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上跟家长们讲到家需要成为孩子的容器,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和归宿。一位妈妈温蒂有所感动,说起她在二十多年前出国留学,即将离开的一晚,她的母亲对她说:“姑娘,妈妈存了一笔钱,不管你在美国怎样,那笔钱足够为你买一张机票回家。”妈妈的这段话成为她在美国打拼二十多年的强大力量,支撑着她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这位妈妈分享完,在场一片短暂沉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妈妈们,都眼眶湿润。
去理发的时候跟理发师安娜闲聊,安娜的两个孩子都已经离家去上大学或工作,而安娜与丈夫仍然住在当初为孩子上好学区而购买的大房子。美国的房产税很高,很多家庭为了不用支付大笔的房产税,在孩子离家后会卖掉好学区的房子换到一般学区的小房子去。
我问安娜为什么不换一个房子,毕竟孩子都离家了,可以搬去学区一般但更好的房子。安娜笑笑说她希望留着孩子的两个房间,告诉孩子这两个房间永远为他们留着,因为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
一位妈妈贝蒂来找我,希望我能帮她解答一下关于她16岁女儿的青春期困惑。她的女儿化妆、谈男朋友(妈妈认为这个男朋友人品不好)、学习成绩下降,对父母态度恶劣等等,让贝蒂时刻紧绷神经,死死盯着女儿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害怕女儿因此自毁前程。
在深入交谈后基本上可以得知贝蒂的女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心地善良各方面都优秀,只是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对父母有所反叛。我给贝蒂开出的药方是:
01
与孩子的男/女朋友成为朋友
在以自由民主为前提的美国社会,要求青春期的孩子不要谈恋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贝蒂一直对女儿强调中学阶段不要谈恋爱,她说她不允许女儿承认自己有男朋友,也从各种渠道得知那个男孩的人品不好,让女儿就算要找也要找个好的。她希望能通过对女儿男朋友的忽视和否定来改变女儿的意志。贝蒂要防止女儿全副心思都在恋爱上,需要做到包容孩子迫于激素或者同伴压力而产生的要谈恋爱的心。
她应该邀请女儿的男朋友回家吃饭或者参加其它家庭活动,重视他并与他成为朋友,这样能帮助她进一步了解女儿的男朋友的为人个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女儿的莫大尊重和信赖,女儿会因此在朋友面前感到有面子,去除了同伴压力,同时因为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尊重和爱,她会在重大决定(如是否要跟男友发生性关系)面前,考虑到尊重家人的建议。 
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一般不是对父母价值观的叛逆,而是对父母所有观点的反叛。他们即便知道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但他们要的,就是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要对着干。
为此,贝蒂唯一能做的不是否定女儿的男朋友,而恰恰相反是要跟女儿的男朋友成为朋友,去喜欢他,去招待他。这样能让女儿的心重新回到母亲身上,并因为有足够的亲人的爱,女儿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内在力量去对男友作自我判断。
家长担心孩子谈恋爱的一般原因是担心女儿被卷入性关系中犯错。然而,否定孩子的情感需求的父母,反而更容易把孩子推向性的诱惑。因为在家庭中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外面丁点的体贴关怀都会成为孩子的救命稻草,让他们在爱情路上丧失理智。而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爱,那在面对青春期比较虚幻的性需求时,她们反而有足够的勇气说不。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学校操场上,一个她喜欢的男孩子向她提出能不能到草丛后面去亲吻她的脚趾。女孩觉得不对劲,尽管那男孩她很喜欢,但她仍然信任自己的感觉而拒绝了。女孩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拥抱着她说,“非常感谢你告诉我,我认为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要去拒绝自己喜欢的人真的非常不容易做到,但你信赖你的感觉,我感激你与我分享这一切。”
这个妈妈没有批评没有说道理,她用巨大的包容性,帮助孩子找到对抗残酷世界的真实的内在力量。这个女孩或许还会继续喜欢那个男孩但却不会答应他的任何性要求,或许她也会慢慢在爱情中受挫却懂得怎样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2
不要对青春期的孩子说“不”
女儿进入青春期,贝蒂不应该再对女儿说一个“不”,而应该首先肯定女儿的想法和做法,然后再寻求平等的对话沟通方式。女儿对父母说话态度恶劣,实际上是女儿被长期否定情感的一种反抗。青春期的孩子处于极度的压抑状态,他们的痛苦感受不亚于父母。为此他们需要发散掉一些攻击性行为,以寻求对自己的保护。
那不要对孩子说“不”,孩子的做法父母不认同怎么办?因为时代与知识背景不同,年长二十几三十岁的父母一般无法认同下一代的新型行为模式。如吃惯大锅饭的60后父母无法理解80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规矩意识较强的70后无法理解90后的特立独行。为此,等我们的孩子成长至青春期,我们会感觉我们已经无法理解孩子们的行为模式。
但不理解不代表就是错的,如60后的父母不懂电脑,但电脑对于80后的孩子来说却如同甘露。当孩子出现沉迷于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时,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去肯定孩子。
贝蒂的女儿喜欢化妆,常常花很长时间躲在卫生间里,出来时贝蒂看到她浓妆艳抹,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来不化妆的她会十分直接地对女儿说:“化那么浓的妆太难看了,你要弄淡一点。”她不觉得自己的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但每次她这样说完后,女儿对她都嗤之以鼻,且像故意气她般把妆化得越来越浓。
如女儿化妆太浓,先肯定化了妆后的她很漂亮,也可以说:“你今天真美!明天你要不要试试化化淡妆,那样更能彰显你的青春气质。”然后再讨论化妆品的健康成分,以及淡妆会比浓妆更有气质等问题,不要直接就否定说:“化那么浓的装太难看了。”
任何时候想说“不”时,都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转变为“Yes!”这是一种既能达到自己目的又不会伤害孩子的双赢战略。
美国父母很擅长运用这种战略,当孩子做了一件让父母不认同的事时,他们常常会说:“Good!I am so glad you like it.  You really did a hard work. But how about……?Or you have other better idea?”(非常好!真高兴你做到了!我看到你真的非常努力。不过如果……会不会更好?  或者你有没有更好的主意?)
3
给孩子绝对安全的家的港湾
记得我在中学时的九十年代流行卡拉OK,大大小小的卡拉OK厅聚集着一群群的中学生,狂吼着各种港台流行歌曲以发泄他们的青春期压力。我是一个外向的女生,常常有男同学在周末的晚上骑着摩托车到我家楼下,喊我几声,我便兴致冲冲跑下楼来,坐到摩托车后座,绝尘而去。
一次当我坐到后座,男同学回过头来说:“嘿,你爸爸在楼上看着。”我回头一看,在二楼阳台的角落,我的父亲,像一个泥塑般伫立,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们。我轻声对男同学说:“快走快走!”然后他踩下发动器,呜呜几声,我们飞驰而去。我心里有所愧疚,偷偷回头看我家阳台,那盏昏黄的节能灯下,那个不作声的身影。
父亲从来没有对我就此事说过什么,而我,也懂得在该回家的时候就回家,父亲在寒冬腊月披着外套赶下楼来为我开门,我什么话都不说就钻进房间锁上门。
直至为人母亲,我才开始理解,那几年对于父亲来说是怎样的煎熬!
但中学时代的我,知道父亲对我是信任的,为此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信任!我对家的留恋,绝大部分是因为父亲的信任。这种信任所带来的安全感伴随我一生,直至父亲去世后多年,每每想起,我仍然能感受到那种信任所带来的力量。在人生失意之时,我会默默对自己说,如果父亲还在,他会相信我做得到!这种信念帮助我度过了很多难关,让我成为真实的自己。
再来看文中开头提到的温蒂,她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人,有安全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与温暖的妈妈。有一个爱的港湾的孩子,便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残酷,并从这份残酷中开出花来。
为此,我给贝蒂开了一个最重要的药方,就是全然信任孩子,告诉孩子不管她在外面发生什么事,她永远都会存着她回家的路费!
积极教养
ABOUT
想申请加入“积极教养亲子教育群”
了解美国育儿技巧,探讨育儿经验,
请添加宽宽妈妈个人微信
长按添加宽宽妈个人微信
回复“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