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一键关注
“道不同”的道
瑜阳
以前当我们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时,曾经认为这里的道指的是道路。
前些天我正在整理搬家以后弄乱了的一些旧书,看到落满灰尘的《楚辞》,就翻开来,便读到其中的《九歌》,突然重新被其中那种浪漫主义的美感所吸引。恰逢一位颇为博学的长辈在家中做客,他便问我,你是因为和屈原一样同是楚人才读楚辞的吗?我不以为然的说也许吧,反正挺喜欢。他又问我,你欣赏屈原这个人吗?我便答道,还不错吧,挺有气节。长辈颇有自己的见地,说,这种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低情商的人,多迂腐,你可七万不能跟他一样!
我知道他的这种观点其实代表了许多人,所以并没有反驳,继续翻着《九歌》里的篇章。长辈问我为什么觉得《九歌》值得一看。我有点漫不经心,便胡侃道,喜欢里面那些富有湘楚文化的神话故事,尤其是湘夫人那一段,仿佛是“湘女多情”这一说法的起源,闭上眼睛,这位湘夫人仿佛也渗透进了曹植笔下的洛神甚至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
长辈并不再与我讨论《九歌》,只是说,毕竟这屈大夫是不得志而跳江身亡,现代人也不必学他,如果喜欢读诗歌,也应该读些“正能量”的。我便补充说道,正能量的也有啊,我还喜欢读陶潜的诗。长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笑容,对我说道,陶渊明是饿死的!
我于是也就语塞了,不知道如何继续这个对话。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有什么好争论的,我当时心里就是冒出着“道不同”三个字。但仔细一想,这真的只是因为所走的道路不同吗?或者这只是源自尊儒或者尊道的差别?想想刚刚读的《老庄之道》,这个“道”大有文章。不同的,表面看是人生道路,深层一点,可以说是价值观,再宽广一些,是对“道”的整体认识不同,何为宇宙之恒道,人和宇宙万物之关系如何和谐,怎样才是顺应天道的人生模式。
闲话不说了,大冷天的,泡热水脚去了,这大概也是顺应天道。
瑜阳,腊月初九夜
本公众号除特别说明作者外,均为瑜阳原创或翻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 END —

回复“庄子江湖”可查阅往期目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庄子江湖”
编辑:贺马儒
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纸质发表和出版,联系公众号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