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候会很奇怪,父母越希望他做的事,他却越不想做,而父母越不允许他做的事,他就越想做。我们一心希望孩子热爱阅读,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把孩子推到另一个极端,使他厌恶阅读。
比如说有的父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要求孩子必须每天完成多少量的阅读,那孩子因为这种强迫性的阅读而感到痛苦,就谈不上对阅读产生兴趣了;也有的父母不断给孩子讲道理,想说明阅读对孩子的人生有多少好处,在阅读这件事上寄予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带有功利色彩的说辞,孩子便也会对阅读产生压力和恐惧;还有的父母可能羡慕其他孩子热爱阅读,总是向自己的孩子说谁谁谁爱读书所以作文写得好,批评自己的孩子不爱阅读时,孩子因为被比较与批评,自然会对阅读一事产生厌恶。
在我们做好了可以助推阅读爱好的方法,为孩子制造阅读所产生的成就感外,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相反的方法刺激孩子热爱阅读。
比尔盖茨童年时经常因为过于热爱阅读而忘记了需要做的事而使父母很抓狂。有一次他们一家准备出门旅行,所有人都已经收拾好行李上车准备出发,却发现比尔盖茨不见踪影。
一家人在屋子里翻遍,最终在地下室找到了比尔盖茨,他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完全忘记了要出门旅行的事,也没有收拾任何行李,惹得父母十分生气。但父母的这种生气也使比尔盖茨陷入了阅读的漩涡难以自拔,当孩子陷入阅读的世界以后,他就打开了通往现实世界的所有窗口。
我姐姐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妈妈吩咐她要完成某件事然后出门去了。结果两小时后妈妈回家来,发现姐姐仍然捧着一本书在读,完全忘记了妈妈交待的事。妈妈为此非常生气,扬言要把姐姐的书扔到灶里烧光,姐姐后来回忆说那是她唯一一次与妈妈发生激烈的冲突,因为妈妈要烧她的书。
而在我小时候,比我大十一岁的姐姐经常因为给我买书,给我讲故事而遭到我妈妈的谴责,妈妈认为她带我读闲书耽误学习。但这些批评却使得叛逆的姐姐对书越发热爱,甚至到达痴狂的地步。
在九十年代初她有一段时间生活困苦,却舍得花一百元去买一套精装版的《三国演义》。而读书成为姐姐人生最大的成就与寄托,让她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姐姐给予我阅读的作用力,以及妈妈反对我读闲书给予我的反作用力,都促进了我对阅读的热爱,使我也成为爱书之人。
因此,我在给予孩子阅读的作用力,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取成就感的同时,还会注意掌握反作用力的运用。当然这种反作用力并不是像我妈妈那样批评甚至跟孩子产生冲突,而是巧妙地运用界限。
比如给予孩子一些不允许阅读的界限,像吃饭时不可以读书、坐车上时不可以读书,到点睡觉了就不能再读书等。我有与孩子一起睡前阅读的习惯,像我家孩子八点要睡觉,我会要求孩子七点半之前得完成各种洗漱工作,然后我们一起阅读半小时。
我们也做过约定,如果孩子在七点半之前没有完成工作,那当晚的睡前阅读就得被取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得到与失去两者的选择中,会更在意可能会失去的东西。如果有人对我们说跟我们玩扔硬币,如果我们猜对了会给我们100元,如果我们猜错了那我们就得给对方100元。
这个游戏中猜对与猜错的几率其实都是50%,但如果你跟别人玩这样一个游戏,大多数人会选择不玩,尽管有一半的几率可以赢得100元,但人们普遍更重视的是不想失去100元,我们对失去的敏感度会明显高于对得到的渴望。
回到我姐姐的例子,如果我妈妈没有说要烧掉姐姐的书,而是告诉我姐姐如果她完成了工作就奖励一本书,那可能那本奖励的书对我姐姐来说吸引力并不算太大,她需要权衡书的价值是否会比她的付出价值更高来思考是否接受这种奖励;而可能被烧掉而又没被烧掉的书却会被姐姐视为宝贝,死活不愿失去。
因此,当我作出如果没有完成洗漱工作当晚的睡前阅读就会被取消时,孩子们因为不想失去睡前阅读的时间,于是会很配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并感觉接下来的半小时阅读时光来之不易,而学会了珍惜和享受它。
每次去图书馆,尽管借书的最高上限是15本,但我只允许孩子每次最多借10本,孩子带着一种遗憾挑选图书的时候,却能更珍惜这10本书,在一周内快速读完,盼着下周可以去借之前没法借的书。
有一段时间宽宽沉迷于读一套叫《Captain Underpant》的书,请求我购买被我拒绝了,我要求他去图书馆借。但图书馆借书的人太多,他每次去的时候那套书都被借走了,于是他频繁地要求去图书馆,终于有一天借到了那套书的其中两本,他如获至宝,一周内反复阅读了很多遍。
世间万物都有过犹不及的规律,家里如果有太多的书作为摆设,孩子便体会不到书的宝贵。适当地对阅读进行设限,定期把一些书藏起来,偶尔拿出一两本给孩子制造惊喜反复阅读,反而会加强孩子对书的珍惜之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孩子航行的过程中,助力可能会成为动力。
积极教养
想申请加入“积极教养亲子教育群”
了解美国育儿技巧,探讨育儿经验,
请添加宽宽妈妈个人微信
长按添加宽宽妈个人微信
回复“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