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我手术出院后的整一个月,收到了鲍老师的新书《为师有道—对外汉语教师修炼指南》。那时这本书已经出版,但还没有上市。这本书,是北大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代替鲍老师给我寄来的样书。因为有过一次出书的经历,我深切地了解这本书的宝贵。当天,我发了一篇微博:

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份赠书之情、同道之意?唯有用心研读、真诚反馈。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于在羊年除夕之前读完一遍。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伟大的人在交谈”,如果你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一名国际学校的汉语教师,或者你是一名即将走上汉语教学岗位的“准教师”,亦或是你是一名汉语教学爱好者,只要你曾经看过鲍老师的微博,跟鲍老师有过或多或少的交流,读完《为师有道》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简直“活”了。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却分明像听到了鲍老师的声音。对汉语教学的理解、对行业的认知、对经验的分享,都如同在鲍老师真诚、亲切、自然的话语中娓娓道来。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一名忠实的“国际学校鲍老师”的微博粉丝,《为师有道》这本书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和收获呢?
在书中,我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信息。《为师有道》这本书,是鲍老师多年教学实践的倾情分享,它为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想进入国际学校工作的“准汉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分享了大量的经验。比如在书中《入职篇》第19页鲍老师告诉你如何找到上海国际学校的信息:“上海到底有多少国际学校、国际部,如果你不清楚,可以找一本Shanghai Family, 那上面有很多国际学校的广告,你可以了解很多信息每年6月,也会有一本叫《国际学校指南》的杂志出来,大家可以搜罗一下,找一找。。。。。。”;再比如在书中《教学篇》第106页,鲍老师提供的分层教学的案例;再看看书中第128页《教学篇》:为什么要留家庭作业?——如果你仔细看过这篇,你就会发现:这简直可以直接用来回答面试的问题!诸如此类的“干货”,“充斥”着整部作品,堪称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的“葵花宝典”,关于这一点,只需要看看本书那词典一般的目录,就可见一斑。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思想,“被启发”了智慧。易中天先生在其《中国智慧》一书中说:“知识和智慧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可以启迪”。《为师有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既“传授”你知识,更启迪你的智慧。请看书中鲍老师的这些闪烁着智慧的妙语:
“你最大的优点,不是你性格上的优势,而是什么优点可以把你带到新的学校”。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老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当你的教学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好的位置等着你”。
“备课时间的长短跟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对调皮的学生),你可以表演生气,但绝对不能真生气”
“上帝是仁慈的,可是我们见到的家长很多都不那么仁慈。他们以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我们以后就万事大吉了。一旦出现一点问题,他们便会不依不饶,哪里有上帝仁爱的样子?”
再看下面这段文字,是不是让你会心一笑?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细致”二字,体会到细节的力量。比如书中《入职篇》第54页,鲍老师教给老师学生名字卡片的做法:“找一张A4,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握住中间的那个折痕,做出一个三角形,把白纸两边的部分放到一起。这样一个能站立的名片就做好了”;比如书中《教学篇》85页:“为了让孩子记忆更深刻,你需要问他们一个问题‘在写汉字的时候,你们一定得时刻记住一个英文单词,如果记住了,你的汉字一定写得很漂亮。请问,这个词是什么?’(答案是Balance)”;再看书中《教学篇》第145页:改进教学的好方法。鲍老师告诉你:“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做PPT复习生词,然后挑出好的用于低年级教学。”诸如此类“体贴”的小诀窍、小方法,在书中不胜枚举。见微知著,又所谓“尽精微而致远大”,你尽可以说这是些“小门道小方法”,然而蕴含在这“小”的背后的,恰是鲍老师对这份工作的“大”爱,因为热爱,所以走心。
正是得益于上边几点,《为师有道》整部作品真实而真切,既“高大上”又“接地气”。事实上,刚刚开始读这本书之时,翻到书的第5页,我就会心地笑了:鲍老师居然把讨论汉语教学的微博的截图也放在书中,或印证自己分享的经验、观点,或阐述自己的道理,或补充说明事实——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看到了这些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尤其是“激动”地看到自己的帖子也被放在了书中,我也忍不住跟鲍老师互动:

尤为难得是,《为师有道》这本书虽然是本专业的教辅书、参考书,但这本书却丝毫没有晦涩艰深之感,相反,这本书妙趣横生,文采飞扬: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读者,或许会因各自的经历、心性不同,而对这本书有着不同的感受,但我想,读罢这本书,有一个词,是任何一个读者都不会否认的感受,那就是:“隽永”。
人无完人,书也如此。这本书已经很棒很棒了,但我想,如果书中能就一些观点给出一些更具体的实例,就更好了(哈哈,这可是鲍老师在书中提到如何“批评”学生的“如果”体)。比如书中《教学篇》第158页:“怎样有效地惩罚学生?”,再比如《关系篇》第210页:“家长有抱怨怎么办?”等小节,如果鲍老师能结合案例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就更生动和真实,也能给同行教师以更大启发。然而白璧微瑕,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光芒。
说完了书,来说说人。
我跟鲍老师素未谋面,到如今也更多的是“惺惺相惜”,更多的是在微博上互动,邮件里沟通,QQ上联系,微信中交流。在我心目中,鲍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如其人”,鲍老师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有智慧的人、细致的人、真实而真诚的人、有才华的人,请参看上面的第一二三四五六条。
鲍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鲍老师的微博上看到他最新的一个帖子,是他招待朋友的“午饭秀”,能把饭菜做得这样让人垂涎欲滴,想必鲍老师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不热爱他的学生、不热爱他的工作的。
鲍老师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从好文不穷的新浪微刊、到更新不断的微博、再到他所建立的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的QQ群、微信群,鲍老师总是在无私而真诚地分享,我则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而《为师有道》这本书,可以说,是鲍老师又一倾情、倾力的分享——“别人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他愿意。
最重要的是,鲍老师是心中有爱的人。他爱汉语教学这份事业、这份工作,所以才会有这些经验的积累,智慧的提升;他爱他的同行尤其是“同道中人”,所以才会有这些无私的分享;他爱他的学生,所以有《中文游戏大本营》《我的中文小故事》等一系列作品的诞生——而我想,这些作品对他而言,从来不是什么“创作”或者“任务”,只是他心中这份热爱的自然流淌。
为师有道,为人亦有道。为师的这个道,在于道法自然——把握学生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而为人之道,大道在爱。
感谢鲍老师,给我们对外汉语人奉献出这样一部好作品。30岁那年,我曾写下一些文字,其中有一句,愿意送给鲍老师,表达我的敬意和谢意!
“最好的笔是心,最好的纸是生活,最惊世的才华,是爱”
2015年1月20日羊年大年初二雪于北京家中
后记:经常在微博或者微信后台上收到消息,向我咨询有关国际学校教学或者应聘的问题,每当这时,我的回答总是:”你把鲍老师的书买来读一下就全知道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重拾这篇旧文,再次向每一位对外汉语人推荐鲍老师的这部用心之作。鲍老师是多产作者,期待他为我们呈现出更多佳作!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将这部作品收入囊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