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讲一个我的朋友瑞瑞的故事。
瑞瑞最近放弃了她在美国多年奋斗而得到的亚马逊营销经理职位,决定自己在美国创业了,全心全意做互联网教育平台职图CareerTu.com和自媒体美国实习快报、并兼时尚电商Teelyes.com的投资人。辞职的时候她发微信跟我说“看到了你义无反顾的回国文章,我也决定去试试”。
读完她的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是激动不已的,所以立马让她给我开了白名单,同时也开辟了这一个新栏目《Keke和她的奇葩朋友》,我希望能够记录更多周围的奇葩和她们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和瑞瑞的相遇
同是不安分的斜杠人
初见瑞瑞的时候是2013年左右,当时我正在美国做一个“帮别人找工作”的小创业项目Mntors,是一个市场平台让导师可以按时间收费自己做职业咨询的时间(当时国内在行正巧也刚刚开始)。
当时瑞瑞在做一个非常类似的项目,叫职图CareerTu,更多是一个媒体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培训等机会。
所谓臭气相投,我俩立马就勾搭了起来。我俩都是斜杠营销人业余喜欢捯饬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平时还有一份正业。不同的是,我做的是品牌营销,她做的更多是数字化营销。
我俩见面约了个咖啡,当时我还不太懂数字营销,更多是品牌营销和新媒体,她跟我说了半天各种SEO、转化率等等,她还提到她看过的各种书比如Eric Schmt的How Google Works和聊过的各种人。约2个小时的唾沫横飞和针锋相对后,我断定,这个女生和我是一种人,爱折腾又敢于在常人找不到的途径杀出一条路的人,而且有一些不服现状的强势。
在那以后,我俩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我从MK辞职去硅谷支付宝做市场运营,很大程度也是被瑞瑞影响。在她身上当时我明白了我对互联网营销、运营、数据分析如此的欠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们俩分别之后,我从MK搬去了硅谷加入支付宝开始了互联网营销、又回国加入衣二三。瑞瑞离开了她的公司加入亚马逊,现在又辞职全心投入她的互联网教育平台职图CareerTu.com。有时候回头看,路上遇见的许多人,都潜移默化会给你带来许多意外的影响。
从找不到工作到成为亚马逊的营销经理
她的不同从她的第一份实习就能看到
瑞瑞毕业于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一个不知名的小学校,而且读的是建筑专业。后来在罗切塞特大学念了Marketing的master。在美国做营销,其实最难的就是拿到第一份工作
其实毕业以后她一直2-3个月都没有工作,因为美国OPT签证失业只允许3个月,所以她决定找一份实习,并愿意接受无薪(UNPAID)。
她网申申请到了三家公司,本来都是无薪的,但他们都当场想要给她发offer,她说“她要想想”的时候其中一家广告公司提出,你可以马上开始在我们公司做实习,我愿意支付工资,三个月试用期后可以转正。
瑞瑞实习的第一家公司
右下角戴眼镜的亚洲女生就是她
但她和其他实习生产生了差距的时刻,是在一次CEO的提案。
有一次,公司的CEO去给联合利华做提案的时候,联合利华的品牌经理对方案很满意,但要求他们公司提供消费者数据。他们的公司并没有任何数据,CEO急的团团转。这时候作为一个小实习生的瑞瑞,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主动开始想起了解决办法。她的Master专业本来就是市场研究,她想起了自己当时在学校的时候用过一个收费的数据库叫Experian Simmons,里面有很多大品牌的消费者数据,于是她主动熬夜做了联合利华那个品牌的消费者数据、偏好、消费习惯等所有的数据并自己设计成立和公司风格统一的9张PPT,第二天送到了经理的手里。
第二天经理看了,果然眼睛都亮了,总部从来没有给过他们这么全面的美国消费者数据, 他马上把资料发给了负责联合利提案的CEO。第二天,她被CEO召唤一同去做了提案,并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回来的路上,她提出建议让CEO在公司建立消费者洞察团队,CEO很是犹豫,说这笔支出很难被总部批准。瑞瑞提出自己愿意用数据库免费给公司成立消费者数据团队,并用结果说话,这一个免费的午餐没有人不会接受。CEO欣然接受了并决定让她来主导。
瑞瑞待的第一家公司,最右是瑞瑞
久而久之,她的结果让她成为了公司一个有价值而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洗之前”实习生”的印象。她从懂得职场中找到了公司上级的痛点、用自己的独特价值开辟一条路,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和承担责任,同时最大化降低对方的决定门槛
瑞瑞Linkedin上的工作经历描述
她的两大特点:主动开辟数据分析能力,后来也带她一路走上了一条她独创的道路,继续拓展了多个数字营销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在职业规划上,她在Linkedin上也多次搜索优化自己的档案,让她能更好的被发现,最终将进入亚马逊做营销经理的大门顺利的砸开。
好不容易拿到了知名企业营销经理和高薪的职位的她,却近期选择了辞职,这的确让我不解。2018年1月她写下了一篇《我为什么放弃用五年从unpaid intern奋斗到的Amazon营销经理职位》,她回首了过去。
我为什么放弃用五年从unpaid intern
奋斗到的Amazon营销经理职位
作者:Ruiwan Xu

二次编辑:doriskeke
2017年是我来美国的10年, 也是自己自我沉淀和转型的一年。
2012-2017年,我用了5年,建筑转专业到互联网营销,从广告公司Unpaid intern(无薪水实习生)奋斗到亚马逊产品营销经理,演绎了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
2017年,用了5天决定从亚马逊辞职,一切归零的去做我热血了5年的创业事业。
刚出来的那周就有不少小伙伴们,私信说很期待我的“辞职文”,那几周心里和脑子都很乱。特别清楚的记得辞职后最后几天,开始轮流和公司的同事大佬喝咖啡,还有人替我可惜,说我是“leave money on the table”。这句英文说的太形象,把钱留在桌子上。确实也是,我加入亚马逊的时候股票$200, 辞职的时候股票$1000,走的时候还有不少没拿的股票。但是这两年半在一个市值翻5倍的公司,自己做的项目给公司带来了增长,是一辈子难得的经历, 让我更清楚了我要的是什么
辞职这100天来,我干过让自己最爽的一件事就是,去了一个创业酒会,有个年少气盛的风投项目经理,也没太问清楚情况就开始挑战说,我们做的事儿不是很有想象力空间。实在听不下去了,我终于跟他说“小伙伴,我也没说我要找你融资呀。想象力空间这事本身就是一个潘多拉盒子,互联网这个行业发展飞速,产生了很多就业机会,我们先专注这一块。再说要不是相信这个项目,我也不会一做就是5年,现在也不会放弃十几万美金年薪,还有翻了5倍的亚马逊股票以及正在办的绿卡, 坐在这儿听你BB。” 说的他一脸懵逼。
创业其实挺难的,尤其是还有一些愿意打击你的风投和天天问你什么时候上市的亲戚朋友。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小菜鸟”(瑞瑞之前有一个账号叫小菜鸟),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得Stay focus(保持专注)
瑞瑞本尊
这100天,职图学员也增长了4倍。亚马逊的核心精神教会我的是customer obsession(用户至上), 我们的学员有去了Google, Uber, Oracle, Amazon,京东,阿里,欧莱雅等,有的工作了两年还回来当导师,看到这些,我比拿到风投还开心!产品为王,我们自己要先提高核心教育产品的教学质量,职图这个项目才能做下去。没有好的产品和稳定的盈利模式,拿到了风投也只是多了些钱烧,钱花完了就没了

现在的选择,5年前早已埋下伏笔

2012年初,我去了波士顿的一个招聘会, 意外拿到了A&F亚太培训经理的职位。当年的A&F的肌肉颜值男真是风靡一时,那个职位是俄亥俄州总部培训一年后,派回中国帮助他们拓展亚太市场。我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之后能找到更好的offer,这才是第一个,就放弃了,可能也是潜在心理觉得美国还没呆够吧。
后来又顺利通过校友介绍,拿到了NPD Group的offer。不过却因为OPT开始时间写的太晚,不能开始工作,offer被活生生收回。后来就处处求职碰壁。
最终加入英国的一家广告公司TLC Marketing, 从无薪实习生开始。在实习期间,跟CEO创造机会的一次电梯偶遇,我抓住机会跟他提出了消费者行为对于创意广告的重要性,拿到一个去联合利华一起提案的机会,最后通过一系列坎坷终于成功转正,加薪,还说服公司给我办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H1B(美国工作签证)。
2014,我去了径点科技,Jersey city一家B2B科技公司, 那时候公司刚在高盛拿到九千万的风投,正是要大力发展增长营销的时候。其实这次跳槽是最难的一次,也是我进入科技行业最好的过渡。2013年底,我感觉到广告行业有些变化,不再是“广告狂人”时代的纯靠创意吃饭。数字营销在崛起,甲方都更加希望可以精准投放线上广告。所以我想跳出这个行业,开始积极的修改LinkedIn,可能因为跨行业求职,我还想升一级,所以跨度较大,电话面试了很多,都没了下文,只有最后两家让我去onsite面试,一家是奥美的高级分析师、一家是径点科技的分析师平级跳槽,还好都顺利拿到offer。
当时我非常想去奥美,因为名气大又升职。后来跟一些业界大佬取经后,觉得去奥美并没有跳出广告公司, 去甲方空间更大。于是有了这个我职场历史性的跳槽,跨入了科技界。虽然平级跳槽了,好在去了6个月做出了一些成绩,就破格升职成了营销分析经理。
2015年,亚马逊招聘经理在LinkedIn找到我,让我去面试一个用户增长经理的职位。这个机会真是来之不易。
当时我在径点期间开始接手公司的search marketing(搜索营销)和paid media(付费媒体投放), 了解到关键字的重要。所以我在Linkedin上也只针对自己想跳槽行业和职位而进行了关键字优化,这个招聘经理才能搜到我
瑞瑞Linkedin上的工作经历描述
这是最心力交瘁的一次面试,因为又是一次转型,从市场分析转到产品营销。我还熬夜做了考题,后来进去了发现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套路和考察点,好在我当时找了个已经在亚马逊的朋友取经,总算过关。于是,我加入了亚马逊有声书,负责手机端和桌面端的网站产品营销,成为团队年龄最小的营销经理。刚去的时候还被以为是同事的暑期实习生, 尴尬的我回家赶紧买一些正式点的衣服装一下。

在亚马逊这两年半

Every day is hustling(每天都在拼命)

刚进亚马逊的时候自己是一个小屁孩,感觉同事们都很厉害,尤其是同组另一个中国同事。整个有声书几百人的业务端就我们两个中国人,所以我自己很自然的就想跟他学习,看他的为人处事。他很会跟大家聊天,去搜集信息,然后整合这些信息,总是能跟大佬们提出合适的建议。作为新人,自己很费劲跟同事聊小孩聊奶瓶品种,也是尬聊。
直到跟找我进来的VP喝咖啡, 他是我面试进入亚马逊的bar raiser(亚马逊的招聘模式一个职能),他和我说,我们招你进来是看中了你的数据导向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希望你在这方面给我们团队带来进步。你如果一味的学习他人,只是成为了同事第二呀。你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同事们需要你,自然会跟你关系越来越好。真的是醍醐灌顶,也觉得松了一个口气没那么累。
我开始做自己擅长的事儿,把自己的分析能力运用到各种增长项目里,作为“改邪归正”的学渣的我还潜心研究亚马逊的各种营销工具,这样很多同事有这方面问题都来问我,就不再尬聊啦。一技之长和明确的自我认知,我也在亚马逊找到了自己的路,不再是同事第二。另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帮助其他国家大佬,培训他们的新人,建立了好的关系,虽然比较累,但是也带来了不少机会。
瑞瑞在亚马逊的时候去伦敦交流
2017年4月,刚去伦敦办公室出差回来的我,拿到了去澳大利亚外派的机会,代表有声书去参与亚马逊2018年在澳大利亚的大动作。那晚上我都没睡好觉,很想去,但是又很担心要是去了,我业余做的职图还有Teel Yes(瑞瑞的第二个创业项目)这些创业项目就都得放弃了,和纽约昼夜颠倒的时差不是闹着玩儿的。
跟几个业界大佬导师咨询了下,发现其实大家看到的职场格局都差不多,去亚马逊澳大利亚其实算是公司内部的“创业”,会比较辛苦,职场发展就可以往海外扩张发展,也是我擅长的。
其中一个导师说的特别有道理,他说:
每件事都有trade-off(取舍)。你在职场起步期可能还在探索,所以你可以工作业余做很多不同的项目,找寻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现在面临这些选择 -- 恭喜你,你进入了职场上升期。但是你要去突破了。在亚马逊也不是你朝九晚五就可以应付了,你要带新人责任也更多了,你的业余项目也已经过发展到光是业余时间不够了。这个时候你是时候去选择“all in”(全力以赴)一件事了。如果是继续混职场,你就去澳大利亚,全身心的干一番。如果是创业,那你就趁早决定,去了澳大利亚可能还耽误事儿了。” 
我觉得说的很犀利,纠结了一天,就忍痛拒绝了澳大利亚的外派,但是当时我还没决定是不是要辞职“all in”创业这件事。既然不去澳大利亚,留在美国,我还可以努力一把,争取年底升高级经理。老板说希望也很大,创业项目的话我也继续努力干,保持专注,事情会明朗起来。

因为一次登山决定离开亚马逊

澳大利亚的那件事之后,其实我是有点焦虑的,买包买衣服都开心不起来。当时怕自己选错了,后来想想职场选择本来就没有对错,两条路好好干走到底,都是一番事业。
2017年7月决定出去散散心,去挪威的“恶魔之舌”登山,22公里,我体力不算好,总共花了快11个小时。
瑞瑞登山时拍的照片
作为吃货,我爬山刚开始包里放了很多零食、水果,还有午餐肉、鱼片、鸡翅,还有拍照用的各种东西,特别重。但是觉得去一次“恶魔之舌”不容易,得准备齐全。但是几个公里走下来,发现如果要登顶,带着这么重的东西东西是不可能的,只能一一舍弃,到最后包里什么都没有了,渴了就接山里的泉水喝。算是真正身体力行了极简生活和做“减法”。
中间有好几次都觉得走在悬崖边上,过去了就能看到和后面的风景。
感觉这个体验很像职场工作,就是每一步都离登顶近了一些,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终点;欣赏沿途的风景也是在路上中不可缺少的乐趣。
登顶的时候吹着山风,坐在悬崖边上看着深不见底的峡谷想了很多。那时候我就做了决定。
其实职场也是做“减法”。从2013年起,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辞职,但总是想着自己准备好了再辞职,要不等到绿卡140拿到吧,要不等到风投差不多谈好吧, 要不等到把股票拿完吧,因为我想要的太多,我想要绿卡,想要高薪和股票,想要亚马逊,还想要自己做创业,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有道理的,我必须做“减法”。那减掉哪一个呢?如果我现在留在公司,未来可以看得到,努力升级,到高级经理,总监,VP(副总), (SVP高级副总)。但是自己出来做了,可能每一天都是未知的,都是挑战,应该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我现在都没法”减掉“亚马逊,那以后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就更难了
所以27岁这一年,我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去闯一闯。

创业没有绝对的“天时地利人和”

心里决定好了,登山回来之后就是做一些准备工作,等待合适的契机辞职可以最好的离开。回顾在亚马逊的最后一周,跟同事一一告别,真的很舍不得,SVP和CMO都鼓励我说去闯一闯,最差失败了还可以回来,Amazon jobs will be here.(亚马逊工作还会在的)。 走之前还意外拿到了公司一个奖项, 工作过的三家公司都拿过奖了,为上班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迎接2018,一起归零,开始做一个踏实的创业者,未来的路我其实也不知道,项目能否成功我也不确定,但是我知道,只要保持专注,先过好今年!非常感谢辞职这100天来帮助我们的人,很多人想着我,给我们对接资源,可能也正是他们看到来我们的决心和努力。
瑞瑞的故事,写出了一个营销人从毕业到成长期必须经历的全过程,最后总结就是以下:
  1. 职场选择跟着自己的兴趣和强项走,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2. 不断了解自己和学习钻研行业趋势,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

  3. 职场找工作就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增强自己的曝光同时,懂得优化关键字让精准的人更好的搜索到你。

  4. 与其去模仿和羡慕别人,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自然而然会得到关注。

  5. 职业初期可以选择斜杠生活,多接触不同领域,但到了成长期则更多的是抉择

  6. 职场跟登山一样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精简,你就能找到初心了。


最后最后,如果你不知道何时才是“准备好”,只要是自己心里觉得准备好了,就已经是最完美的时候。
想和瑞瑞交流,对营销、中美对比、提高自身能力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建立的中美营销圈,连结1400+中国美国的营销人互相分享营销干货、案例、互相学习成长,定期邀请营销大牛,最新营销热点抢先看。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扫下方码加入。或在我的微信后台回复“群”字查看详情。
想听更多职场故事、营销反省和中美对比报告
欢迎关注我
如果你对#中美,#职场,#为人处事,#市场营销或 #女性心理有兴趣,那你即是我的知己——在社交媒体性的这个时代,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希望分享我的点滴,解放你心中的自己。
如果你也有你的“辞职文”,欢迎发给我投稿哦!
对了,最近我正在招募我的智囊团,为我的文章、标题、选题等出谋划策,有兴趣的人填写问卷,我就会根据你的回答拉群哦,后台回复“智囊团”得到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