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之谜
张远山
大学毕业以后,我做了十一年中学语文教员,也兼过其他课,比如书法课和历史课。现在的学生,都视背诵为畏途,然而历史课的有些知识不能不背诵。如果学生连某些基本历史常识都记不住,历史教学就太失败了。为此我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中国的主要朝代编成三句口诀,凑成一首日本俳句:
夏商周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隋,
唐宋元明清。
几次集体背诵和个别抽背以后,每个同学都记住了。其实一口诀没有列入中国的所有朝代,比如两晋(西晋、东晋)以后的南北朝(口诀中简化为“南北”)。南朝有四个朝代,即宋、齐、梁、陈。北朝有十六国。十六国的国名过于繁琐,所以仅仅要求学生记住南朝的四个朝代,可惜学生记不住。读过中小学的成年人,也大多弄不清南朝的四个朝代名。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讲完南北朝史,念出杜诗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再问学生上一句是什么?有个女同学做出了正确回答,我把她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无边落木萧萧下
然后说:“这是一个谜语,打一个字。”
同学们纷纷乱猜,但都猜不出。
我笑道:“这是中国谜语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个谜语。除了出谜题的人,任何人都猜不出来。”
同学们松了一口气。
我继续说:“胡适先生曾经以此为例,嘲笑那些沉迷于这种无聊的语言游戏的传统儒生。之所以没人能猜出来,是因为这个谜语过分曲折地嵌入了南朝的朝代和皇帝的姓氏。但是这个谜语可以废物利用,大家可以借这个谜语,记住南朝的四个朝代以及皇帝的姓氏。猜出谜底,必须运用刚刚学过的南朝知识。”
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尚未记熟南朝四朝代的同学,立刻翻开了书。由于限定了范围,他们慢慢逼近了谜底。
终于,一个男同学兴奋地大叫:“我猜出来了,是‘曰’。”
大家看着我。我故意绷紧着脸,沉默片刻,点头微笑说:“对了。”
全班同学“咦”了一声,齐刷刷转过头,向那个男同学行注目礼。
我一边板书,一边解释:“谜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与南朝直接有关的是‘萧萧’二字,齐朝和梁朝皇帝都姓萧,所以是‘萧萧’。‘萧萧下’可以理解为齐(萧道成)、梁(萧衍)之后,就是陈朝。而陈朝的皇帝姓陈(霸先),所以第一步的谜底是‘陈’。但是谜面中还有‘无边落木’四字没着落,所以‘陈’无边,就是去掉‘阝’旁,得到第二步的谜底‘东’。‘东’的繁体字是‘木’‘曰’的合字——東,‘東’落木,就是去掉‘木’字,就是这个谜语的最后谜底:‘曰’。”
哈哈大笑中,同学们的好奇心高涨起来,求知欲不强的个别同学,也睁大眼睛听我讲起了新课。
我运用多种手段,诸如谜语、对联、轶闻等与历史相关的各种趣味性包袱,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后来我一走进教室,就有学生问我:“今天猜不猜谜语?”
本文摘自《故事的事故》
— END —

回复“庄子江湖”可查阅往期目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庄子江湖”
编辑:贺马儒
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纸质发表和出版,联系公众号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