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公众号“虹姐说”(hongjieshuo123)
作者:虹姐(留美10年,芝加哥大学MBA,CFA Charter holder,现在芝加哥从事投资分析工作。)
我最喜欢的演讲是乔布斯在2005 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做的那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他讲了三点,其中一点我印象很深,叫做connecting the dots,大意是乔布斯上大学的时候,一时兴起去上了一门跟专业完全不相关的书法课(calligraphy)。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上这门课纯粹是浪费了时间。
但10年后当他在设计第一代苹果电脑的时候,他在书法课上学到的那些如何让字体更漂亮的原理就突然全浮现了出来,他把这些都融入了苹果电脑的设计里。
偶然之间做的事情,在若干年后却由点连成线,发挥了大作用。这个道理我觉得用在求职再合适不过了。
求职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是今天参加招聘会,明天就能拿面试,后天就能拿offer。
求职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积攒你自己的dots 的过程,不知道哪条路能走的通,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去尝试,播种自己的dots。
说起来轻巧,但其实这个过程会是很苦逼的,因为就像乔布斯说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你在事前是看不到未来到底哪些 dots 会连接的,所以你只能埋头不断的播种 。
即使播种到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能放弃,要相信有一天这些dots会连接,真的能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为什么一上来就扯这些虚头八脑的?因为这正是我当年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在美国找到工作的真谛。
一、
2007年大学毕业,我拖着三个大箱子来到了芝加哥,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我的大学过的十分浑浑噩噩,毫无规划。
大四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手头要实习没实习,要GPA 没GPA,勉强申请到的美国一个非名校的金融硕士项目成了唯一的出路。
大四幡然悔悟,我发誓出国读研一定要提早规划,提早行动。
憋着一股劲的我,看准了两年后即将毕业,把目标牢牢锁定在找到一个暑期实习这件事上。
找实习需要一份过硬的简历。我当时的简历如同中年秃顶般稀稀疏疏没几行字,拿去找实习实在是辣眼睛。积攒经历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
很快,我“讨”到了我的的第一份校内工作。
一个金融系的教授在做一个研究项目,我听说后眼睛一亮:送上门的免费劳动力帮他做研究他总不能说no 吧?
大概是没见过这种架势的,在我的强势表白下,教授居然真的答应让我做他的research assistant。
当时我不知道,这个自己讨来的连工钱都不给的校内工作,成为了后来在美国找到工作练成线的第一个dot。
三、
做了两个月后,这个教授推荐我加入一个叫做CFA Society of Chicago 的组织,说这个组织有很多业界的活动会对我有帮助。
通过教授的介绍,我咬牙交了200刀的会费,作为学生会员加入了这个组织。
这个看似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件,却成为了我找到暑期实习的第二个dot。当然,当时的我还是不知道的。
四、
成为会员之后,我马上把这茬给忘了。那个时候已经是1 月份了,自9 月起已经海投了5 个月,没有任何收获,开始有点方了。
无意中,我听说一个同级的中国朋友,跳过海投,直接发邮件联系公司负责人介绍自己,居然拿到了好几个面试,最后成功找到暑期实习。
欸?原来还可以有这种操作啊?生撩陌生人原来这么有效啊!那我也可以啊!
可是到哪去找公司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呢?要知道,那时候LinkedIn还没有普及呢。
这时候,那个已经被我抛在脑后的CFA Society of Chicago 突然被我想起来了。
这个组织除了搞业界活动之外,还给所有会员提供一个会员联系列表。
我开始研究这个名单,挑出了在我感兴趣的公司工作的三四百个会员吧,开始毫无人性地大规模群发邮件。
效果如何呢?如你想象,95%的人都…完全没有任何回应。
还真的收到过几个没有任何征兆的电话面试,因为没有经验,接电话的时候都是从头到尾懵圈,挂了电话就知道今生缘分已尽。
蓝瘦,香菇。也会不甘心的想,如果再给我打一次电话,这些问题我该怎么回答。
所以,你问怎么提高面试?
我说你去看哪本书哪个网站,都不能解决问题。
真的要去不断面,不断失败,才是最有效的。因为真的失去过,丢过人,你才会憋着一股气的去开始想怎么提高。
五、
群发邮件一个多月以后,我的转机终于来了。
我收到了一封来信,公司是芝加哥很大的一家金融公司,部门不详,工作内容不详,这个经理说他们部门正在考虑招一个实习生,做XX产品,问我感不感兴趣。
感不感兴趣?!您是在搞笑么?我都这份儿上了必须感兴趣啊!
于是我屁颠屁颠的回复了,之后几天都没下文。
不过经历了之前那些失败的电话面试,这回我学精了,知道HR 的电话随时都可能来,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一个星期之后,我果然接到了HR 的电话。手还是抖的,但是因为提前准备了,这次回答的靠谱多了,挂掉电话之后第一次有了可能还有戏的劫后余生感。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HR 的on-site 面试邀请,时间在一个星期后。
那时候已经是4月了,这个面试机会再错过就真的没戏了,不成功便成仁。
怎么办?拼吧!
这一个星期,我好像把所有课都翘了,把自己关在一个study room 里,把网上搜集到的面试常见问题全部列出来,一个一个的过。
我大概准备了10 几个自己的经历,每个经历都按照一个个STAR(Situation,Task,Action, Result)的框架,提前精简,把每个回答控制在2 分钟之内。
不知道怎么说地道,就去Google 查,让Career Services 帮忙改。
答案整理好了写下来,记住关键词,开始对着墙一遍一遍的说,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说吐。
六、
一个星期之后,我去参加了我在美国的第一个on-site interview。
不能说自信满满,但兜里揣着反复操练过的10几页各种问题的回答,至少心比较踏实,所以人也相对放松,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更自然。
回复我邮件的原来是招人的老板,他是最后一个面试官。
他告诉我他觉得我发邮件找实习这件事让他很欣赏,他还告诉我这个实习的职位在我发邮件之前是不存在的,他只是有一个想招一个实习生的想法,但还没来得及落实,是我的邮件让他最终决定把这个职位确定下来。
我当时就觉得我大概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
一个星期之后,在金融危机不断发酵的2008 年春天,我拿到了这个夏季实习的offer。
那时候我到美国整整8个月,我也整整努力播种了8个月的 dots。
直到那天,我播种的所有dots 中,终于有一条连成了线。
回头看,如果当初不是我去尬聊金融系的教授,也就不可能成为CFA Society of Chicago的学生会员,也就拿不到那些金融公司里工作的人的联系方式,也就没办法去群发邮件要实习。
没有我的邮件,我的老板也不会想到去把这个实习的职位落实,我也不会有这个面试的机会,这个offer 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通过这个实习,我最终把握住了一个内部转正的机会,一年后拿到了一个全职工作的offer,为我在美国的求职之路画上了一个句号。
七、
为什么我们觉得找工作这么难?因为我们当惯了学生,习惯了清晰的线性的前进轨迹。
上了这个补习班,做了这本习题册,考试分数就能提高;
学了钢琴奥数芭蕾舞,高考就能加分;
进重点小学才能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一步步按部就班,觉得自己一路都在努力,但是是努力做所有人都做过的事情。
但一旦你走出校园,你会发现,生活不是这样线性的,不是做了一二三就一定能到达四这么简单。
你只知道你现在在哪,你要去哪,这中间没有设定好的路,需要你自己去播种dots,connect dots,去想办法到达。
找工作如此,找到工作之后如何规划职业发展更是如此,都需要自己有探索的能力,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对未知不确定的容忍能力。
越早适应,你越早变强大。
八、
所以,你问我要不要出国读书?我还是觉得应该出国。
不光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设想如果当年我被保研了,研究生这两年一定也是浑浑噩噩的过,一定没有在美国这般锻炼成长的快。
如果不是在美国为了找实习找工作这么拼过,我可能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兼顾上课校内工作找实习准备CFA 做志愿者这么多事;
如果不是为了准备面试,我也不会有耐性坐下来把自己的经历一遍一遍的整理提高,像美国同学一遍一遍的讨教地道的说法,英文水平也不会在短期内有了质的飞跃;
如果不是积极参加各种求职宣讲,我也不可能迅速了解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以及职场的各种规矩;
如果不是为了找到自己优势最大的领域,我也不会逼自己去不断思考自己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对自己的了解也不会更深一层。
没有这个远离父母孤身一人只有梦想的环境,也就不会成就一个更强大的自己,不会成就一段为自己为梦想拼尽全力的青春。
2017年是我来美国的第十年。在这个十年即将结束的年末,谨以此篇纪念我十年前开始的那场奋斗。
十年后回头看,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是破茧成蝶的过程。
那是第一次为了自己的人生,一个人全力以赴的战斗,没有考虑后路。
感激自己懵懂间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却通向了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并回复相应编号
41】-《为什么总是外国人来纪念我们的大师?从周有光刷屏谷歌说起》
40】-《Google说这是2017年最常被搜索的一个字,不觉泪目》
39】-《留学生找工作:教你面试怎么穿,这些Dress Code你了解吗?》
38】-《招聘季都过去了,你才和我说要找工作?| 内含求职大礼包》
37】-《海归潮真相: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国,回国的大多都后悔了》
36】-《家境一般该不该出国留学?》
35】-《一个老留学生的自白》
34】-《我负责招聘:说说这几位面试失败的中国留学生》
33】-《深度 | 2017美国各专业就业难易分析》
32】-《训练自己30秒内回答任何难题——麦肯锡的黄金工作守则》
31】-《会点菜的人,社交不会太差》
30】-《没事别想不开去留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