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43个字,预计阅读4分钟
4月14日,启行在三里屯CHAO举行了十周年音乐会。回顾启行十年的发展,从2008年到2018年,启行从公益基金会一路蜕变,成为现在的启行营地教育机构。2015年时,启行还联合国内11家营地教育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营地教育联盟。
这些变化究竟如何发生?启行十年来又经过了哪些沉淀与变化?接下来有何战略规划?在专访启行营地教育创始人赵蔚后,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十年,从公益组织到营地教育机构
2008年汶川地震,赵蔚亲赴汶川,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心情非常沉重。而此时,赵蔚的儿子也告诉妈妈,希望能做点事帮助灾区的孩子。由此,她萌生了帮助这些孩子们的想法。
说做就做,一场社区音乐会的到来,也催化了灾区夏令营的建立。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让赵蔚意识到,应该为她们做更多事。不久,名为“小天使行动基金”的基金会正式成立。
最初基金会的项目是城市和灾区的孩子们互助,在灾区临时搭建的样板房里做夏令营。此外,基金会鼓励孩子去做服务社会的创新服务,并提供专业的督导及小额资金支持,让孩子们通过一年的行动学习来完成项目。
基金会支持的地区不局限于北京,还远及青海、新疆、内蒙等地。项目发起方式通常是先赋能给学校,或其它NGO,让他们能够根据基金会项目的设置去给孩子们做宣传、培训,鼓励孩子去组成团队。项目完成之后,基金会也会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而当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展览分享时,基金会还会把孩子们送到香港的营地,继续为他们的成长赋能。
通常,这些孩子回到学校后,会裂变出很多小项目,“有点像成人创业,只是他们的项目周期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爱的种子和助人的意愿,会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赵蔚说,“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如果想做一些小的公益项目,我们也会帮助他们做大。”
随着基金会的发展,服务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需求自然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公益项目,到更多学校的需求,最后变成更广泛的家庭需求。赵蔚意识到基金会必须做出改变了。“必须研究孩子各个年龄段的认知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以及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海内和海外,男孩女孩等等。”在这样的需求推动下,启行研究院成立了。研究院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比如通过师资培训,帮助学校建立更好的教学方法。
起初营地教育的研发中心联合国外专家一起去研究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慢慢地与学校合作,提供相应的课程。“当C端的需求日益旺盛时,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自我迭代,以营地教育机构的身份去服务C端。”赵蔚说。
从2012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营地教育研发中心起,两年时间内,启行与全球15个国家达成了营地战略合作。2015年,启行发起并推动了中国营地教育联盟成立。2016年,启行为中国营地教育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2017年,启行南戴河阿那亚营地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启行的产品也在不断扩充,服务年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据介绍,目前启行可提供4-18岁的进阶式营地教育服务,有日间营、预备营、住宿营、海外营、少年营、国际青年营等多类型营会,时间从4-7天到15-18天不等。
据统计,截至2017年,启行服务人数超过6万人,共计21多个国家,165多个城市,520多所学校。
启行还创立了启行研究院与启行学院,启行研究院主要进行课程研发和评估研究;启行学院启动于2013年,提供系统培训和资质认证,为学校提供学校营,为教师提供教师营,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面向C端:自营与合作营地双驱动
启行的营地有自营和合作两种模式。目前启行在国内有3个自营营地,位于北戴河的歌华营地是启行第一个自营营地。合作的营地在国内主要是跟国际学校合作,在海外则是与营地机构合作,目前,启行已与23个国家的营地有战略合作。
“我们的发力市场主要是国内,因为服务的是中国孩子。”赵蔚接着说,“海外顶级营地不可能把所有名额都开放出来,如果有300个名额,可能只给你10个名额。”而在启行的国内营地中,一期名额就有150个。
启行的营地项目并不是只有冬令营、夏令营,“营地教育是一种能力学习,可以在很多开放空间实现,并不是到某一个营地才能学习,这是一种误解。” 赵蔚解释道,有一个小朋友从5岁就开始参加启行的项目,现在15岁在读高中,从来没有落下过启行的营地项目。
启行的营地类型有日间营、预备营、夏令营、冬令营、海外营、国际青年营、学校营、培训营等等,启行还针对不同的年龄和人群设计了满足不同需求的课程。
在全年的运营时间中,周末、周中都有营地教育课程,有的地点在学校,有的在启行的开放空间。“就像现在4、5月份的营地开放日,孩子可以跟家长一起体验营地生活,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独自生活三天。”
国内的自营营地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地形,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为此,启行会先做调研分析,再确定营地需要多大的面积,设计成什么样,课程内容是什么。从调研、到最后确定投入使用,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因为营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然后定位,再针对营地开展很多的课程设计。”
启行的导师和员工也很有特点。赵蔚自豪地说:“启行所有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务,都必须是导师,进入启行后,最基本的就是人人都是导师,必须要经历理论学习和实践,服务达到多少小时都有要求。”
对于家长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据了解,启行负责安全的部门由赵蔚亲自负责。启行有一个管理保障体系,每个部门会设定安全目标,包括流程和安全监控管理,并且启行还会聘请国际专家来帮助完善安全体系,进而让员工跨行业地学习安全知识。比如可能会学习到航空行业风险管理的工具,然后来进行自身高风险评估管理。
面向B端:向行业输出服务与培训
除了C端外,启行也面向B端提供服务。启行学院从2013年开始,就在培养营地教育的从业者。
启行学员的培训师都来自启行的员工。启行的100多个员工,有三分之一具有培训师能力,培训出的对象有大学生、行业从业人员、学校老师、营地工作人员等等。培训课程全都由启行自己研发。“启行学院里的工作人员既能够做课程设计,也能够做培训师,部门的很多管理层也具备这种能力。”赵蔚说道。
(启行营地教育创始人 赵蔚)
赵蔚透露,启行学院的课程主要以三天为期,但也有一天的小模块课程。单就课程设计这一项来说,就有体验式学习项目,服务式学习项目等;品种繁多的大课程又有许多细分课程,比如四大类课程:管理课程、导师管理、课程管理、运营管理,在它们之中,又可以细分出自然、艺术等不同类别的课程。
“刚刚做完三天关于自然教育的培训课程,接下来会跟美国非常有名的一位有30年工作经历的营地专家,做关于导师管理的培训课程。”说到课程,赵蔚掩饰不住自豪。
启行也联合了美国哈佛的专业机构人员,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P21”进行合作,一起去研发营地课程,科目包括文化、艺术、科技、运动等。在赵蔚看来,营地课程要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能力,“但如何在音乐的项目里培养孩子和团队沟通合作,如何在攀岩的项目里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如何在一个科技项目里培养同理心,孩子的能力如何在启行的项目里实现,这是我们研发课程时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国内,启行曾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四中、北京中学等学校合作,经过3年研发了营地教育课程和活动。
课程设置分为学龄前儿童、小学低龄段、小学高龄段以及初高中。“项目形式看上去都是14天,但流程完全是不一样的。”启行也在联合更具专业力的机构进行追溯,形成研究评估报告。
未来:布局海外,建立营地教育生态链
谈起启行十年的发展,赵蔚坦言自己的认知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要跟政府、教育者、设计大师、地产商、建筑师等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人打交道,大家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如何坚持自己,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是需要过程的。有的人能够说通,有的人说不通,”赵蔚说,“如果是你自己的事,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太纠结了,我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可能就放弃了,恰恰是孩子们的项目,让你不断地想去坚持。”
赵蔚回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和营地建筑机构沟通的时候,开过一次7小时的会议,她笑着说,“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开过的最长的会议,并且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大家的出发点看似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但却不是从两个方向逐渐靠拢的,而是从那个出发点分别往反方向去的。”
“当问题解决不下去的时候,我说我们的机会来了,”赵蔚说,“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的心态,也是启行的文化。”
赵蔚进一步透露,启行最主要的客户来源是口碑,转介绍率达98%,海外复购率可达70%,国内的复购率也在50%以上。“我们很少投入广告,会进行一些公益性专家巡讲。”据统计,十年间,启行做了530多场公益讲座。
对赵蔚而言,启行目前还处于成长期,“下个十年是我们的大力发展期,启行会一步步完成在国内和海外的营地布局,完善生态链。做得越多,就觉得自己越需要学习。”
拓展阅读:
求报道
请留下项目信息和联系方式,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网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