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沙玉丨主编:李贤丨排版:Jonah  ——
笔者曾与许多信徒有过亲密接触,其中不乏对“自己是否已经得救”缺乏确信的,甚至许多自称为教师和传道人的人也是如此。笔者希望能够透过以下简短的分析给对此课题有疑问的人带来某些帮助。
1
确信的应然与必然
“得救之确信的应然”是指每个信徒都应当对自己得救的事实有充分的把握与确信,“得救之确信的必然”是指每个信徒都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得救的事实有把握和确信。之所以是应当的是因为:救恩的结果是信徒得救,救赎是信徒得救的原因。

得救本乎恩
当一个人否认了结果(自己已经因信得救)时也自然否定了原因(基督的救赎)。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神定意借着信徒的信心使他们称义和成圣,神既然如此定意,则必定如此成就。
所以,大凡真信徒,必定会对自己的得救有某种程度的确信,虽然这种确信在今生都不会完全且会有起伏。
2
三位一体神的护理
救恩是三位一体神在历史中的特殊护理。
在救赎历史中,独一神的三个位格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圣父计划救恩,圣子作成救恩,圣灵施行救恩(按唐崇荣牧师)。三个位格各自的工作之间没有断层,乃是连贯一致的,且不会缺席于任何一样工作。
换言之,圣父计划谁得着救恩,圣子就一定会为他作成救恩,圣灵也一定会把救恩的果效施行在他身上,且保守他直到基督再来。

难以名状的三位一体
而且,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圣父计划A君得救,圣子却为B君作成救恩,而圣灵却将救恩的果效施行在C君的身上,最后保守D君直到基督再来;三个位格做工的对象一定是一致、连贯的。因此,我们可以断言:
圣父既然已定意凡信祂的人必蒙拯救(约三16),已将得救的人赏赐给基督,就没有人能够夺走他们的永生(约十28-29)。既然得救是本乎恩,不在乎行为(弗2:8),那么信徒就不会因出于本性的软弱而做出的恶行再次沉沦。既然神应许必定在信徒身上作成善工,就不用担心信徒会因肉体的软弱而失落(腓一6)
基督既然已经为信徒受死、复活,也必定为同一批人再来(约十四2-3)。既然基督能够体恤信徒的软弱,就必定能够把信徒从软弱中搭救出来(太一21;来四15-16)。既然基督从前搭救信徒,今日和未来也必定会继续搭救(林后一10;来十三8)。信徒既然是主的羊,主必定保护到底,一个也不失落(约六39)
既然圣灵成为信徒的保惠师,就必定会保守和护卫他们到底(约十七12、十五26)。既然信徒已经受了圣灵的印记,就必定会坚忍到得赎的日子(弗一13-14)。既然被圣灵重生,就已经进入神的国(约三5)
3
唯一的确据——必然与或然
约拿单·爱德华兹在他的《宗教情操真伪辩》一书中指出,一些宗教现象并不能够成为辨别是否确定得救的标准,例如:强烈的情感(喜乐、悲伤、兴奋等)、身体的激烈现象(晕厥、哭泣、和震颤等)、热爱谈论信仰之事(对自己的“属灵”经历侃侃而谈等)、充满爱的情感(爱和谦卑等)、各类的情感(忧伤、敬畏、感激、热心、懊悔等)、外表的敬虔(读经、祈祷、唱诗、听道等)、自以为得救之确据(例如自以为有信心、谦卑、生命改变等)、动人的见证(经历神迹等)等。
因为这些都是魔鬼和人可以模仿、假装的,因此是或然(不能说肯定得救,也不能说一定不得救)的。

基督:成圣之路(道路·生命·真理)
但是,真正得救的人必然会有什么特征呢?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圣(来十二14)。当然在“成圣”这个母题下可以有很多内容,例如发自内心敬畏神、恨恶罪、舍己、对神和人充满基于救赎的爱、盼望天家等。我们可以此分辨自己是否得救。
4
结语
让我们以西敏信条第十八章三至四段作为补充:
“…真信徒在获得此确信之前,要长久的等待,经过许多困苦奋斗;然而,真信徒由于圣灵得知神所白白赐给他的事,他可不用特殊的启示,正当使用通常的手段,便可得到此确信。所以信徒都当分外殷勤,使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真信徒对于自己得敕的确信可能有种种不同的动摇、减少、或间断,如因忽略而未能保守:或因坠入损害良心而使圣灵担忧的某些特殊罪恶中,或因突如其来的试探,或神收回他笑脸的光照,甚至让敬畏神的人行走在黑暗中,而无亮光;但他们并非完全缺乏神在他们心中所赐的生命之种子与信仰的生命,爱基督和爱弟兄的心,内心诚实和尽本分的良心。从这些事,由于圣灵的工作,此确信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恢复,同时藉着这一切,他们不致完全绝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