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听lecture的时候,刚闹明白教授大概说的是什么,怂孩子一打断一提问就忘了哪儿跟哪儿了……面对自己熟悉的话题内容还好,这要是再赶上我恐惧的生物话题!就只能面带微笑了!!
都说掌握托福的结构和逻辑就能够完胜各种考题,听力lecture也是一样!但是别说分结构了!听半天什么时候说的分论点都有点闹不清楚……怎么才能够“把握”了听力lecture的结构,清晰简洁的听懂文章做对题呢?
干货的铺垫
托福考试是学术英语考试Academic English,考察目的是检验我们是否具备在国外大学里学习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能听懂课嘛?能跟校园里各类教职员工进行友好会晤嘛?能撑住各种学习生活问题嘛什么的……
因此听力只考察两类内容:
The listening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2 separately timed parts. In each part you'll listen to 1 conversation and 2 lectures. You will hear each conversation or lecture only one time.
听力考试共有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一个对话Conversation和两篇大学讲课Lecture,且只播放一遍。Lecture 就是浓缩的一堂大学讲课,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里所能涉及到的所有基础性科目,生命科学,艺术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可见Lecture听好了的重要性)每篇 lecture 时长在五分钟左右,后面紧跟六个问题,多数为单选题,也会有多选题,重听题,排序题等。
为什么说掌握结构如此重要?
因为结构问题涉及到题目啊!纵观听力lecture考题的题目设置你会发现:
第一:考察大结构和重点强调内容,不考小细节。重点内容是哪里呢?有这么几个标志——
开头、结尾:开头往往会引出话题,或是交代文章要论述的内容。可以推测文章发生的场景或是文章接下来要谈论的要点,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下面听力文章吸收和理解的效度。结尾总结文章,作为收尾,同时开头结尾往往也是文章主旨题答案所在。
专有名词、观点:观点可以是文章分论点,专有名词带有的解释也是非常重要的。
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转折、因果、否定部分的内容一般是说话人强调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
强调:
(1)含义强调:
speciallyespeciallyindeedcertainly……
(2)解释原则:
whichisthatiswhichmeans……
(3)举例强调:
forexampleforinstanceillustrate
(4)结论强调:
aboveallinshortinawordinconclusionallinallinbrief
(5)重复强调;
第二:细节题全部顺序出题。换句话说,如果在第一个细节题的四个选项里出现了文章最后才强调的内容可以果断排除!
所以,如果能够掌握托福听力讲座结构,就能够对整体的总分各论点有所掌握,同时能够明晰出文章顺序,各个出题点就像明摆着一样了。
那么托福听力讲座都有什么结构呢?
平行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逻辑最简单、信号最明显、入门最快速的一类。一般来说,教授会在引出主旨之后,通过并列的几个方面来描述某种现象、解释某种原理或者描述某种事物。当然,每一个方面会有具体深入的解释和举例说明。这里注意的是,也许每一块的内容具有共同点,但是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头,比如TPO 11 Lecture 4,教授引出主旨”The ‘Four Ms’: Market, Media, Money, Message. All are important areas to focus on when creating your advertising plan. We will look at them one by one.”通过最后这句话可以预判文章的结构,在主体段分别讲解了这四个M的原则。在听主体段的过程中要注意first, second, and then, finally或者提问之类的话题转变的信号词。
假设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说是平行结构的一种衍生体。主要的特点就是教授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解决方案或者产生原因提出了猜想和假设,可能是深入剖析一种假设,比如TPO22 Lecture 1中对于state形成原因是environmental approach的分析;也可能是同时提出了几种假设,比如TPO 22 Lecture 2中young sun paradox的几种solution猜想。
基本上,提出的假设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所以要特别注意描述、解释内容之后的转折点和教授的评论。比如出现了”but not everyone agrees with the theory. It definitely has some weaknesses.”或者教授评论如”so, there’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we will get an answer to that piece of puzzle one day.”那么要注意可能会对教授的态度出题。
时间顺序
这种结构是按照时间的变化顺序层层递进来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听的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点对应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对应的细节可能会考到排序题。一般,这种结构在Art和History学科中考得较为频繁,但也有可能穿插在Astronomy等学科中。
对比结构
对比的lecture结构也比较清晰,一般教授会在开头引出两个或三个概念,在主体段进行逐一介绍。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比列举的信号,以及对比的结果(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列举的点可能会比较零散,所以要利用好笔记,记下甚至minor detail,因为比较容易出表格题。
虽然由于细节冗繁文章较长,但只要把握了对比的考点,还是能够迎刃而解。这类结构在不同学科中都有可能涉及,比如TPO13 Lecture3对比了法国香颂诗和浪漫主义诗歌,TPO 1 Lecture 4对比两种土拨鼠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变化等。
描述结构
这类结构教授一般会客观描述一些艺术人物、事件、动植物等等。文章开头老师引出要描述的对象,主体段描述对象的一系列不同特征。听的过程要特别注意描述的细节以及专有名词的解释。
比如TPO24 Lecture 1中,教授开头引出 “for today, let’s look at a reptile, a predator that hasn’t evolved much in the last seventy million years.”那么接下来教授就对这种爬行动物的特征进行一一描述和介绍。TPO 21 Lecture 4中,教授直接说明了描述对象 “so today we are moving on to Alice Neel”然后主题段分别描述了该人物的生平、绘画风格、作品等。
理论阐述
这类lecture和描述的比较类似,注重于教授对某种学科理论的解释。屏幕上的小黑板会出现专有名词的拼写。听的过程中,不用特意去记名词所有解释。以听懂理解为主,如果有特别明显的特征,可以辅助笔记,有时候理论的解释只是为了后面考点的理解做一些铺垫。其实这类考点的特征并不是很明显,因此要多注意分段、话题转变的点。
理论演变
这类讲座侧重的是理论演变的过程,结构上不大容易识别,且细节跳跃穿插进行,难度较大。比如TPO 21 Lecture 3关于毒蛇的祖先问题,教授结合了传统理论引出了最新的研究(based on DNA)并比较了两种理论的优缺点。
还不赶快找篇Lecture试试?
本文整理自语言与教育(Language-edu)、济南新航道教学部、啄木鸟教育官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