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过潜意识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可以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说,一个男人看见一个漂亮的女人,他的本我说“我要跟这个女人上床”,这个本我就是指人的动物本性,也包含人潜意识自带的肮脏或黑暗面比如想随地吐痰等;但他的超我就跳出来说:“不行,你这流氓,你不能这么干,这样会惹麻烦的。”超我是人潜意识中代表文明、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的部分,用强硬的方式制约着人潜意识的黑暗面。
而在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正吵得不可开交时,自我跳出来说:“别吵了,你可以去追这个女孩,跟她结婚,这样你就可以跟她上床了。”于是本我和超我都靠边站,该男人通过自我的潜意识,完成了一件让他从此变得幸福美满的事!
01
这一看,自我是人体内一个自动调节人的动物性与文明之间的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的“自我”缺失,那可能会出现“本我”过于强大,动物性高于道德性,于是人便可能会成为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或违反道德社会规范的人,如上例中的男人可能会成为强奸犯。
“自我”的缺失也可能导致代表着强道德体系的“超我”过于强大,“本我”中的一些原始欲望被压抑着无法实现,成为抑郁症患者,或者成为一方面被原始冲动困扰另一方面又强烈自责的人格分裂者,如上例中的男人,可能就会成为性冷淡者、抑郁症患者、人格分裂者等,他们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自我”的爆发,例如自杀或者报复社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比如说有的孩子爱吸允自己的手指,甚至会较大的年龄仍然保留着吸允手指的习惯。
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母亲乳房的依恋在婴儿时因为断奶过早、母爱缺失等原因而没得到满足,于是他们用咬手指的方式来替代吸吮乳汁的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作为父母可能会经常提醒孩子不要把手指放进嘴里,告诉他那样会有细菌等,但孩子的“本我”就是需要吸允手指,他的“超我”却因为父母的不断提醒强化而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以至于他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吸允手指而感到痛苦自责,却又无法战胜本我,于是一边自责一边忍不住要吸允手指,逐渐形成分裂人格。
父母的不断提醒唠叨指责替代和阻碍了孩子的“自我”的形成,孩子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我完善体系,也就丧失了用“自我”来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所有的不断提醒、批评指责、唠叨、打骂、贴负面标签等教育方法,都是一个不断破坏孩子自我的过程,让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发自内在力量的解决问题机制,而任由本我和超我逐渐撕裂自己的人格。
图片来源:网络
欧利维亚从小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她的母亲用非常系统管理的方式,对欧利维亚的衣食住行作了严格的规定,欧利维亚只能按照母亲的安排去完成所有任务,如果欧利维亚没有按照母亲的规定做,母亲会觉得她的规则遭到破坏而非常狂躁。因此欧利维亚从小学会了只要按照母亲的详细规则办事,她便能获得安全。
欧利维亚长大后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她发现她开始去规划孩子的人生,认为孩子只要按照她制定的规则完成任务,便不会有带有风险的人生。于是她为孩子谋划一切,包括决定孩子该吃什么穿什么,孩子该上怎样的学校选择怎样的专业。从小热爱飞机的儿子在报考大学时希望去学习飞机工程,但欧利维亚认为飞机工程不容易找工作,于是要求儿子报考计算机。
儿子从小在欧利维亚的规划中长大,习惯了服从母亲无风险的人生设计,于是乖乖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但欧利维亚很快发现儿子在大学里并不快乐,甚至流露出厌倦与抑郁,对学习的抵制让欧利维亚十分担心。
当我在课堂上讲述了我们对孩子“自我”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时,欧利维亚很感慨,她觉得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因为母亲的过度规划而失去了“自我”,而自己也同样用母亲的方式剥夺了儿子的“自我”,以至于儿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因此,“自我”在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方国家包括中日韩印等的教育方式,多崇尚“超我”的实现压制“本我”,家长、教师、学校或社会意识替代了孩子的“自我”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从小被告知,我们不需要特别,我们只要按照固有的发展规律,努力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我们“本我”中追求的东西,如金钱美女地位权力等,都会实现。
图片来源:网络
西方教育大多崇尚“自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可以追随内心,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于是作为大学教授的爸爸可以允许孩子辍学成为扫烟囱的工人,并在各种高级派对上向精英们推荐他的儿子,介绍他是“最专业的扫烟囱者”。
这种自我实际上是在为孩子们从小就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并为他们成长后实现独立自主解决生存及生活问题承担家庭或社会责任等奠定基础。
想起一个真实的案例:
汤姆正在办公室开会时,接到了15岁女儿劳拉的电话,劳拉在电话中略带紧张地说:“爸爸,有一件事我需要你的帮忙。”
听出来女儿遇到了麻烦,汤姆离开了办公室到走廊上接听女儿的电话。
“我的男朋友莱恩让我今晚到他家去过夜。爸爸,我很想去!但我也很害怕!”劳拉紧张地说。
汤姆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大吼一声“不准去”,他知道他女儿的“本我”(想去的冲动)与“超我”(道德约束与对未来的担忧)正在剧烈地斗争。于是他说希望能与女儿谈谈,让女儿中午在学校外面的餐厅等他。
图片来源:网络
一起午饭的一小时内,汤姆没有跟女儿提到是否应该去男朋友家过夜的问题。他只是简单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有过错误的决定,也有过懊悔与遗憾的往事。
最后,汤姆对女儿说:“如果你今天做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将来想起来懊悔,那你得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过无论你作出怎样的决定,我对你的爱永远不变!”于是汤姆拥抱了女儿,离开了。
晚上汤姆怀着万分紧张的心回到家中,看见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的一刻,汤姆全身释然!
他知道,中午一小时与女儿的真诚对白,唤醒了女儿强大的“自我”,女儿理智地解决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积极教养
想申请加入“积极教养亲子教育群”
了解美国育儿技巧,探讨育儿经验,
请添加宽宽妈妈个人微信
长按添加宽宽妈个人微信
回复“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