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能形成侧翼攻击的就是共享电动车,被踢出了战场。野蛮开城、遍地投放的打法已不可能,只能一城一城规范化投放,面对早已经铺遍了几十个城市、近千万辆单车的头部玩家而言,新入局者能搅动这一池春水的概率微乎其微。全文1350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文/王鹏
今日,交通部会同多个部门制定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首个真正意义上国家层面的共享单车新政,落地指日可待。
新政对于摩拜、ofo等行业头部玩家的影响,利好大于利空,只能让竞争环境更规范,玩家们照章办事即可。与此同时,我们从这份国家层面的《征求意见稿》中,窥得了另一个秘密:新政落地,共享单车新玩家将再也没有机会入局了。
主要原因有四个,两个是政策直接导向,两个是市场竞争间接导向。
断了共享电动车的后路
我们先来谈谈政策影响,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发现,这份《征求意见稿》也对共享电动单车表示了明确的拒绝态度,不鼓励各地发展共享电动单车。
事实上,这等同于框定了共享单车之战的战场范围,要知道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不管各家平台怎么花样翻新地造车,但基本的行业标准还是必须遵守,比如不能带人、要有GPS等。
而唯一可能形成侧翼攻击的就是共享电动车,事实上,在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经有多个共享电动车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大有从侧翼包抄单车的豪情和趋势。
这一点和网约车大战有点相似,当滴滴、uber、易到纷纷深挖快车市场时,神州专车、首汽约车主打专车市场的平台却从侧翼来了个包抄,生生地从这个千亿市场啃下一大块肥肉。
回到共享单车的市场,这也就等同于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竞争关系。看似不在一个维度,但电动车要来分蛋糕的野心却路人皆知。
日前,北京市的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已经明确了不支持共享电动车,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当时就曾预言,首都的政策对于地方政策往往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共享电动车估计凶多吉少。如今国家层面了《征求意见稿》明确拒绝了共享电动单车,算是断了其后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监管政策的细化,使得在共享单车诞生之初野蛮开城、遍地投放的打法已不可能,只能一城一城规范化投放,可能还要提前审批,面对早已经铺遍了几十个城市、近千万辆单车的头部玩家而言,新入局者能搅动这一池春水的概率微乎其微。
资本站队和单车生产力已至极限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有特别厉害的玩家入场,拿个数十亿,然后疯狂烧钱呢,也没有机会吗?共享单车不就是烧钱的战争吗?
这种疑问猜对了一半,共享单车确实是烧钱的战争,通过密集的资金累积出单车的规模优势,然后抢占用户和市场。另一半没有猜对的是,在今天的战局下,新玩家还能拿到大量的钱、生产出大量的车的概率很小。
盘点一下目前处在头部的摩拜单车和ofo,就会发现这一事实。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15年1月创立以来,摩拜单车已经累计完成9轮融资,在其投资方中,至少包含了18家一线基金,其中包括创新工场、红杉中国、高瓴资本、腾讯、富士康等;而ofo至今也累计完成了9轮融资,也包含了至少18个不同的投资方,投资方中包含了蚂蚁金服、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滴滴等多个知名平台。
一方面,已经有近百亿的资金砸向了头部前三家平台,其中一线知名基金几乎尽数出动,当这么多一线基金站队后,且不论后面的基金有没有这么多钱能堆出一个巨头来,就算资金充裕,再去投资新平台,也要面临同时和超过30家一线基金对抗的风险,一般的投资人还真没这胆量。
另一方面,在中国目前的自行车生产厂、代工厂中,具备专业生产能力的大型自行车厂、代工厂均已投入了全部生产力,甚至绝大多数小厂都已加入这场战斗。
此时新玩家入局,已经很难找到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代工厂,唯一的选择是自建工厂,但事实上,自建工厂几乎不可能满足目前共享单车数以千万计的产量需求,至少无法撑起一个共享单车巨头。
所以,综上来看,这份国家层面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既是规范管理的重磅武器,也是提前锁定战场的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