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女生嘛,怎么都喜欢有人陪,陪着上厕所,吃饭,买东西,旅游,那是理所应当。
但偶尔,喜欢一个人的独处时光,属于个人的完全自由时光,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走在并不熟悉的街道,晒着同样温暖的阳光,这样,很美好。
来到英国已经47天,来伯明翰三次,每一次,都是匆忙去中行办业务再去逛街吃饭,并没有悠闲地好好探索这座城市。
自由散漫者今天的路线是
Birmingham New Street Station——Regency Wharf——Birmingham Library——Art Gallery——Shopping Mall (Bullring & Selfridge) —— China Town
看起来很多地方,其实都是步行顺路溜达过来的,整个不到一天的行程。
秋日里的阳光洒在路旁落叶上,没有大风的日子,整个人的心情都是闪亮的,被喂食的鸽子似乎都在广场上起舞。
这些安逸的日子,和成都似曾相识。能有此刻的闲适心情,漫步在伯明翰,不禁庆幸且珍惜这得之不易的一年时光。
这个像运河一样的地方是昨晚和印度朋友吃饭聊到的,顺路就来看看了。
周遭都是正在建造的新楼和地铁,轰轰的建筑声和静默的运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正值午休时刻,行人并不算多,大部分都是匆匆走过,这里似乎并没有像我一样闲适溜达的游客。
这里停了很多船,都写着“waterbus”,我想,应该和国内坐着船游览景点差不多的性质吧。在午后阳光下慢慢前行,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穿过轰轰的建筑声,伯明翰图书馆就在旁边,很宏观很热闹。
顺着人流一路进去,里面漂亮得连拍了好几张。
我想,不管互联网如何发达, 回归纸质书本始终是爱好读书的一种最后的坚持吧。无法适应Kindle随身携带的读书愉悦感,唯有手捧一本纸质书本才算是心安。
作为游客,不敢叨扰读书人的环境,赶紧溜了出去。
一路走,Council House, 这里算是行政中心了吧。Art Gallery 和Museum就在旁边,转弯进去,一股新装修的味道迎面而来。
里面讲了伯明翰城市的历史,当年的衣食住行的器具和生活习俗。当然,当地画家的一些作品也展示其中。
这是一幅家里众多孩子聚在一起的照片,不知道为什么拍下来。可能只是当下的感受在于薄荷绿衣物的淡然,和孩子们眼中的和乐融洽。
临出门,看到两个老太太在讨论这幅画。有点羡慕老奶奶们的精致和自在。
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生活中不止有孙子孩子和家庭,还有自己的充实个人生活。
每每看到穿着小裙子坐在店里喝下午茶,抑或是乘坐公交车火车坐得笔直裙子熨烫毫无褶皱的老太太,心生敬畏,更开始遐想我的年老生活状态。
穿过Victoria Square,一路向前走,都是逛街的区域了。按照惯例买了Lush的泡澡球球,又来到了这个教堂的中心区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这样的习惯,对于自己喜欢的地标建筑,会喜欢在不同时刻或者不同状态拍下不同的照片。伯明翰来了三次,我确实拍了三次。
最后的最后,自由散漫的我终于等到了朋友下班,一起手牵手愉快地去中国城吃晚饭啦~
晚饭太美,此处省略一百张川菜图片。。。
有人在习惯待在熟悉的地方很少去其他城市看看,有人刚来一个月就跑到了苏格兰自驾游法国浪漫游,当然也有人,像我散漫自由地瞎逛。
不管是怎样的状态和选择,不辜负你自己的青春和冬日里的暖阳,就是最好的自己。
青春不是被窝的坟墓,更不是荒废的一块旧布,是你折腾来折腾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永恒的支柱(今日押韵“u”,嘿嘿)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晚安,少年少女们。
愿你们漂泊多年,归来是那个更好的你。
相关阅读
Note:
1. 本文图文内容转载自“Vivid”发表于公众号 @成都妹儿在英法 的文章《一个人漫步在伯明翰,怎么会孤单》,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 @成都妹儿在英法 所有;本公众号已获得转载授权。如有任何疑问,请与公众号 @成都妹儿在英法 联系。
2. 特此敬谢作者“Vivid”和公众号 @成都妹儿在英法 对本次转载的支持和协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