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冬天的阳光下,冷暖交加。
想想我的托福考试,太阳就落山了。
45度角望着天空感叹,
口语听力,人生难题!
想想考托这几年,
流的泪、脱的发
大半都是为了口语听力。
每次考试出来一说:哪项最难?
那必定大多数人都说听力
实际一出分:哪项最低?
那自然一多半都折在口语
听力是考完觉得完蛋,成绩也完蛋的……
口语是考完觉得666,成绩却完蛋的……
让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口语听力?
听抄跟读写段子!
脱发日益严重。
又听又说又做题!
考试依旧一脸懵懂。
那该,
如何是好?
首先要知道,听力口语这两个世纪难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跳跃提升的,即便我们掌握了最高效的方法去复习,也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所以切记心急&不想用功复习。
其次要注意,托福的复习,尤其是听力口语的提升一定不要拉长战线。战线过长会变困难,短期突击最高效。
最后,要好好阅读下面的复习方法,切实实践起来!光靠着对着TPO对着录音意淫是提高不了成绩的!踏实下心来一步步走,一个月后你会慢慢的爱上口语听力的复习哦~(这莫不是斯得哥尔摩综合症吧……)
一、大量听力输入
不论是口语还是听力都需要大量的听力输入为先。在这里要注意,我们并没有强调去听单词背单词。因为听力的词汇是区块联结在句子里的口语你会用到的单词也没有那么的深奥,其实都是一些熟悉的核心词汇。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注重对单个单词的重视容易造成听力上无法整合理解,听力理解速度变慢。
而口语方面应当重视的是已有单词的激活,是让那些沉睡在脑海里的词重新回到“嘴边”。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一句话,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和范文答案一样,但自己想的时候却背中文巷住了,导致那些很容易想到的词汇和表达就是说不出来。
听力的大量输入,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对词汇的熟悉程度,扩大听力的反应意群。另一方面还能够唤起口语的语感,不自觉的学习到一些表达方式,供我们表述时应用。
可选用的材料有新概念二的听力内容、一些托福口语黄金XX篇、老托福partC和一些有声读物等。
二、辨音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个阶段也是能力提升的集中阶段,听力方面需要我们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口语方面需要我们通过跟读对语音语调、断句连读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要知道,口语和听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些词汇如果你不能够读对,那么你也听不对。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找TPO、巴朗听力、CNN新闻等材料,来进行精听+跟读训练。
step1:整体盲听一遍原文,看自己的理解程度。之后对照标准文本对照,找出自己哪里没听懂,找出生词和不熟悉、听错的词汇,查阅词典听读音。
step2:解决生词和不熟悉的词汇后再一次整体听原文,之后对照标准文本对照,找出自己哪里没听懂,再听一到两遍那个句子。
step3:复述,一开始可以用中文,之后用英文复述(录下来),要基本涵盖所有的题目涉及的点,要让别人听你的复述不听原文也知道说了什么。
step4:整体自己读文本几遍后,拿着文本跟着听力逐句跟读,模仿语气语速断句和发音。之后进入听一句你跟着读一句,不看文本的听读。
三、技巧的培养
听力方面,我们要开始通过刷题来着重提高听力结构的把握和听力出题点的把握。再做题完成后回顾整篇录音文本,来找到明显的关键词。比如说开头结尾是否会对应些主旨题推断类题目?比如lecture中间的突然问答会不会涉及一些细节性的题目?强调句转折句会不会对应出题点?通过做题和做题时的记笔记,来掌握找重点的能力,让你听的过程松弛有度。并分析自己的错误题目以便后续的专项练习。
口语方面,要开始依照时间要求卡点计时做题。
独立:1、准备15秒,说话45秒2、准备15秒,说话45秒。
综合:3、准备30秒,说话60秒。4、准备30秒,说话60秒。5、准备20秒,说话60秒。6、准备20秒,说话60秒。
计时回答问题的最初阶段可以落实到笔头后进行删改,然后再背诵几篇改后的答题内容,来进行时间的感知和把控。之后就要依照各个题目的答题要点,来进行听力抓重点和口语讲重点的集中练习。独立题目还需要我们在之前大量的听力输入时积累足够的例子。综合题目答题要参考:
TASK 3
1. 针对问题活用三段式的模版, 可以从模版第二段开始
2. 阅读段落和听力段落描述时间比例约为 1:2
3. 半数问题可能只针对听力段落提问, 回答可不提阅读段落
TASK 4
1. 用两三句话概括阅读段落大意, 重点在听力段落描述
2. 阅读段落中有提到, 但没有在听力段落中提到的信息, 答题时可以不说
3. 半数问题可能只针对听力段落提问, 回答可不提阅读段落, 引用概念即可
TASK 5
1. 前半部分问题的描述尽量使用模版, 节约时间
2. 前半部分陈述问题+描述方案时做到条理清晰, 描述准确
3. 描述个人倾向意见时不强求两条理由, 一条充分描述即可
TASK 6
1. 描述清楚起因,结果和主要特征最重要
2. 两个例子或试验分别进行描述, 说完一个再说另一个
3. 尽量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同时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部分引用自托福杀托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