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吃。”孩子说。
“但你一口饭都没有吃。”妈妈着急了。
“可是我不饿!”孩子继续说。
“不饿也要吃!你怎么可以不吃饭!你现在必须把这饭全吃光才能出去玩!”妈妈气急败坏地说。
“我恨你!”孩子尖叫着跑出去,妈妈去把孩子抓回餐桌,吼叫声与尖叫声交错着。
不管最终孩子有没有吃,妈妈都觉得很挫败,而孩子,除了生气,还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理解与同情孩子会更容易接纳自己,并产生自发的往更好方向发展的内动力。而如果把孩子逼向一个极端愤怒的边沿,孩子会变得沮丧,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米娅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当老师要求大家安静排好队要去吃午饭的时候,米娅仍然在不停地说话。老师说:“米娅,你记得我们的规则吗?排队时不能说话,我只能把你的名字放到黑板上了。”此时全班同学都盯着米娅看。
米娅心里非常失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了起来。老师过去抱抱她,她说如果她的爸爸妈妈知道了会批评她。老师为她感到难过,对她说:“或许你可以帮我做点事,作为对你的帮助的感谢,下午我会把你的名字从黑板上抹去。”
米娅答应了,非常积极地帮助老师分发作业,帮助同学做手工等。到下午的时候,老师不但把米娅的名字抹掉,还给她奖励了一个代表荣誉的贴纸,米娅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15岁的学生苏珊对伊丽莎白哭诉,说她昨天晚上跟男朋友出去喝酒了。事后她觉得很害怕也觉得很羞辱,因为她没到法定的可以喝酒的年龄。但她的朋友们总是各种劝说让她跟他们出去喝酒,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伊丽莎白说:“我也为你感到难过,不过我觉得很感恩,你去喝酒了,但没有发生任何可能伤害到你的事情。”几个月后,伊丽莎白与苏珊通了一次电话,苏珊说现在仍然有不少朋友叫她出去喝酒,但她会拒绝他们,再也不会跟朋友出去喝酒了。
对孩子适度地表达理解和同情,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地解决一些大问题!
*本文内容节选自宽宽妈妈新书《积极教养——培养自信有领导力的孩子》,此书在当当网、京东等电商平台及新华书店均有销售。
积极教养
想申请加入“积极教养亲子教育群”
了解更多美国育儿技巧,探讨育儿经验,
请添加宽宽妈妈个人微信
长按添加宽宽妈个人微信
回复“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