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越来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甚至越来越希望自己“没有生过孩子
作者 | 小楼老师
来源  | 小楼老师心理课(ID:xiaolouxinli)
某天有个朋友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其实“不爱孩子”。
“不爱孩子”四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简直太奇怪了。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个特别好的妈妈。 
我身边好几个妈妈都把她当成育儿达人,买孩子用品都会先听她的意见。 
但她自己心里感觉,对孩子的“爱”正在迅速消退。
她越来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甚至越来越希望自己“没有生过孩子”。
有天下午,她家宝宝从小板凳上跌了下来,把膝盖磕破了。
听见孩子跌倒、哭泣,她第一感觉不是心疼,而是“烦死了”。
她走到孩子身边,看到孩子膝盖在流血,觉得更烦躁。
她一边极其不耐烦地帮孩子处理了伤口,一边威胁孩子:你以后再敢爬上凳子,摔死了我也不管。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这件事,她觉得自己好像太不像个妈妈了
看见自己孩子受伤了,不是应该感觉“难过”吗?
和孩子一起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身上像捆了无数条绳索,被“拖着”不断往前走。
她不敢告诉别人这种感觉,怕别人觉得她“心理变态”。
而且她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每天很疲倦,早上醒来像“睡了个假觉”;觉得自己抵抗力在下降,常常感冒,嗓子疼;和别人讲话时常心不在焉,做什么事都没劲......
听完她的描述,我感觉她并不是什么“心理变态”,而是患上了在妈妈中常见的一种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
很多人听说过“产后抑郁症”,但却不知道,相比于产后抑郁症,妈妈们更可能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被称为“医学上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持续的、不明原因的疲倦感,怎么休息都不管用。
哪怕晚上已经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不久就觉得疲倦。
除了持续的疲倦,这种综合症还有以下常见症状:
  • 记忆力下降;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时常感觉肌肉酸痛;
  • 关节痛;
  • 头痛或者头晕;
  • 频繁或者反复嗓子疼,有点像感冒了(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感冒,所以才疲倦);
  • 淋巴肿大;
  • 抑郁。
某些人还会有以下症状:
  • 感觉自己生活在“迷雾里”;
  • 平衡性变差;
  • 容易过敏;
  •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或便秘但无病理性变化)
  • 盗汗;
  • 视力问题(对光敏感,视力模糊,眼干)
  • 其他情绪问题(易怒,情绪大起大落,焦虑,惊恐发作等 )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如何在妈妈们身上发生的?
一位专门研究“母亲中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心理学家 Violaine Gueritault 发现,为人之母必须要做很多重复性的、缺乏价值感的琐屑工作。
很多人觉得有些事是“妈妈该做的”——
不会有人感谢她们,更不会有人给她们发工资,妈妈们做了很多事,却鲜少获得感谢、成就感和价值感,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不断被消耗,就可能导致这种综合症出现。
一个母亲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常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量渐渐耗尽,身体疲惫
为人之母意味着什么?
每晚睡不好,反复醒来,但第二天还有无数的工作等待自己——
照顾孩子,陪他们玩,喂他们吃饭,洗衣服,搞卫生,给他们买东西,做饭…….
如果这个阶段她不能得到身边人的支持,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人格解体,情感疏离
极度疲倦会损坏一个人“爱的能力”,精疲力竭的妈妈仍然会照顾孩子,但是渐渐变得漠然。
像机器人一般“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心却越来越少体会到和孩子的“感情”。
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她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易怒,情绪失控,忍不住打骂孩子,和丈夫吵架
这个阶段的妈妈情绪会很反复。
恢复平静后,她们可能又会对自己失望透顶——感觉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怀疑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对自己越来越失望。
如果她和周围的人都没意识到她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她的家人会指责她,她自己也会常常自责。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像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应该怎么办?
这里有几点建议,也许不完全适合你和你家庭的情况,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1.  检查一下自己心里会不会常出现这些话:
我付出那么多,又得到了什么?
他什么也不做,为什么大家不责怪他?
我做了那么多事,只有这一点做不好,为什么大家都指责我?
……
类似这种“不公平”的想法频频出现的时候,很可能说明你的输入和输出已经失衡。
2. 不做完美母亲,只做世界上最爱孩子的那个人
妈妈,尤其是初为人母的妈妈,会有一种渴望——要做完美母亲。
这种“完美主义倾向”更会加重妈妈们的疲劳。
没有人天生会做母亲。
妈妈们也是在孩子出生后一边学一边做,要容忍自己会犯错,也要容忍别人犯错。
有时要将孩子交给孩子爸爸或者别的亲人帮忙照看,即便他们照顾的方式不如你,也“随便他”吧。
妈妈只要记住: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就够了。
3. 学会做这张表
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画上格子。
写下你一周的安排,每天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从起床到睡觉。
然后在这张表里找一下,有没有哪些事是“可以不做,但做了我会很开心”的事情。
比如:和朋友逛街,练瑜伽,看电影等等。
对一个人来说,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大概占到1/3,就会觉得生活有弹性。
但是,如果你的时刻表上全是“不得不做”、还不能让你感觉“开心”的事情,比如:做饭,洗衣服,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见客户……
你的精神状态就会“收支失衡”。
审视一下这张表,在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有哪些其实没那么重要,或者可以找人替代。
努力划掉1/3,把它们用“可以不做,做了很开心”的事情替代。
4. 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分一部分出去
也许,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像你一样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
如果你来打分,你给自己照顾孩子的表现打8分,有一个人能做到你的一半,4分,某些时候就让这个人替代你。
尤其是孩子的父亲,一定要让他有“独立”带孩子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目前还无药可医
但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时间来慢慢调整自己“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这4个建议肯定远远不够完善,希望妈妈们也能自己开发很多让自己放松甚至能够“偷懒”的方法,在留言区发表出来。
〖你的每一次点赞,我都当成了喜欢〗
作者: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个人公众号:小楼老师心理课(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学知识在婚姻家庭、儿童发展中的运用。
--征稿启事--
优妈现在开始征集原创稿件啦!欢迎各位有才华的你们来稿哦,只要你文笔生动,对妈妈们的生活有细微洞察,观点鲜明引人共鸣,就快提笔给优妈投稿分享您的育儿经验吧~
请将稿件以word文档的形式,投递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一经采纳,必定奉上优厚稿酬。
·end·
省钱攻略
扫码购物领返利红包
80%的淘宝商品有隐藏优惠券和返利红包。
省管家教你怎么领取
已有216452位妈妈成功领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