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明明可以靠天才,竟然还比你勤奋。
马斯克(Elon Musk)在青少年时期每周要读14本书,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 )在奥林匹克训练高峰期每天要游6个小时。披头士乐队在打入美国市场之前,在德国每周多个晚上要不停歇地演出8小时。
不,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越勤奋反而让你越远离成功。
你可能听说过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就算你没有听说过这个理论,从小到大你也一定被老师和家长灌输过“勤能补拙”或者“熟能生巧”。就好像无论你天生资质如何,只要你努力,就一定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大师——多数时候的确如此,一万小时的努力总会带来成果。
但不少心理学家(甚至包括格拉德威尔得出其理论依据的心理学家)却开始反驳“一万小时定律”,称这一理论被过度推测,或者说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格拉德威尔本人也承认,这一理论经常被过度解读:“反复操练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不过,人们通常都相信,最成功的那些人往往是比常人更专注于反复做同一件事情。
但如果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们真的如此,如果马斯克只专注做一件事,我们也就无法看到这位“钢铁侠”同时推动着几种不可思议的新技术的进步,包括金融(Paypal)、能源(Solar City)、汽车(特斯拉)以及航空航天(SpaceX),而且这些领域差之千里。
24岁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创业,马斯克2000年创立了移动支付平台PayPal获得成功。但2002年,和很多成功的创业者不同,马斯克却卖掉PayPal全部股权,并把获利的1.65亿美元全部投入到难以看到未来的电动车和太空领域。这并不是所有创业者能够做到的,这简直是一种对未来的赌博。

 在一个领域取得惊人成就后,立马“喜新厌旧”,或者说“跨界”去另一个领域照样秒杀其他人……这似乎成了新时代天才们的牛逼定律。
究竟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还是不断尝试新事物更容易成功?这似乎成了一个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难得问题。
全球知名的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最近对此发表了引人关注的论点。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沃顿史上最受欢迎的管理学教授,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Adam Grant也是谷歌最推崇的组织心理学家,长期担任谷歌、强生集团、高盛、皮克斯动画的资深顾问。
他长期研究我们这个时代创新者的行为特点,包括对冲基金创始人达里奥(Ray Dalio),Facebook COO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等人。他的目标是剖析这些人极度成功的秘密。
在格兰特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访中, 他认为这些时代成功偶像的一个共同特征,恰恰是与强迫性反复操练相反的:
好和伟大之间的区别在于尝试新事物的意愿。那些成功人士和成功组织常常陷入僵局是因为他们基本上延续了一次成功的同样方法。如果你是体育运动员,那么重复只会让你更可预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你就选择原地不动,要么就错失变化良机,要么就被其他公司超越了。作为个人,就意味着你不成长。
所以我希望看到每个人、每个组织每周都尝试至少一次实验。无论是改变会议结构,或轮换决策者——你可以制定一个很长的实验列表。但在我看来,这是组织心理学的一大教训: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总要强于固步自封的人。
用格兰特的另一句话来说:“熟能生巧,但不能创新。”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令人吃惊。在科技变化如此迅速的今天,尝试新事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前的人们恐怕根本无法想象科技变化可以像今天一样每分每秒都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未来。
最终,实验的结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去实验的意愿,跳出自己原有专长领域去尝试新事物的意愿。这种意愿,需要一个人谦虚地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的无知,勇敢跳入未知的河流——是一种抛弃原有成绩、投入全新领域的巨大勇气。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高度创新的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特点。
研究表明,过度熟练和创新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例如,专业的老会计和在适应新的税法上要比不上新手,职业桥牌选手在改变游戏规则时候的适应能力也比不上很多新手。
这个说法并不是为了颠覆“熟能生巧”。专注训练的确帮助人们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但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学习可能会让你忽视创新,放弃挑战那些原本应去质疑的问题
参考:
https://work.qz.com/1234367/how-to-be-successful-adam-grant-says-dont-be-a-master-try-new-things/?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https://www.gq.com/story/adam-grant-productivity-interview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