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就像大家看到的,最后一批90后已经迈入18岁的殿堂,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不仅是成年礼,更是一份责任。而作为90年初出生的一代,我们更要做出“90后”这群人的表率。而17年就要过去了,这是在创业圈混了五年的我本年度的最后一次发言。
不知不觉,留学生车友会已经迈过了五个年头,一路走来,也可以说是康庄大道,也可以说是腥风血雨,被撕过逼,被打过黑枪,被客户表扬过,也被批评过,参与了各类商业活动,也上过头条,销量有起有伏,团队人数也由原来的个位数,上升到了十位数,总的来说,挣扎着,在创业的海洋里活了下来。
我今天想对两类人说话,一类是关注我们的人,一类是正在美国创业的人。
---我们的故事---
我先讲讲车友会创业的故事吧,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当我11年来到美国时,身上就揣了3000美金,属于穷困潦倒的一类,没钱吧,还爱折腾,我这人不爱宅在家里,喜欢摸索新的东西,当时因为自己在国内学的是汽车制造专业,对车有些许的了解,再加上这边没车不行,我刚来美国第三天就花800美金买了一台97年的花冠,属于最早有车的一批人,于是身边的朋友,就开始拉着我一起去买车,能帮忙参考参考。
(97年的花冠,就是coroola,没有ABS,内饰布的顶都掉下来了)
当时看车很辛苦,效率也很低,平常要上课,我和要买车的小伙伴,会抽个周六(一般周日都放假),去几个车源看车,有的是私人,有的是商家,车的质量都参差不齐,大多数和描述的都有所差距,而且车况这个东西,卖家肯定不会写的很差,但是一般真看了车,才发现和描述的不太一样。

所以一趟下来,看了三四台车,一个周六没了,最后一台车都没选中。最后要么是大家都失去耐心了,买了一台不是很喜欢但是能凑合开,没什么大毛病的车,要么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有哪个很爱惜车的白人大叔,把车卖给你。
(craiglist,美国的58同城)
第二学期的时候,喜欢不务正业的我勉勉强强保住了3.X的GPA,混进了我们学校不太好混的机械制造专业,感觉自己舒了一口气,就花更多的时间在“搞车”这件事上。因为我懒,真的不想天天陪着人家东奔西跑,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还因为我穷,想着帮人家买车不如直接自己把车买好了,还能自己赚点小钱。于是我总结了一下我身边朋友会买的一些车型,自己每天花5个小时以上在找车上,最开始还是craiglist最好用,因为大多数低价好车都是来源于私人卖家。凭借着我拙劣的大学四级英语水平,硬生生从老美手里挖来好几台廉价二手车,就这样,我和我的第一个小伙伴mitch,开始了我们的卖车之旅。
(16年在某学校的展会活动,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了)
12年开始卖车的时候,整个俄亥俄还没有中国人卖车,当时也没有听说任何一个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最开始也没有公司这个概念,就是想着帮着身边的同学买买车,赚点外快,更没想过,可以不看车就买车。阴差阳错,有一次为了宣传,我把车子照片拍好,发到网上的论坛上去,有一个小伙伴泽阳通过QQ找到我(当时还不流行微信),想找我买车,我问他身在何处,他说在中部的一个叫林肯的地方,我google了一下,妈的,贼远。当时我卖的最远的一台车也就离我3个半小时,一开始我觉得拖车是不太安全的,担心拖车司机把你的宝贝车给拐跑了,所以都是“人肉”送车,说白了就是开过去,这下要给他送车,我要开12个多小时,为这个事情,我琢磨了一晚上没睡着觉。后来想想,人家诚心诚意找你买车吧,你也不好意思不招呼人家,于是咬咬牙,决定把车给他送过去,不过最后还好他给我支了一招,找了一家靠谱的拖车公司,把车拖过去了,也免去了我的皮肉之苦。
这件事情过了以后,泽阳也加入了车友会,我们就像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发现这个游戏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于是就想着怎么让外州的客户也能买到我们的车,后来就有了“在线购车”这么一说。
---“车友会”名字的由来---
后来组织规模大了一些,有了五六个人了,分工明确,大家其乐融融,想想也该给组织起个名字了吧,一开始叫“俄亥俄留学生车友会”,后来发现这个名字实在太长,有些网站贴吧都注册不了,再加上我们要把车卖到外州去,所以就把名字删减了,成了现在的“留学生车友会”。
(当时没有网站,只有一个人人主页,现在还能搜到)
13年的时候,微信慢慢火了,我也注册了我的第一个工作号,就是现在已经加满了人的“留学生车友会-欧阳”这个工作号,四年没改名。
14年的时候,销量越来越大,找我们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前一直在craiglist上找车的方式已经有点落伍了,效率低,手续也很麻烦,特别是有很多你想要的车,你找不到。很多美国人卖车都是贷款买的,付了钱以后title要等30天才能到他手里,这段时间我称为“蜜月期”,因为搞不好这个卖家就拿钱开溜了,所以基本上三天两头要和卖家打个电话落实一下,像谈恋爱似的。后来才发现,原来有拍卖行这么个东西,于是把每天5小时在Craiglist上的时间转移到了拍卖行里。进了拍卖行,就好像进了大人的世界,各种行业内幕,各种暗箱操作,拍卖行的车也有好有坏,有车况如新价格确不便宜的“处女车”,有的品相一般但是机械状况良好的“少妇车”,有三四任车主被造的不行的“婊子车”。虽说自己曾经在这个行当修炼了三四年,但在混拍卖行的时候我也踩过好些坑,有台不留神买下来的泡过水的C300,到现在还停在我们修理厂的大树下面,给自己犯的错,留个教训。
15年那会,留学生二手车这个行业突然火了,大批的留学生开始在二手车这个行业里创业,各个地区,各种新的组织,新的公司,千奇百怪的名字,层出不穷,起先我还觉得我们公司的名字和那些fancy的名字比起来太low了,留学生车友会,又臭又长,想着要改名来着,后来发现,有的时候名字,拗口不一定是坏事,辨识度高,容易被记住,这可能也是公司留存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记得当时我们最早一批开始做华人二手车的一帮人,Alex Qi,Tony,Nic,young哥等等,大家还成立了一个小微信群,讨论行业格局,以及新的竞争者涌入以后,该如何应对,可是最后也没能讨论出来个结果,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群里的欢声笑语,现在早已经淹没在各种嘈杂的信息中了。后来行业逐渐落寞,竞争对手各种栽赃抹黑,搞的行业乌烟瘴气,没有了当初那种单纯卖一台好车给客户的那种乐趣,最早的一批人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了。
16,17年,又有一批人开始加入了卖车的行列,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个行业已经过了他的黄金时期,再入局的人,就像那些高位买进比特币的投机者一样,心理觉得还能十倍增长,但是蛋糕就这么大,天花板就这么高,再想赚到什么钱,已经不可能了。
---生计 与 生活---
有人问,这个行业都这样了,你钱也赚到了,怎么还不退出呢?我想说,有的时候,你看的越清楚的事情,也就越放不下,就像谈感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对方的缺点也更透明,但是日子吧,还是要照旧。卖车这件事情,已经慢慢的由我最初为了生计而做的工作,变成了我希望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有时候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些去年、今年找我买车的客户,几年之后毕业,还能找到我帮他们卖车么。
我想我自己能够成为最后那个坚守在行业里的人,不仅是为了那些还在找我买车的客户,也为我们最初一批做二手车的先行者们,能为他们争一口气。
虽然我从始至终只待过二手车这么一个行业,但是我看过的创业失败的例子倒是不少。我这个人有点悲观,不喜欢研究别人创业是怎么成功的,老是喜欢琢磨人家为什么失败。失败和成功一样,一个人成功,可能有很多优点、一两个闪光点和一两次把握住了的机会,失败的人总是有一些坏毛病、一两个致命的缺点,最后行业动荡要了你的命。具体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看看吴晓波的《大败局》。
(《大败局》---吴晓波)
创业五年,就像马云说的那样,100个企业,95个死的悄无声息,有4个,在你眼皮子底下死掉,还有一个活下来。
我看到有些和我同时期创业的人放弃了,我看到有些在我创业途中开始创业的人也放弃了,我也看到有些刚起步的、踉踉跄跄还在挣扎的;所以我想说创业就是一遍一遍试错的过程,有的人知道错了,改了,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错,就挺着,有的人不喜欢认错,就放弃了。
创业不易,贵在坚持。
最后,18年要来了,我希望无论是创业成功的,还是创业失败的人们,都能从中得到点什么,无论是钱,还是经验,获得了,学到了,总比什么也没得到强。
在美创业五年,一些心得体会|给所有人的一封公开信
写在最后,
我的微信号是:superdealtop
有想聊聊创业或者二手车方面的朋友,可以加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