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张康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 (马太福音 9:14-15 和合本)
首先感谢一下「微读问答」的主办人!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禁食的。我和约翰的门徒也有相同的疑惑:为什么耶稣的门徒不禁食?禁食在我们当今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禁食?「新郎的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新郎离开他们的时候陪伴之人要禁食?谢谢了!期待您的回答!以马内利!
回答
赵擎寰
现居西安,就职于NGO行业。
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有关禁食的问题:
一、禁食在旧约历史中的含义;
二、主耶稣对禁食的态度;
三、禁食对我们现在信仰生活的意义。
1
禁食在旧约历史中的含义
旧约中提到禁食的经文,大体指向这么几方面:
个人或集体在耶和华面前悔改认罪的态度。例如:王上21:27-29,亚哈这位恶王在听到以利亚带来审判的信息时,也会禁食痛悔;拿3:5,尼尼微人听到约拿带来审判的信息,全国从上到下禁食悔改。这两处经文也显示:禁食痛悔至少会带来暂时的灵性复兴,使神的审判不至于速速来临。
个人或集体恳切祷告的态度。例如:诗35:13,大卫的诗中提到他为病人禁食祷告;帖4:16与9:31,犹太人在灭族威胁面前禁食祷告呼求;但9:3-20,但以理在得知耶路撒冷必将荒凉七十年的信息后,禁食祷告。但以理书的这处经文也显示:在实践中,认罪悔改与恳切祷告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表达哀悼、悲伤的情绪。例如撒上31:13与撒下1:12,分别是以色列人和大卫为扫罗与约拿单的死,禁食哀悼。
作为旧约时代宗教聚会的一种形式。例如耶利米书几次提到「禁食的日子」,表明这已经是一个常规的宗教节期;撒迦利亚书提到四月、五月、七月、十月都有禁食的日子(亚8:9)也是一个佐证。
其中七月「禁食的日子」很可能就是指赎罪日前后的节期。在利未记16章与23章关于赎罪日(七月十日)的规定中,和合本翻译做「刻苦己心」的地方,当代译本均为「禁食」。译本对照或许提示我们:刻苦己心是态度,而禁食则是表现出来的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禁食成为宗教聚会的形式时,也很容易偏离「刻苦己心」的本意,所以以赛亚书58章当中,耶和华严厉谴责这种徒具形式的禁食。
从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旧约中的禁食操练,按其被神所悦纳、所要求的本意,是表明人在神面前的降卑、悔改、顺服,和人对人的体恤与怜悯,正如赛58:6-7所说:
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
解下轭上的索,
使被欺压的得自由,
折断一切的轭吗?
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
将漂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
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
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
2
主耶稣对禁食的态度
福音书中,主耶稣对禁食的态度,与旧约中神的心意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主耶稣有禁食的操练,即旷野四十日的禁食(太4:2);
其次,耶稣确认禁食祷告的能力(太17:21);
第三,耶稣强调禁食是人向神的祷告与顺服的表达,而不是在人面前做出敬虔的姿态(太6:16-18)。
而在三部符类福音中都出现的,有关约翰的门徒与耶稣的门徒在禁食上的对比(太9:14-17,可2:18-22,路5:33-35),并不表示耶稣或教会对禁食的否定。
约翰的门徒禁食,很可能是延续了从旧约时代以来,犹太人的禁食传统。而耶稣的门徒之所以不禁食,从耶稣的比喻来说,新郎是指耶稣自己,陪伴的人是指门徒,这是很清楚的。婚礼是一个欢庆的场合,按当时犹太人的文化,婚礼(包括筵席)会持续数日之久,若婚礼正好赶上「禁食的日子」,陪伴的人们自然不合适在这个场合「刻苦己心」去禁食。
所以耶稣的意思是:当他还在地上的时候,门徒们在庆贺「新郎」登场的角度,并不需要禁食;而当「新郎」离去以后,留在地上的门徒与教会才要禁食。
3
禁食对我们现在信仰生活的意义
从上述两方面可以看到,圣经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操练禁食的理据、所应持守的心态以及应该警戒的误区。使徒行传记载,初代教会也在延续这个操练,在差遣宣教团队、选立长老等重大事务时,也会禁食祷告。这样的传统在教会史中也一直延续,不论是以个人操练的形式,还是教会礼仪的形式。
对于个人来说,我认为禁食的操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刻苦己心」的操练。这个词的字面含义是刻意地苦待自己的心灵,即特意去感受痛苦。禁食过程中,饥饿的影响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如无助、软弱、伤悲等。这些痛苦感受提醒我们不过是受造之物,提醒我们日用的一切是来自创造我们的主。这对于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平日的骄傲与亵慢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在肉体的虚弱中,心灵更加贴近神。当我们以祷告的态度禁食时,肉体的虚弱往往会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敏锐。这是很多人操练禁食祷告的经验之谈。因此很多信徒与教会在面临重大的抉择、患难之时,会选择禁食祷告来更加敏锐地寻求神的旨意
通过禁食,体会主的受难,和穷人的苦难。当然禁食的痛苦与主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至少在干渴、无助的方面,一定程度上能够体会十字架上的痛苦,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主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是何等的重大。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相对比较富足的人来说,禁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那些衣食不足的「邻舍」们的处境,这符合赛58:7经文的意思。这样的体验也让我们对他人的患难与需求更敏感,更愿意付出爱心。所以有的公益机构(如世界宣明会)会在每年组织饥饿体验活动,作为一种筹款与公众意识提升的方式,其理念也是根源于此。
当然,正像主耶稣在太6:16-18的提醒,与神在赛58:3-12的警诫,我们要明确:操练禁食祷告,不是给人看、追求人的赞美的,也不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那样,行为与心态脱节的。禁食祷告与任何操练敬虔的方法一样,必须先有敬虔的心,才能发出从心而来的果效。
回答
刘彪
哥顿神学院在读道学硕士。
禁食,是以色列人时常采取的一种信仰实践,后来也被基督徒所广泛接纳。禁食就是指放弃食物的供应,有时候,也意味着不喝水(约拿书3:7,以斯帖记4:16),持续时间从一天到四十天不等。
但是,饮食的节制并不是禁食最关键的因素。在旧约圣经中,我们时常看到伴随禁食的过程,人们还会有其他更为重要的表达,比如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和痛哭哀号(以斯帖4:1-3)。因为旧约中,禁食往往发生在家人或者民族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情况之下。这个时候,禁食相当于祷告,人们希望可以藉着禁食扭转不利的局面。也有可能,悲剧已经发生,禁食本身是人们表示悲伤的方法。除此以外,旧约也显示禁食是人们在面见圣洁的上帝之前的预备
以色列人被掳归回以后,随着与希腊文化的互动,禁食祷告的意义逐渐发生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禁食开始成为一种敬虔的行为,是人们期望可以借此获得赎罪的途径。禁食也开始成为操练敬虔的方式,藉着禁食祷告的操练,可以清除不道德、不洁净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观念通常在犹太人的次经中找到,并不是旧约圣经中所谈到的禁食。
总结来说,在旧约中,禁食祷告是人与上帝交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我们在耶稣基督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然而在两约之间,它被逐步发展成了个人性属灵提升的方式。
按照我们以上的描述,就可以理解马太福音9:14-15中约翰门徒的疑惑了。在他们的观念中,禁食祷告是操练敬虔的一种方式,而法利赛人最擅长的就是「敬虔」的行为。但是耶稣的回答乃是回到旧约圣经中,指出禁食是在悲伤的处境中人与上帝交流沟通的方法。
耶稣的门徒与新郎耶稣同在,并不是哀伤悲痛的时刻,他们与圣子耶稣基督可以面对面沟通,自然禁食祷告不是必须的。然而,等到日子来到,新郎耶稣离开他们,受死埋葬,复活升天得荣耀。原本面对面的沟通不再可能的时候,禁食祷告就会重新成为耶稣门徒与上帝交通的方式。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使徒行传中所读到的。
谈到今天的禁食祷告,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往往过分重视禁食,以弃绝食物来苦待己身,并以此为敬虔的操练,却时常忘记:禁食祷告的中心在祷告,而不是禁食,重点是我们借此与上帝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要点回顾
  • 旧约中的禁食,是表明人在神面前的降卑、悔改、顺服,和人对人的体恤与怜悯。
  • 两约之间,禁食的意义逐渐改变,成为个人属灵提升的一种方式。
  • 新约中,耶稣回到神的心意,指出禁食是人与上帝交流沟通的方法,尤其是在悲伤中。
  • 因此,当门徒与「新郎」耶稣面对面沟通时,禁食不是必须的;但耶稣离去后,禁食重新成为门徒与上帝交通的方式。
  •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禁食的意义在于谦卑、深入地祷告,体会十字架的痛苦和邻舍的痛苦,从而更敏锐地寻求神的心意,激发爱心的行动。
微读问答
给你关心的圣经问题一个透彻的回答。

你可能也喜欢
征集问题
「微读问答」栏目向各位读者征集问题!
只要是你关心的圣经问题,都可以写留言告诉我们。
截至周一上午9点,点赞数最高的问题,将在下周栏目中得到特邀圣经学者的解答。
快将你的困惑分享出来吧!

👇 戳「阅读原文」下载微读圣经最新版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