个发端于北魏戍边六镇、延亘到唐朝初年的政治军事集团。杨坚的祖父杨忠,当年就是北周“八柱国”统帅下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也是依靠关陇集团的支持,才登基为帝,建立了隋朝。但隋朝建国后,关陇集团的豪门大户执掌大权,眼光狭隘,经营重点依旧放在了关陇一带,没有国家全局意识,对杨坚、杨广推行的改革举措也是时有抵触甚至对抗,皇室与豪族的矛盾日益凸显。
        这种局面,是君临天下的杨坚、杨广父子无法接受的。杨坚还沉稳,有耐心地与关陇集团势力周旋。到了杨广,是个急性子,上位不久就急着迁都洛阳,想用关东势力来抗衡关陇集团,修大运河也是为了保障洛阳的补给供应。至于三征高句丽,杨广一意孤行、屡败屡战,目的就是借助战争消耗关陇集团的实力。
杨广征伐高句丽
        杨广三征高句丽,基本都是关陇集团的人打头阵,当主力,而且杨广战时下的命令很奇葩。在隋军将士浴血奋战,将要攻取辽阳城时,对方一亮白旗,杨广竟会放弃战果,下令停止攻城,还指示道:“凡有高句丽请降,即宜扶纳,不得纵兵。”高句丽人用的是拖延战术,就是举着白旗不出城,等到一缓过劲来,立马又反,把隋军拖入苦战死战的泥潭。这种事发生过好几次。
        杨广是当过统帅的人,不会不懂得“一鼓作气、兵贵神速”这些道理,他执意这么干,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想通过拉锯式的战争,不断地消耗关陇集团的实力,铲除他执政的最大威胁。因为杨广深深知道,关陇势力可以扶你上马,可当你损坏了集团利益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把你拉下马!
弑杀杨广的宇文化及
        怎奈杨广搞的太急,还没收拾掉关陇集团,天下就大乱了。他无力掌控局势,只好滞留在他非常喜欢的江都(扬州),最后被关陇集团的宇文化及所杀。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基于情理上的推断,请您姑且一看一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