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伟川师母
文章来源 | 香柏原创
相约香柏,认识生命,传递信仰。香柏的读者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Rachel。香柏平台曾经在4月初邀请了高伟川师母做了主题讲座,题目是:灵魂之歌-生命与艺术。她借着对艺术家高更,祁克果,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人生和作品的赏析,指出他们经历生命的不同三阶段,感性境界,道德境界和信仰境界。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因不同的阶段,表达出不同的生命风采。只有从神而来的伟大生命,才能创造出旷世持久的伟大艺术作品。上帝是每个艺术作品背后的真正创造者。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灵魂之歌,是对创造灵魂的造物主的赞美。-----生命就是艺术,神创造的生命就是最好;艺术品。
高伟川师母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曾在中国美术馆艺术研究部从事当代艺术评论工作。出版了《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高伟川艺评文集》等著述。伟川师母于1995年信主,1997年辞职全时间传道,1998年随丈夫移民加拿大,1999年赴美读神学,2002年跟随先生孙波涛牧师一起回到加拿大,带领温哥华的本立比华人宣道会,并牧会至今。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她为大家分享艺术赏析的相关话题:与美相遇。有请高伟川师母。
香柏主持人Rachel
高伟川
香柏特邀嘉宾
高伟川
美是灵魂深处的交流
谢谢Rachel的介绍,感谢主,使我又有机会在这,与香柏群里的朋友弟兄姐妹一起相聚。感谢主让我有机会来分享“生命与艺术的关系”,上一次重点是”生命和艺术“,今天我会从一些作品的赏析来分享:与美相遇。
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美好的温哥华的晚上,能与国内的香柏群里的弟兄姐妹进行交流,真的非常感恩,在这段轻松的时间里,一起来享受主与我们同在那种美。我从小就向往着美,什么是美呢?“美”字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当羔羊的生命显大的时候就”美“。当我的《灵魂之歌》出版了之后,有许多的弟兄姐妹非常喜欢,望我多讲一些艺术方面的话题,有一些慕道朋友对我说:“当你讲画作的时候,我就很容易听进你讲的圣经,如果你单单讲圣经,我们就会觉得很沉重。“我想我们的神很幽默,祂会借着祂创造的美,把祂的道显露出来,所以我也喜欢用这种方式传道,当我们与美相遇的时候,祂的道、祂的爱,就用不同的方式被传开。因为神创造的奇妙,所以我的传道生活,也不断的被神用丰富的色彩充满着,让我有一种美的感觉,虽然有时候疲累,有时候灵魂里面的一些枯干需要被喂养,但是神非常奇妙的用这种美来牧养我。我常常说,人生就如同谱写乐章一样,上帝的创造就是在美的引导下可以把许许多多不同的好像是很偶然的事情变成一个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记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像生命的乐章一样,就像作曲家谱写的奏鸣曲的主旋律一样,人生就是上帝给我们的主题,在不断得出现、重演、调整、延展,在我的生活当中,在这种美的法则里面享受着生命的乐章。耶稣在世界上活生生的生活过,祂有恩典的美,有创造的美,有关爱的美,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活与美相遇的精彩。
美丽的“美”字,英文是beauty,来自于希腊文的kalen是呼召的意思,好像就在生命当中,在美感的经验里面,我们可以经历到神对于我们心灵的那种启示,是在对我们的内心那种极其复杂的情感和感受的一种心灵的诉说或倾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被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深深打动或对艺术家的作品产生仰慕的时候,我们也很渴望跟创作者们见面的原因。我常常在《追求》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有很多的读者弟兄姐妹我不认识,但是在聚会的时候,他们听到我名字就很熟悉。说我每一次都读你的文章“。我很能体会他们的那种感受,就是希望与作者有一个更深的交流,感受作品背后作者的故事,对我们欣赏和了解作品更重要,好像他们的作品说进了我们的内心深处,好像他们的作品就是在对我们说话一样,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幅让我们很震撼的作品的时候,尤其在我们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希望与创作者有一个交流。我记得我在美院上学的时候,我常常在美术馆展厅里面,反复的看一些的画,特别是能打动我的画,站在那些画面前反复的看,好好的去思想、去体会,特别希望跟作品的作者谈他们的心路历程。我采访那些画家的心路历程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写出文章、写出评论,所以我特别感受到画与人的故事和人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除了欣赏、思想和体会,就是那种内在的灵魂深处的交流,绝不是肤浅的敷衍。所以艺术欣赏很多时候是尽在不言中,那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等,都是这样的艺术,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种心灵满足的,交流、分享的时候,美就在我们当中。现代的人很忙碌,所以很多的人体会不到灵魂深处的那种交流,事实上忙碌的人是最需要遇见美与美交流的,只有与美交流我们的心才能被美所滋养才能体会到那种美。
我们都有被艺术或文学作品所唤醒的记忆,所以当每次美的感受冲击来临的时候,都会带着一种意外的惊喜,好像唤醒我们沉睡的、已经麻木的感觉,透过我们灵魂的窗口,就像上帝创造我们五官的功用一样:我们的听觉会被音乐、山中的鸟叫、远处的鼓声震动心灵,感受内心的激情;我们的视觉,会被美丽风景、颜色、光影,从眼目滋润一直进入到我们内心对神圣的向往;我们的触觉,会被冰冷的或温暖的,坚硬的或柔软的,粗燥的或精细的感觉所触摸;我们的味觉,会在品尝咖啡、冰激凌、麻辣火锅的时候感觉到不一样的味道;我们嗅觉,会对玫瑰花的芳香,烤面包的馨香,修草坪时芳草的清香,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一切都让我们心旷神怡、精神爽利,以至于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苏醒,我们可以很真实地感觉到天与地、人间与天堂之间的美好与丰富,神在这一切的美的里面和我们一起散步,跟我们一起生活。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的眼睛怎么样去欣赏美,我们有很多时候太忙碌了,所以面对这些丰富的美的时候,我们感受的却是生活的压力,感受不到生活里面居然还有艺术的美。其实每一个小的事物,一个茶杯或者是碗的颜色,都会影响我们对美的体会。
上帝是一切美的源头
牛津词典里对艺术的定义是: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技巧和想象力的表达和应用,作品主要是为它们的美被人所欣赏。字典里面给艺术下定义不太容易被我们理解,我们不妨把字典的解释放在一边,让我们用心灵去体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种艺术,我们就可以很真实地感觉到生活里面很多的丰富,神一切的创造,美是无微不至的,有时候很难用有限的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我们的灵魂需要美的滋养,很多时候美超越文字语言的交流。
我从小就喜欢画,曾经有人说我是一个迷恋艺术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是我现在却走了一条好像和艺术不沾边的道路,那就是一条十字架传道的路,但事实上艺术就在传道的路上。很多人误解,我们讲圣经、传道,走十字架的道路,好像是很枯燥的事,其实并非如此,我原来的梦想就是我周围全是作品,然后我会很放肆地用那些颜色,在我的画布上面想怎么样涂,就怎么样涂,想怎么样画,就怎么样画,但是有一天我真正的跟这位艺术的创造者——伟大的艺术家——我们的主相遇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在我这差不多有20年的传道路程里面,充满了非常多的美好的芳香的气息,就是在去年癌症的经历里面,我也同样的遇见了上帝的美!癌瘤都变得好像美丽的花朵一样!当我在检查的时候,第一次我不敢看拍出来的膀胱里癌瘤的样子,但是在手术之前拍的第二张片子上,我看那个两个癌瘤的样子就是两朵小花,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上帝居然让我领受到的是”两朵小花”那样美丽的经历。在传道的路上如果你和神的美没有心灵里面的交流,和神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的话,你走的任何一步都会是很艰难的,但是如果有主这种美陪伴的时候,你会觉得那种感受是没有办法用言语和有限的文字能够表述的。
神所创造出来的美,唤醒的不只是我们对生活细节上如意的事情那种美好的感受,其实生活的细节都是美丽的点缀,无论是如意的事情还是不如意的事情;神所创造出来的美,唤醒的也不只是对一些过去已经遗忘的回忆,更不只是对自我的不完整的认识。美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着的灵魂的,所以我把我的这本书叫做《灵魂之歌》,我非常喜欢“灵魂之歌”这个名字,因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里面所发出来的美,能够换醒我沉睡的、麻木的,好像被岁月耗尽的灵魂里对美的那种深深地追寻和渴望。我特别敬仰的艺术家,如达芬奇作品中的那种沉静,抽象艺术大师毕卡索的那种说不出的变形和扭曲,梵高作品中那种情感色彩的燃烧,高更艺术中的那些提问的方式(比如《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我们到哪里去?》),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的那种力量,还有巴赫的音乐的那种震撼力,我也非常的喜欢贝多芬音乐当中的那种悲剧撞击的力量。这一切都非常深刻地、鲜活地喂养着我心灵里面的那种想象力的饥渴,我发现我的灵魂有些时候就像一个干枯的土地一样,需要上帝的话语的滋养,需要上帝那种美好的感觉的滋养,尤其是在我们传道的路上,必须被上帝所创造的美的感受所滋润,上帝的道就是美的,所以必须用艺术的眼睛看待每一个人的灵魂以及每一个人的性格,也需要用上帝创造的那种美来感受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需要,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这种美喂养。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深处对美的渴望和呼唤,美引导我们思想造物主的伟大的情怀,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创作,都是对伟大的创造主奇妙创造的一种心灵的回应。艺术的美可以唤醒世人,并且引领我们到神面前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艺术美的源头。
上帝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祂是一切美的源头,所以当我们与主相遇的时候,我们就与美相遇,当我们与美相遇,我们在欣赏每一个作品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看见。上帝的作为就在我们的身上是永不停息的,来滋养着我们干枯的、沉睡的灵魂。许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迫对美失去了敏感,有时候我们被柴米油盐类的实用主义捆绑,所以看见的只是事物的实用价值,而看不见造物主所造之物背后的美,不能体会到上帝给我们的心灵里面的那种美感,就如寒冷的冬天看见下雪了,就会感受到寒冷,却没有感受到造物主的艺术美——每一片雪花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戴着实用主义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事实上每一片雪花都呈现了上帝创造的美,冰冷里面仍然能给我们美的喂养和温暖。我想每一个艺术家创作的使命必须是唤醒世人认识造物主所造之物的意义,否则作品就苍白无力没有欣赏价值。
上帝不只是赋予我们对美的欣赏力,也是赋予我们对美的回应力,回应的能力就是人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智慧与灵感的流露。文学、艺术、音乐都是对上帝创造的灵魂中的内在的心灵的回应,每一个作品都在表达对造物主的一种背后的心灵的投射和生活的投射。因为这是上创造我们的时候所赋予我们的潜在的能力,从许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可以看见,上帝创作的最精美的作品就是人丰富的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在挖掘、发现和更深入的进入到上帝创造的核心,再用各样子方式来翻译、解读、诠释,在这过程中传达所发现的美以及对美的洞察,这是延续上帝创造的美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基督徒艺术家与非基督徒艺术家创作的感受是完全不同。
基督徒艺术家的呼召就在于和我们的主——至高的上帝,同工同行,上帝所创造的宇宙和其中所有的设计美感以及丰富的展现,都在于摇醒我们世人,使人能够认识上帝,祂是一个伟大的造物主,我们应该进入上帝里面与上帝生命连接。上帝的创造就是艺术,我常常在想,生命是什么?生命就像诗、像画、像琴声、像摇篮,也像谜一样,吸引我们,艺术家永远创造不了真正的生命,而伟大的生命却可以创造伟大的艺术。如果不是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我想艺术完全没有意义,完全是在无病呻吟,艺术早晚会死掉的。如果不是耶稣基督重建新的生命,有无限美好的活力,我想艺术真的就无异于孩童的涂鸦,其实孩子在白纸上涂鸦的画也特别真挚,超越成人,如果有新生命的活力的美在作品里面彰显,那么意义就不一样了,所以是工匠的画和艺术家的画是完全不一样的,工匠的画着重点在于观众的喜好,但是艺术家的画完全超越那个功力,是对造物主的那种心灵里面深刻的语言表达。
心灵与美的呼应
如何欣赏一幅好的作品,达到心灵与美的呼应和交流。达芬奇这个名字大概是如雷贯耳,没有人不知道的,即使不喜欢画画的人也都知道达芬奇是谁。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画家,有人说达芬奇把人类的绘画推进了200年。达芬奇才智非常出众,他研究如何用线条和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并且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解剖学和山脉的形成,他无论做什么,总要达成自己的目标,他提出问题,例如构图问题、造型问题等,他提出了问题,他就努力提出答案。达芬奇是一个天才的画家,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他笔下的人体结构画得非常的准确,关于立体面结构的知识,给当时的人和后人有很大的启发,他在绘画上的贡献是非常的大,但是达芬奇不只是一个艺术家而已,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他竟然还是一个很出色的科学家、文学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发明家,甚至还是一个工程师。在他的科学笔记里面,后人发现有太阳是不动的研究成果的记录。其实生活和美实在是不能够分开,从达芬奇的经历、生活,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就是他用科学的背景,自然地使他的艺术创作,人体空间绘画出奇制胜、令人震撼。虽然如此,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同时还看到他个人信仰的危机和进程。
达芬奇的早期作品有一副叫《贤士來朝》,取材于《圣经》所描述的东方三博士在一颗星带领下去朝见耶稣的故事,但是这幅画却没有传统的马槽,不像古远的历史,而像达芬奇时代的环境。在这幅作品中就流露出他对耶稣降世这一个历史划时代事件的质疑,因着这时期信仰的危机造成了他的心情郁闷,所以长期的作品都不能够完成,同时,他也一直在研究新的绘画技巧,所以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很快的剥落,留下来的作品不是很多。
《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达芬奇是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所画的一幅壁画,也记录了圣经里所描述的最后的晚餐,《马太福音》26章20-22节: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为了准确的表达这一个场景,达芬奇就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起草这一幅画,并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它画完,他非常的想通过人物外部的动作和表情来刻画出当初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每个门徒真实的反映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在构图上他就将餐桌放在画面的正前方,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典型的构图的形式,他也用文艺复兴时期很盛行的透视法,透过天花板、地板,沟通出透视的线条,他把所有的线条都会聚在基督的头部,也就是画面的正中央,线条明快、清晰,给人一种对称协调的感觉。门徒的反应也都非常的独特,就像一场心理剧一样,他抓住了人物之间的那种冲突的状态,把心里面的状态就表达在人的手势、表情上,表达得非常的准确,也很精彩,就在瞬间他用摄影的方法捕捉到每个人的情绪反应的最高潮。他希望将耶稣描绘得非常的悲伤又极其的顺服,但是他还是没有办法很好地把握和体会当时耶稣的心情。他用透视法将耶稣作为作品的中心,让从窗口射进来的光线投射在耶稣的身上,然后将一切透视的线条都集中在耶稣的头部。所以画面的重点和中心是在耶稣的头部,他把门徒分散在耶稣的周围,互相的呼应,然后他把犹大安排在耶稣的身边,并且是在背光的黑暗处,这烘托出犹大心里的阴暗、诡诈。达芬奇着意要表达的就是“与我同桌吃饭的人要卖我”这个主题,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人物的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容易从他们的姿势中察觉他们的讲话,虽然不能够听见说什么,但是可以从两个人说话的动作姿态当中来揣摩他们讨论了主题。
这一幅画画完之后,有许多人就是非常赞赏达芬奇画的桌布,说桌布画非常的精美,达芬奇听了这样的评论非常难过,他就用他的笔把这幅画全部重新的涂抹了一遍,他说我的画的重点不是画布,重点是把耶稣和12个门徒他们心灵里面的东西表达出来,给是人看的主是他们心灵的反应,而不是桌布,可是世人却关注的是不重要的桌布。这个故事就反应了,当我们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我们的焦点是画家要表达的主题,而不是次要的衬托的手法。
《蒙娜丽莎》也是达芬奇著名的代表作,它成为了卢浮宫的镇馆之作。画中人物的表情会对我们说话,所以得到很多人的高度评价,画家很敏锐地而且很传神地抓住了人物微笑的表情,并且试图通过微笑来传达一种神秘的体验,表露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使观画者有一个丰富的联想。他把刻画人物的脸部、胸部、手,都作为画像的主体的部分,他的笔调非常柔和细腻,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之美,虽然保留着宁静和端庄的古典美,但在内容上面却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画家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就把服装处理的非常的朴素,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雕琢,他还是用明暗法和空气远近法等技巧,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光影、空间、体积都在微笑的背后充满着不能掌控的神秘的特性,就是一种似乎永远也没有办法掌控的上帝创造的自然之美。
透过他对大自然中很多奇妙的看见,他就觉得大自然实在是超越人类的存在,令人震撼、难以言传,这就引领达芬奇内心走向对信仰的追寻,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人文主义走向了信仰的敬虔,从对耶稣的怀疑走向了肯定,在他生命当中有了非常奇异的改变,特别是在他临近人生终点的时候,他对生命的思考更加的深入。就像《圣经》所说,“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18),正是这样一种理解,画家的作品最后超越了一幅画,不单单是很肤浅的一幅画,而是唱出灵魂的歌,一幅好的作品就是艺术家灵魂的自画像,是与神对话的,画家的内心生活就是一首灵魂之歌。艺术家应该背负着历史的责任,使灵魂震撼的正是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美。艺术家是真理的传达者和守护者,从达芬奇的作品里面也可以感受到他心灵里面的那种对造物主、对圣经、对信仰的责任。所以艺术家的责任就像历世历代的先知那样敬虔的传达着、守护着神圣而永恒的领域,展现的是生命内在的灵性,重建的是灵魂的家园。艺术家就是一个传道人,画家是用画来传道,是用作品来传道的,是无声的传道。一幅伟大的作品总是跟深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穿透现实而找到历史的根源,完成灵魂的使命。神有最大的手笔,也有着最高的品位,也有着最慷慨的馈赠,给你也给我。
作家毕德生说过;“美永远不只是我们五官感受,也是指向超越五官的记号——一种深刻和广度。美里面有对更多难以言说的经验,在那更多与超越里,我们辨识神。艺术家若能唤醒我们已筋疲力竭的感觉,帮助我们注意到这些,就是福音的布道家。美永远不肤浅,却是善和真的启示。美在我们意识里释放出来的光芒,让我们能意识到神的神圣的美。”在上帝的眼中,每一天都是非常特殊的日子,虽然很平凡,但是当我们翻阅过去的那些星星点点的时候,就像是在水中漂浮的落花一样,每一朵都有生命的记录和光彩,仿佛悠悠的记忆和轻柔的歌声。我常常在想,当上帝给我存留在地上的日子结束的时候,当我完成神托付给我的使命时候,当我可以向神交账的那一刻,我相信我会飞到天上,与主面对面的在美丽的光中相遇,就是十字架为我们成就一切的美。我很喜欢贝多芬我说过的一句话:“把上帝的光播照于人群,没有比这更崇高的工作了。”这就是我与美相遇的那种喜乐的全部诠释。我们都需要与美不断的相遇,与美不断的有心灵的交流。十字架的美就是一种爱的美,当我们真实的来触碰美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得安息。
视频 | 耶稣是谁?

如果你愿意相信耶稣,成为一名基督徒,请做一个这样的祷告:亲爱的天父,我是一个罪人,我在此悔改,请饶恕我。我信耶稣基督是你的儿子,我信祂是为我死在十架上,祂流出宝血为我舍命,你又使祂从死里复活。我不能靠其他的方法得救,我想要邀请祂进入到我的心中,来掌管我的生命,让圣灵浇灌我,从今时直到永远,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如果你已经做了这个祷告,欢迎你来到附近的教会(点击这里)加入基督徒教会和团契聚会生活,开启自己全新的生命。
——战善战   尽程途   守主道  ——
执行编辑:ChengSun
初编:揽月
校对: 冰川
配图: Niuben
美编:Deborah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