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以教师和评委代表的身份向现场所有参赛的同学说几句话,更重要的是,非常激动。
厦门这座城市,在我的生命中所留下的烙印,它留给我的故事和回忆,我对她的情感,甚至要远远超过生我养我的故乡。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这感情一点也不矫情。
2006年我进入北京语言大学开始我的硕士研究生的生活,从刚入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憧憬着三年毕业之后做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想到过留校任教,想到过出国做志愿者或者教师,想到过创业,却没想到三年之后,来到厦门,来到美丽的厦门大学,开始了追求梦想的道路,而且当年,我是辞去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职务,抛去了北京户口,选择来到厦门。我们今天在座的评委中有来自厦门大学的肖宁遥老师,可以说她是我一年厦大岁月的一位见证者。
我的母亲,自我辞职考研之前,从来没有走出过山东的土地,随着2006年我进入北京语言大学读研,伴随着各种机缘,我曾经带她去过很多个城市。可是她平生中第一次坐飞机去旅行的城市,恰恰就是厦门。那是去年的4月25日,我兴奋地带着母亲游览了厦门大学,去了鼓浪屿,还在当天的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妈,这就是当年你儿子抛却北京户口不要,挥洒青春,追逐梦想的地方”——大家知道吗,当年毕业我选择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厦大工作,我母亲其实是并不赞成的,可是我相信,在看过厦门、厦大之后,她一定对我当初的选择有了几分了解。
前边说了,我的家乡是在山东,我求学的地方在北京,可是大家知道吗,我现在的身份证上的户口所在地的地址是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东路319号——从这个角度来说说,现在站在这里发言的是一位来自厦门的对外汉语教师。

视频:在厦门大学国家汉办2010年赴东南亚国家汉语志愿者教师培训开幕式上的演讲
正因为跟厦门有着这样的缘分,正因为厦门见证了自己的梦想,所以自从有幸被邀请参加这个大赛担任评委,自从被告知将作为教师代表在现场发言,有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就一直挥之不去,一是“缘分”,一是“梦想”,所以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想一位对外汉语的“学长”的身份,对在座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来谈一谈,我们对外汉语人的缘分和梦想。
我们先来说缘分,我的第二本书《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里记录了一个我跟学生的故事:厦大旁边有一个南普陀寺,2009年在厦大工作时,有一次我跟班里的几位留学生一起去爬山,看到寺里有一块牌匾,上边写着一个“缘”字。我问班里的学生知道“缘分”是什么意思吗?来自菲律宾的高茜碧想了一下,跟我说:“老师,我们今天一起来这里爬山,这就是缘分。”——我们今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所高校的同学汇聚在这里比赛、切磋、交流,这就是缘分。缘分,在我们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对外汉语的小圈子中,尤其显得珍贵,尤其来的神奇。缘分能带给我们什么?它带给我们一种温暖和亲切,让我们看到,在对外汉语这条路上,我们身边有一群同样热爱这个专业和行业、同样在真心付出的人,我们不孤单;它带给我们一种理想和向往,因为没有人知道,在你前进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缘分,而缘分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感动。
我今生最大的缘分应该就是我的爱人艳萍了,我们12年在北京相遇,很快就相爱并结婚。可是,大家知道吗,生活真的是很有意思,09年我自己主动放弃北京户口,选择到厦大做一名没有编制的对外汉语教师,可是四年过后,我还是不得不选择要在北京买房,原因就是为了要给我们即将出生的儿子落户口。每次提到这段经历,我的爱人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你不是觉得自己牛吗?当年北京户口都不要,选择你的梦想,可是四年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要买房落北京户口啊,请问老公你对此作何感想?”——每次聊到这,我的回答也一样:“那如果当年我为了北京户口留在北京,你觉得我们还会有这样的缘分吗?”
那缘分是怎么来的呢?有一首很好听的闽南语的歌曲《爱拼才会赢》,里边有句歌词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话也很适合缘分。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缘分天注定”,而是凭着你自己的努力和争取得来的。拿今天来说,我想如果不是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汉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如果不是自己努力把《麻辣汉语》从想法变为现实,如果不是自己的努力影响和感染了很多对外汉语的学子的话,我今天是不会站在这里发言的,跟我们这个比赛,跟我们大家,恐怕只能是“有缘无分”。
所以说,每一个美好而神奇的缘分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全力以赴的你。当你心怀梦想前行的时候,你一定会遇到属于自己的贵人,遇到属于自己的缘分,看到一片新的天空。
我们再来说一下“梦想”,有人说梦想是那些让你一想起来就激动得睡不着觉的事情,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你让我给梦想下一个定义,那我要说,“梦想”是那些如果你不去实现它就死不瞑目的愿望。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怎么突然间就这么沉重,谈到生死了,因为这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熟悉我经历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我的一段经历,2014年年末的时候我生了一场大病,患脑瘤住院,做了脑瘤摘除手术,手术做了整整十个小时,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可以说自己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当手术结束,自己被从手术室推回到病房,躺在病床上,感觉自己如获重生,我当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次手术失败了,自己真的死去了,那此生我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而最不遗憾的又是什么?
没有太多纠结,我很确定的是,如果自己真的就此离开,最遗憾的事,是不能陪伴宝贝儿子皮皮成长,不能看到他长大成人的模样;而最不遗憾的事情呢?就是虽然经过了很多挫折,历经七年,终于让《麻辣汉语》从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继而我又想到很多在此之前自己一直想做但又没来得及去做或者没有努力去做的事情,比如说我一直想把自己的小册子《开心集》也就是后来的《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手记》结集出版,但是一直没有去行动;比如说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把自己多年积累整理制作的视频素材库分享给更多的对外汉语人,可也只是一直在想而已;比如说我发现自己有当众说话的天赋,很希望能利用这个天赋来做些事情,可是也只是一直在想而已。——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生和死的距离很近,而想和做的距离很远。因为生死只在呼吸之间,而如果你只想不做,那想和做的距离就是永远。
所以在这次病好了之后自己有一些变化,其中有一个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之前多少有过的“拖延症”从此一扫而光,而是“拼了命的把那些小小的梦想一个个的实现”。
所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好像也是我自己“发明”出来的一句话就是:缘,妙不可言;梦想,终会实现”。
今天我们的大赛是汉语教学技能大赛,而我在这里不谈任何跟教学有关的东西,在这里跟大家谈缘分谈梦想,可能有些同学觉得我在煽情,在给大家煲鸡汤,讲的东西不接地气。可是大家知道吗?恰恰是因为我们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对不起,我还是更习惯叫“对外汉语”而不是“汉语国际教育”,抱有一个梦想和一颗感恩之心,是多么的重要。
因为,在我们这个冷暖自知的行业,在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堪忧的赤裸裸的现实中,如果你没有一颗热爱对外汉语的心,没有几分理想和热情,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当你心怀梦想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地被眼前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或者琐碎的挫折所击倒,你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当你身边被美好的缘分和美好的情感所包围着的时候,你的内心又会非常柔软,当你拥有了一颗既柔软又强大的内心,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走向成功的脚步。
而“缘分”和“梦想”又是互相成就的,当你心怀梦想勇往直前的时候,你就会收获更多属于自己的缘分和机遇,而这些缘分,陪伴着机遇,又会鼓舞或者激励着你继续前行,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对外汉语人的梦想,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各种的美好的缘分。
今天看大家的比赛,让我想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赛。
那是2003年,当时22岁的我已经在山东泰安的一所重点中学工作三年了,那一年,正赶上市里要举行第一届“青年教师创新课大赛”。
看到大赛的消息我根本就没想到要去参赛,因为感觉自己资历太浅,也没有什么信心。可是我很幸运地受到当时我们的英语教研组长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鼓起勇气报名参赛,从校内的选拔赛一直到市里初赛复赛决赛,最终我获得了那一届大赛的一等奖的第二名,迎来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市级的荣誉。
转眼十四年过去了,如今这次大赛,已经被很多人甚至我自己都渐渐的淡忘了。正是因为如此,我可以静下心来反观一下,当一次比赛带来的所有的荣誉和光环褪去的时候,留给我的是什么?
它带给我的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因为我发现,自己在准备这一次重要的比赛的过程中,各种查资料找灵感写教案做演练,由此带给自己的提升要超过过去三年中自己“按部就班”的工作的总和。
它带给我的是一个个美好的缘分和回忆,在这次比赛中,认识了一同参加大赛的许多优秀的老师,我们彼此欣赏彼此鼓励,其中有三位老师,还不是英语老师,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到现在,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好友。
而更重要的是,正是在这次参加大赛的过程中,自己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理论素养、教学理念等各方面的不足,并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辞职深造的决心。所以在这次大赛几个月之后,我就参加了那年山东省面向社会人士的专升本考试,进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深造,又在两年后考入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并一步步地走到了现在。
所以大家看,一次比赛带给你的收获,尤其是那些你从未曾想过的际遇,要远远大过你为此的付出。而许多年后,它带给我们的记忆,它带给我们的“不遗憾”,才是它最终的意义。
2007年,研究生二年级,我在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做兼职汉语教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汉语教学生涯。在开学前的培训会上,给我们培训的负责老师对我们说:“对你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兼职的工作,可是你知道吗,一个留学生从此爱上或者从此讨厌上中国,很可能就是因为你。”
正是这段话激励着自己,不把对外汉语当工作,而是当做一份事业,当做一项使命,一路走到了今天。今天我想再次把这段话分享给大家,愿我们都怀有一颗强大而柔软的心,心怀梦想,不忘初心,一起去“教汉语 播文化 行天下”!
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