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似乎对于国人仍有些陌生,但印度牌“跨国公司CEO”已在国内广为人知。
去年8月,在印度出生长大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成为谷歌CEO,正式加入印度裔“全球CEO”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除了谷歌外,还有微软、百事、万事达、诺基亚的现任CEO以及跨国银行巨头花旗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的前任管家。标普500指数所涵盖的500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企业中,印度裔的CEO人数紧跟美国人,位居第二。
因此很多人纳闷:为什么顶尖企业有那么多印度高管?为何美国职场更偏爱印度人而非华人?
知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博士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在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最能记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中国人喜欢讲的,因为中国人看重“硬技能”、看轻“软技能”,这种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度社会既看重“硬技能”也看重“软技能”,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总体来说,在美国混出头的印度人成功的原因在于英语沟通能力高,好提问/发言/辩论,善于社交。世界需要“硬技能”的人,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第一、把英语当做交流的工具
英文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已毫无争议,以英文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印度在全球化进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也是印度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但是,英文在印度的普及率并没有国人想象的那么高,仅10.35%,99.98%的印度人也是需要在学校里学习英文的,英语与其说是印度的国家语言,更像是印度上流社会的专权。虽然印度英语有时口音难懂,甚至被人嘲笑,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学习英文的热情,因为他们很清楚英文只是与人沟通交流、获取知识技能的一个工具或媒介,关键是应用而不是理论。这一点与国内强调做题背诵的英文学习很不一样,可被借鉴。
第二、好举手、好提问、好发言
去过印度或者曾跟印度人一起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见识过印度人的话多、喜欢讨论和辩论。事实上,这个热爱讨论和辩论的传统在精神文化非常活跃的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古印度有二十多个列国,战争可以征服国家,但人心只能通过理性辩论被说服,激烈的哲学宗教辩论产生了很多流派和新的宗教,也包括后来影响中国文化深渊的佛教。近代印度的独立、政治制度和宪法大多都是通过公开、理性的辩论确定的。在这个文化传统多元、政治地方分权的南亚大陆,用语言和逻辑说服对方是和平解决纷争和问题的最优手段,也是生存法则。
再者,当今印度的教育制度也鼓励学生多举手、多提问、多发言、多辩论。 在课堂上特别是著名的高校,如尼赫鲁大学,老师讲课前会对学生说“我讲课时如果大家有不懂的,请随时打断举手提问”,很多印度学生会说“老师,我可以问一个愚蠢的问题吗?”,老师的答复常常是“当然可以,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是愚蠢的”。在小学和中学学生下课后,家长也会问孩子“今天你在课堂上问问题了吗”。这些与西方教育相似,却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不要打扰别人,下课再问”,“枪打出头鸟”和《治家格言》所说的“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有很大的不同。
多提问、多发言可以提高你的“能见度”,能脱颖而出,让人感觉你在听、在思考、有见解,并做事积极。
第三、会社交,会营销自己
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常常羡慕印度人会社交。会社交与语言有很大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交技能。印度上流社会的社交方式与西方差距不大,大多又自信又幽默,总是带着微笑,会主动介绍自己,非常热情。与中国所说的社交圈子不一样的,可能是他们更加开放,印度人好像自来熟,很随意地把刚认识的朋友邀请到家中开派对,乐于介绍朋友给其他朋友认识。
另一种印象是印度人善于营销自己。他们从来不吝啬下班后花时间给老板写邮件,汇报自己的工作,并在开会时向大家详细说明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这一点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出于谦虚,大多认为应埋头做事儿,自己的成绩应该由老板和同事来评价。在中国少说话、多做事儿可能能够得到提拔,但是在跨国企业,这些人经常会让老板觉得他们要不没做多少事儿,要不缺乏沟通能力。我们可以从印度人这里学到这些,转换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人才同质化的今天主动推销自己。
(资料来源:知乎,环球网)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并回复相应编号
45-《其实,应付100道行为面试题,只需要3个小故事……》
44-《别再复述你的简历了,自我介绍其实只需要提到这3点》
43-《80%留学生都忽略的求职信,怎样成为获得面试的关键?》
42-《中国最富裕的1%,把钱花在了哪里?》
41】-《为什么总是外国人来纪念我们的大师?从周有光刷屏谷歌说起》
40】-《Google说这是2017年最常被搜索的一个字,不觉泪目》
39】-《留学生找工作:教你面试怎么穿,这些Dress Code你了解吗?》
38】-《招聘季都过去了,你才和我说要找工作?| 内含求职大礼包》
37】-《海归潮真相: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国,回国的大多都后悔了》
36】-《家境一般该不该出国留学?》
35】-《一个老留学生的自白》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