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Artist CN推出群内微访谈,每周一位连续推出15位左右群内大咖,时间为访谈当天的晚上8-10点。我们访谈的内容不是枯燥的讲解和无聊的教学,而更强调主讲人与群友之间的深层次沟通,这种沟通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的想法,对如何理解摄影与生活的融合,更像是一群爱摄影爱徕卡的朋友喝酒聊天的感觉。本期主讲人——黄京

主讲人简介:
2006-2010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
2007年于FOTOYARD杭州展厅举办首个个人摄影展
2009年于广州木马艺术平台举办个人摄影展
2010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忆》
2011年组图作品《纯粹的看》获得徕卡官方奥斯卡.巴纳克 摄影奖新人奖并受邀参展2011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是此奖项成立以来徕卡评选出的首位获奖中国摄影师。
以下是6月10号,Leica Artist CN群内专访实录。
主持人:有请本期主讲人,黄京!
吃土豆的人:大家好,先发一组作品吧。(黄京群内名字为吃土豆的人,后面都用这个名字)
吃土豆的人:好啦 第一组发完
hothell:风格好统一
主持人:这些都是之前创作的片子吧
吃土豆的人:这些是大一到大四拍的
主持人:原来获奖的作品是大学期间的
付小七:大概多少卷里选的@吃土豆的人?
侯杰Raro:豆神是艺术家
吃土豆的人:大学期间拍了2700多卷,4年时间
hothell:天啊
主持人:说说自己的拍照习惯吧,大家都说你基本上机不离身,你的作品也是量到质的变换还是只有看到特别想拍的才会拍
吃土豆的人是的,一直都是这么拍一直带着相机, 我觉得我这种拍照方式是从lomo那里继承过来的,就是看到好看的就拍拍一堆,我在lomochina玩过一段时间,高中的时候,那里的精神基本就是这么乱拍,一大堆的照片贴满墙。
主持人:你的作品大多都是身边的生活,你生活中的小敏感抓得很好,怎么培养这种敏感呢?
吃土豆的人:其实我也不太知道,我好像从小爱看小东西,走路老低着头,老被大人骂地上有钱捡啊!?”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哈哈。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片子的风格和个性,是只有有了自己的风格才算一个好摄影师吗
吃土豆的人风格这事其实我很模糊的,当时在fotoyard有个摄影师说你已经形成自己风格了,我才在想这个事,所以之前一直是在瞎拍而已,后来觉得风格是不是就是照片看着手法都一样的意思,后来看了荒木的照片以后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风格,就是别人怎么都学不来的东西,个人习惯的延续
烏氬:风格就是自我抄袭
舒大仙:个人习惯的延续 赞
主持人:据说你拍照时都是人肉测光,真的吗,怎么练就的呢
吃土豆的人我第一台相机是d70 当年挺贵的,但我还是喜欢徕卡于是就在蜂鸟求换徕卡,当时也不懂有个人拿了台苏联仿徕卡跟我换了妈的,然后我当时还是相信自己手里的就是徕卡 觉得只要有了徕卡就能成大师 硬是用那台机器拍了3年,就学会估光了。
主持人:你参加了一些国际的比赛并且获奖,你觉得外国评委或者外国专业摄影师对什么样的中国摄影师作品感兴趣?
吃土豆的人不太好说,按理来说他们都有固定的爱好,但有时也很例外,我徕卡那次奖就很例外,往年都是天灾人祸突然就选我了他们也解释不了。
主持人:哈哈 好了 到了大家提问的时间了 有问题的请圈我
:赶上了好激动膜拜豆神
付小七:@吃土豆的人土豆黑白照片影调都是刻意处理成这样的吗?所谓的土豆色?
吃土豆的人:你说色调哦,其实是有一次在暗房里看到自己没洗干净的废片 发黄了就用这个了,没有用放大黄镜,胶卷我用的是pan400。
希小皮_ASUKA✨:@吃土豆的人关注你很久了,从微博时代延续过来的!对你的片子真是过目不忘。我的问题是,你现在每天都拍吗?怎么保持一直拍下去的?一卷的出片率多少?会有拍完后觉得不行,过几年看又很喜欢的照片吗?
吃土豆的人:我现在大概一天拍1卷半 ,没有怎么刻意保持 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事可干。
佑南、NicKLe:一天一卷半!!一个月45卷!!!
舒大仙:一天一卷半!!!
吃土豆的人:最近出片率高点 最低的时候100卷出一张 ,高的时候一卷里有四五张
泥巴的遐想:@吃土豆的人黄京老师你好,怎样寻找属于有自己风格的照片,请问您是如何做的呢
吃土豆的人:狂拍,你自己会告诉自己喜欢什么,自然就引导到一条路上了
Noctilux:相当同意!
henry wang:豆大师的作品多带有一种彷徨 不安恐惧 宁静 思考,这种作品是和你的性格有关系吗,或者说它们会改变你吗?
吃土豆的人:我感觉每个人看我的照片都有不同的感觉 看到什么取决于你自己怎么样 估计你挺彷徨的
舒大仙:这个我认同
吃土豆的人:照片最好像一面镜子 看到的是自己
东方:请问土豆目前还是保持一直以来的风格吗?
吃土豆的人:我想改都改不掉啊,但最近有点改变,风格这东西 是两面性的
:@吃土豆的人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摄影师?推荐几个你喜欢的摄影师吧还有你的灵感一般从哪来?
吃土豆的人:我以前最早喜欢马格南 后来讨厌马格南 然后喜欢斯鲁本 山本昌南 现在讨厌一切职业摄影师的照片,现在喜欢普通人拍的照片,大部分职业摄影师受风格所限
本群最穷的Timo:@吃土豆的人你能举例列几张你喜欢的普通人的照片么?喜欢的原因。
吃土豆的人:有一个是一个历史学家捡垃圾捡了20年 捡到的照片,编辑成书,看了非常震撼,但感动得一塌糊涂,普通人家里的那种纪念照片,去海边玩啊,生日趴啊,儿女啊 之类的。有你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有感觉 ,那是因为有一种记忆似的东西,就是有人类的某种集体记忆,就能打动人
东方:照片上记录的东西已经不可挽回的消逝了,唯一能证明曾经的存在就是这被随意丢弃的照片,因为无法挽回而伤感,因为消逝一直在继续而无奈。
M:请问你觉得照片一定要获奖才有意义吗?
吃土豆的人:我也没想着会得奖啊,以后估计也不会参加比赛了,毕竟客观因素太多,拍照纯属娱乐。
强尼走路中:对于你,最初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驱使你一直在拍摄?
吃土豆的人:刚开始拍照是幻想可以泡妞,拿个炮多帅哈哈,现在发现用徕卡会吸引无数的汉子,哥们相机不错”......
:@土豆的人有没有拍腻的时候中断过拍摄?
吃土豆的人:拍腻过,但是拍腻那段时间后来想想其实是对自己不自信了,看着别人都变,我没变,后来恢复自信就好了。
亚洲: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
Matt:我记得有个传说~豆豆大学第一次参加群p活动。看了一会默默走了。然后下次就拿着leica去拍。
吃土豆的人:不是传说,是高一的时候,跟着pocop了几次
刘展耘:@吃土豆的人 为什么選用Leica创作?
吃土豆的人:记得高一的时候,在学校阅览室 ,看见了@中性灰写的一篇徕卡的文章,卧槽!这么帅!一定要买徕卡!
主持人:刚才说到风格,豆豆再发一组近期的作品吧

主持人:最近的片子感觉风格有所变化 有趣的成分少了些 一些模糊的,空的墙面之类的多了起来,这是风格的变化?还是?
吃土豆的人:最近性冷淡,还有就是看了普通人照片的影响,想摆脱框框
LEI:感觉新组更有空间感了 更追求水墨层次趣味
吃土豆的人:是啊 所以找了个画国画的妹子
daning:感觉片子很静,但看看确有嘈杂的感觉
吃土豆的人:不知道哦 这组还在拍 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想尽量脱离职业摄影师的感觉。
卡迪:如此大量的胶片拍摄,你怎么管理你那些底片,还是只保留扫描后的电子版本?
吃土豆的人:问得好我也还在头疼,现在拍了4300多卷,只整理了1800
极端闲人(何雄):@吃土豆的人你的视觉和影调 貌似有些忧愁和怀旧,很静 也很动!又躁动和可以说说创作情怀吗?
吃土豆的人:嗯,我觉得跟我个人有关系吧 见过我的人都知道 我不怎么说话 动作也很慢但其实我听摇滚 玩吉他,当然古典也听,也是个小号手,总结一句就是 闷骚。
鹤总:请问亲爱的土豆哥,量变一定会引发质变么?我发现很多人拍了大半辈子,除了数量惊人的工蜂式快门模式,似乎其他很少有可取之处,这是不是说关键还在那1%的天赋?没天赋的(比如说我)怎么拍也成就不了?
吃土豆的人:无可否认必须要有天赋 ,我觉得呢,这个天赋不一定是与生具来,其实很多人都有,但就是被地上有钱捡吗?!这样的话抹杀了很多人的天赋。很多东西在不断成长中也被抹杀了
-Han:实我觉得前面的内容就可以回答鹤总的问题。我觉得拍照这东西,情感总是大于天赋的好。
鹤总:勤能补拙,但补不了笨,笨的话,啥努力也白搭。
韩冲-Han:我们的家庭照片,其实也都是好作品。
ru jian :土豆在量上给我们上了一课不努力 啥灵气也是个蛋
吃土豆的人:勤奋和天赋都要有
守仁:木有直觉不叫艺术,而直觉就是天赋。但是摄影很特殊,它不是纯艺术,所以不一定纯靠天赋。
男密碼人 [[[Nicky]]]:匆匆忙忙的看了@吃土豆的人的片,感觉片中表现的空间和时间有一种吸你进去的力量,我从来看其他人的片没有这感觉。我的第一次就给你了!这是你要表现的内容吗?还是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吃土豆的人:我女朋友就是这样被吸进来的哈哈。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如果你喜欢我们的作品和风格请关注并分享~
赤裸裸广告:最近很多朋友咨询怎样加入Leica Artist CN,今天再介绍下,Leica Artist CN是微信群,所以没有群号,现在所有入群都是邀请制,如果您想加入我们一起疯狂,请发送10张以上徕卡拍摄的作品(小图既可)到 [email protected] 并注明使用器材和微信号,作品不错的话会有专人给您发送邀请。现在投稿的的朋友较多,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会严格筛选,一周统一加一次人,并为新朋友在群内准备小的欢迎仪式,如果您喜欢我们分享的内容,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Leica Artist C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