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转载授权和合作咨询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小妹.
这个清明节,小妹被三个新闻刷屏了~一个是反腐又有点“腐”的《人民的名义》,一个是发生在俄罗斯的恐袭,再有就是在河北又画了一个圈——雄安新区。
作为“千年大计”安县、雄县、容城这三个毗邻北京的小镇在过去的一周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但首先狂欢起来的不是投资商,而是炒房团。
亲历宣布新区建立的前后24小时,雄安新区的楼市真可谓冰火两重天。从无人问津到被买房的小汽车围的水泄不通,大家生怕错过这个发家致富的商机。
后来在新区吃了闭门羹,也热情不减,马上掉头转向周边。这不禁让小妹倒吸凉气,闷头工作的我们连个房本都没有呢,跟人家真是两个世界。
炒房这个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现象,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种职业,一种快速脱贫致富的捷径。而红火的炒房带来得则是工薪阶层勒紧裤腰带仍偿还不起的房价。
相比内地,香港当年也经历了炒房的浪潮~小时候看《创世纪》就是本活灵活现的教科书。
兄弟在香港打拼,正好赶上香江黄金的发展期,投身房地产的两人,从建筑业开始最后变成了房地产大亨。
功成名就却带着爱恨情仇,昔日的兄弟反戈相向。做了房地产大亨再回头看看老百姓深陷炒房的漩涡中,也让人对公平有了反思:
好多人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最后却成了地产大鳄的鱼食:
小妹是就是那群安分守己拼命干活的群体一份子,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拼搏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隔一段时间就重复着找房住的循环。
怀着打拼就可以换来安稳生活的梦想,却摆脱不了租房寄人篱下的感觉,好像林妹妹,再好的大观园也是别人家,不能随着性子肆无忌惮。
电视剧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尤其叶荣添的那句: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你走快一步,没人会介意,但是你若走慢一步,你就会永远被人瞧起!
这不禁让小妹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好担心傻白甜在肉弱强食的绞肉机里不能勇敢地潇洒的活出自己。
回头看房子为什么可以有这么稳固的市场?叶荣添的爸爸给出了最直接的理由:
是的,这个世界人口越来越多,房子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头上的一片砖瓦是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在一个城市有个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归属感,所以房子就成了刚需。
但在我们这些漂还在发愁户口和房本的时候,那些炒房团和房地产商竟然把楼价抬到了新高度,摸摸钱包,刚攒好了首付,转眼又要再来,不禁让人感叹,青春都献给了房地产!
面对这样的环境,难道我们能与之一拼的只有比命长么?
想过单纯的小日子难道就这么难么?就像许文彪追颖欣时说的那些话:
“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里面有一张很漂亮的书桌,但是 如果没有无所谓。我也很想有一张很舒服的沙发,但是如果没有无所谓。如果在家里面,有 几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在跑来跑去,我会很开心,但是如果没有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这个家里有你,其他有没有无所谓。
而在现实面前,理想和浪漫只有让人四处碰壁。
房产证是对付丈母娘最好的灵药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现在相亲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房么?
房子成了好男人的第一标准,父母绝不会把女儿交给一无所有的男孩。
两个人一起打拼成了美好的愿景,爸妈防孩子裸婚甚于防早恋,毕竟这个社会上裸婚是一场风险系数极高的投资。
《房奴》里容嬷嬷的那句“要娶我女儿,拿房子来”,是多少家庭的真实写照。


没房没钱在丈母娘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

房价面前,谁还记得爱情的诺言
无论当初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和高贵:在学校里,骑自行车故意绕道女票家楼下,攒点钱就想领她去吃顿必胜客。
浪漫被现实碾压的片瓦无存。
毕业了,削尖了脑袋找份赚得多的工作,开始了自己养活自己,并学着对别人负责任,但拼命的赚钱也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每天一睁眼就是还没还的贷款:


但到头来还是一败涂地,而打败爱情的从来不是细节,而是现实。
这时候我们都是刘易阳啊。
除了房子,我们还有尊严和底线
当然有人受不了生活的重压,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于是插队超车,换取让人羡慕的衣食无忧。
但靠这种方式换来的房子真的住的那么安稳么?
房子和钱成了捆绑感情的工具和手段,当你弱鸡的质问对方时……
换来的是连一句再见都没有的挂断。
看《蜗居》我们痛恨海藻,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活成了海藻。
海市蜃楼一番却还是回归了寻常人奋斗的行列,当她在路上在重新偶遇小贝的时候,仿佛过了半个世纪,而那时候她是多么羡慕小贝身边的女人。
整部《蜗居》除了让人看到房子面前,容易动摇的原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最后一集海萍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抄近道,是真的不服气。凭什么插队的人可以少奋斗十几年,而努力蜗牛却过得如此忧心忡忡。
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理想和原则在现实面前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海萍这个一心想在大城市里买个房子,扎根生活下去的普通白领,又是多少漂们的缩影:
房子成为她在这个城市里的恐慌,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想拥有,成天过得忧心忡忡,努力寻找自己在异地他乡的存在感。
没办法,这就是生活,既然选择拒绝安逸,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望子成龙还是望房兴叹
等到结了婚,还要为孩子的学区房上火,中国人的生活仿佛注定要围绕着这两室一厅忙活一辈子。
《虎妈猫爸》里的赵薇,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钢琴学、奥数学……有点空隙再来100道速算题。
孩子上小学,动员全家集资买个学区房,老房子居住环境差那么多,每平米却喊出了惊人的天价,家里的矛盾一触即发。
老人们心疼孙女,想着即使在普通学校里,只要肯努力依旧会出类拔萃。

但父母可不这么想,觉得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未来。
在虎妈的眼中,重点学校出来的孩子不但懂事、学习成绩起点高,连小区里的孩子都愿意跟人家玩。
最后为了学区房,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甚至不惜大闹售楼处,为了一套学区房差点开始玩命:
炒高了房价,却炒糊了希望和梦想
说了这么多,小妹想聊的是,在中国,房子是老百姓买的最贵最重要的东西,而想买套属于自己的70年产权更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就在这种背景下,还有投机商炒楼哄抬房价,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房子应该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当房价高于房子本身价值的时候,对于购买者就是一种不公平的。
但面对巨大的利益空间,每当政府有点什么新政策,房地产商和炒房团一定不会错过发财的机会。

把楼盘说的天花乱坠,就是不说房子住起来到底怎么样!
拿老百姓遮风挡雨的房子拉高炒作,最后价格远远高于房子应该有的价值,把真心想买房子用来住的人挡在了门外,而被挡在门外的还有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所以,小妹还是要鼓励那些本本分分拼搏的年轻人,别为了没参与炒房而觉得遗憾,对于我们总有一些事更重要。
也许我们钱包不够厚,但生活还要继续。
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自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寻到一段“臭味相投”的旅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妹妹睡哥哥男友,一女嫁给两父子…这档情感调解节目简直打开了人生新境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