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统统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却极少教我们“如何享受生活”。
教育的成功让我们成为一个个谨守道德规范、把“不犯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享受生命”教育的缺失,则让我们困对自己的内心,经常迷茫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深深地活在了别人的眼光中,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你不是没有考虑过摆脱眼下的一切,但你狠不下心来。善良已经成为你的软肋,让你屡遭欺骗。你知道这对你来说太不公道,只是为了你的至亲所爱,你选择了隐忍。
    但你的心,越来越失望。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你的大度与包容,视为软弱可欺,就连你自己都把握不准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带来的任何伤害,都是你无法接受的。委屈与无奈,你已经默默承受至今。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并因为太善良而屡屡吃亏受骗。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甚至极不公正的对待,自己本应该得到更多。 并且,他们都认为,自己为了家庭、朋友、生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许多人背负这种委屈心结,甚至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庄严,每一天,都为自己悲壮的牺牲所打动。
 每个人的委屈,都是自找的。这是一个人人皆委屈的社会,不用再去"牺牲"自己的感受,来指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回报了。 
    大部分感到自己遭受了莫大委屈的人,委屈都是自找的:过度牺牲、付出、委屈求全、看低自己、要面子、在乎别人的评价、不好意思拒绝人、真实情感不敢且不愿意沟通、不爱自己、自卑....
    这样的心智与行为模式,造成了他们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对等感,然后衍生出压抑、委屈、愤怒等情绪。
    这种委屈其实有的选,也就是——他们明明可以选择不受委屈。
    只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与面对自己的问题,继续的呆在一个让自己饱受委屈、受害者的位置。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道德高度、更善良的形象。
    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创伤,实在是太难了。虽然委屈、牺牲、付出很难过。但比起改变,他们更愿意呆在安全的痛苦里。
    我见过一些在婚姻里不断消耗彼此的人,他们已经完全无法享受这段婚姻,会想尽办法加班,出差,下班之后会留在车上迟迟不上楼,也不愿意跟自己的伴侣做爱,但他们就是不提出离婚。

    他们顾及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想破坏在亲人、朋友、孩子、同事、客户等等外人眼中的那个好人的形象,所以无论那是多么死气沉沉的婚姻,都永远不做那个做决定的人。
    他们在慢慢消耗对方的同时也消耗自己,让双方都生活在绝望的关系里,认为只要自己比对方更能忍耐一点,那么对方就会提出离开,这样自己就能避免成为那个先做决定离开的坏人!


    不要再试图扮演一个好人了,你也是对周围人的态度是模糊,不拒绝、不明确等,这其实是一种无知并且软弱的表现。这也很残忍,会让你身边的人在和你的相处中非常混乱,无所适从。或许是时候逃离这个现状了。
1
摆脱“受害者”的状态

    我们有一万种方法能让自己真正好起来,但前提是——让自己从一系列委曲求全的标签中走出来:牺牲、过度付出、受害者、委屈者。
    你心甘情愿的去做,做完为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负责,不要一边做一边觉得“我都是为了谁谁谁”,没人喜欢被这样的付出感绑架,也没人需要这样的付出。不想做就不做,张开嘴,把真实的情绪表达出来。

2
不要用付出来刷自己的存在感
    这世上委屈的人多的是,不多你一个。委屈并不会换来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只会让别人充满愧疚感和负累感,久而久之,对方就会厌倦而远离。
    别再为“我没办法”,“我不得不做”,作为付出的理由。问问对方,对方真的需要你这样做吗?
3
当个真实的人,比当个“好人”重要
 刻意的善良就是虚伪。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评价,那就去看看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是有多自卑,需要靠得到别人的认可来获得价值感。
    不要期待任何人对我们的感受负责,能满足我们自己的,能为我们自己感受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
    你希望成为哪种类型的人,就需要获得哪种类型的思维方式。注意你的思想,它会成为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将构成你的思想。当你意识到思维需要改善,就意味着全新的机会。
    “宁做一个人尽可夫的荡妇,也不做一个委曲求全的好人。”在扭曲的社会里,这是一个扭曲的价值观,在健全的社会里,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命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别放弃你一直渴望的东西,因为你会后悔的。给你一个忠告:你就尽量享受人生吧!
END
英国阿拉丁姐姐
中国女企业家,旅行家,
英国牛津名校背景。
23岁赚到第一个100万英镑;
24岁上英国BBC电视台;
26岁嫁英国高富帅;
30岁已游历55个国家,
运营工厂及贸易公司逾十年。 
喜欢姐的可以添加姐的个人微信号
一起来聊天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