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当我开始就任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一职时,我必须面对一系列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很快发现这些问题非常难以改变。
首先,来自世界各地,为数前所未有之众多,极具才华和成就的学生正在申请进入耶鲁。在1970届和2000届学生之间的三十个年头里,申请人数从6,000增长到13,000。在此之后的一半时间内,也就是2000届和2015届之间的十五年间,申请人数从13,000爆炸式窜升至27,000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申请群体人才济济,而且申请学生(对就读耶鲁)可谓是梦寐以求,因此我们能够从中找到我们希望的任何精英人物。
其次,我们面临根深蒂固来自群体性和社会性利益冲突的挑战。在这八年期间,就招生过程我与之讨论或者争论的群体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校友、招生办工作人员、升学顾问、媒体评论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完全的陌生人。这些人士提出各种理由认为耶鲁应该招收更多、或更少的以下学生:国际生、运动员、来自校友家庭者、来自低收入家庭者、来自中产家庭者、来自富裕家庭者、有宗教信仰学生、来自某个特定民族或种族学生、科学家、工程师、公立学校学生、私立学校学生、具多种才能学生、怪异学生、活动家、真正的学者、音乐家、写作好手、艺术家、同性恋学生、来自都市的学生、来自乡村的学生——以及很多其他种类的学生。鉴于各种利益冲突和优先考量因素的不同,录取结果不可能让所有人感到满意。
第三,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系统所表现的不同特征令人迷惑不解。对于所有的学校而言,我们知道家庭收入和出身环境决定了一个学生获取文化资本、学术预备、以及做出出色大学申请的难易程度。因此,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从一位申请者可能获取的机会前提下评估其成就是否真正出色。但对于任何特定的个人而言,如何将前者与那些仅凭能力、勤奋、和个性坚强即可获得的成就或挑战分辨清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第四,尽管申请中包括很多相关的数据资料——标准化考试、课程、分数、课外活动、学校推荐信、申请文章、和面试,但申请者只能将其14岁和17岁之间的材料整合在一起提供给我们。他们正处于人生最变幻莫测的青春期,还未成为独立的成年人,很多有关能力、观念、和个人品性等因素无法精确衡量或者尚未完全形成。大学招生官在工作中既没有水晶球(预测未来的工具)助阵,亦无情报网络的支持,意味着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做出可靠的事前预判。
我列举了上述事实是因为我们的招生过程及其结果必然受其影响。鉴于申请者的众多、招生名额的限制、相互冲突的优先考量因素、以及预判能力的不确定等制约因素,那什么是我们的(招生)目标?
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服务,是这个研究型大学的核心部门。耶鲁大学基本上就是一个学者的团体,而耶鲁本科学院则为拥有卓越天赋、潜心准备、野心勃勃的学生传道解惑。
同时,我们录取本科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和研究者,虽然我们知道部分本科生将选择学术道路并在该领域获得成功。耶鲁的那些顶尖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更多地是完成上述特定使命(培养学术人才),因此这些学院的招生工作也更多地集中在衡量和证明(申请者)学术成就方面。
在本科招生领域,我们必须秉承耶鲁长久以来的使命,即培养拥有责任感的公民和领导者,即那些在企业界、在公共服务领域、在专业服务领域、在宗教领域、在艺术界、在教育界,通过创办和管理实体获得杰出成就的毕业生。关于如何界定“领导者”:我并不是指获得崇高地位或者超常收入者。培养领导者指的是教育那些具有超常合作能力、服务导向、高创新动力、以及拥有为公共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热情和品格之人士。我们的职责是将富有勇气和远见卓识的人士送到那些最需要他们的全球性事业、组织和社区中去。
耶鲁招生办将此目标牢记在心,数十年来我们招生中最优先考虑因素一贯就是多元化,这里指的多元化反映在社会经济阶层、种族、国籍、性别、技能、信仰等各方面。一些批评家认为我们的招生筛选过程无非就是再造一些社会精英,这些精英与社会底层的距离将渐行渐远。这些评论家的指责没有顾及到以下事实:耶鲁和其他同级别的大学是世界上最为慷慨的助学资金提供者,助学金发放是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单一因素;在所有选择性私立大学中,选择性最高的大学同样也是拥有学生群体最多样化的大学(无论是就种族还是社会阶层而言)。
我们将多元化置于首要地位还因为这与耶鲁的教育息息相关。学生从来自不同背景同学不断重复的接触中获益良多。如果我们假设通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经历、背景和身份认同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事实。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1986届哲学博士)在向2006届新生致辞中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的学生对于类似的经历和描述的认知出奇的不同。
不是任何人都能在多元化环境下充分体会到(自己观念中)内含假设和认知局限。但是,没有机会听到不同声音的人甚至不会开始去体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只是质疑他人所言所行,而且要反思自己最信奉的观念之根本和基础。另外,在课堂和学校宿舍之中的高度多元化能够充实讨论内容、激发新思路、并且拓展交友范围。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使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一个要求他们跨越各种界限、在一种难以预测和高度动态的全球化环境中与来自不同背景同事紧密协同工作的世界。除非我们据此提供教育,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在耶鲁大学,追求多元化和追求卓越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两者同样地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招生办负责人如何在影响招生过程的众多制约因素和利益冲突中达到这些目标呢?我只能以自己为例,当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担任招生办主任了。我认为我的工作是招收一个最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那些在各自的成长环境下真正显示出无与伦比发展潜力的学生;以及那些一旦有机会接触到耶鲁大学的资源和同学后,将对公共利益(common good)做出毕生贡献的学生。我希望能够招收的是那些能够从(耶鲁)求学经历中收获最多,并且对于彼此和整个世界,做出最多回报的学生。
我对于招生任务的思路反映了耶鲁大学一项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项特质我相信甚至那些为数不多与耶鲁同一级别的大学也并不具备。在招生工作中以及我个人在耶鲁作为一名学生、校友协会主任、教师、招生主任、和校舍管理者的经历中,我总是能够感受到耶鲁培育和支持其毕业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深刻的团体感。耶鲁团体永远不会是完全的和谐,但我的期望是我们在此学到珍惜那些在一个互相合作支持、茁壮成长的集体中的真正公民才能拥有的品性。


作者Jeffrey Brenzel,于2005-2013年期间担任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原文于20141月发表在耶鲁大学校友杂志网站,原文标题“Grand goals, hard choices”。中文翻译Sherry。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原译者/原发布媒体所有。译文原文链接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订阅本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点击本文右上角“视角”链接进入首页再点击“关注”即可订阅。订阅后回复“申请”可收看:
- 写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诀窍;
- 应对“奇葩”申请文章的“奇葩”攻略;
- 如何正确选择暑期项目;
- 如何在招生面试中展现最好的自我;
- 大学申请推荐信实用攻略;
- 天上掉馅饼?揭秘精英大学为何延长申请时间。
回复“教育”可收看:
- 对教育目的最深刻和理性的阐述;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 何谓好大学;
- 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 追求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回复“择校”可收看:
- 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
- 美国大学校园访问全攻略;
- 学校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 MIT发放录取通知时间中的玄机。
我们是教育信息分享公益平台,欢迎各位关注订阅、提供内容或参与翻译工作。读者如有任何问题与建议,均可通过回复本号留言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