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一旦闹起情绪,就会像陷入了一个转不出来漩涡:如果你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没有处理掉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会不断地有各种各样地要求,直至把双方都折磨得精疲力尽;如果你对孩子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者因此对孩子进行斥责或惩罚,则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或者陷入恶性报复循环,孩子会以不断地进行破坏性活动或者伤害自己来进行对父母的报复。
孩子进入叛逆期,当父母的是左右为难。面对孩子的很多情绪和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产生的反应是愤怒和沮丧。愤怒带来的后果是父母可能会训斥或者惩罚孩子,然后把孩子推进报复循环怪圈;而沮丧则会让父母陷入情绪低谷,这种压抑的情绪会把父母和孩子推进另一个互相厌恶的极端,压抑久了便会严重膨胀并爆发,从而又重新走进愤怒所带来的报复循环怪圈。
妹妹出生时我们曾把宽宽送到一个Family Care,是一个中国女人和她的美国丈夫一起开的家庭托儿所。从奥斯汀搬到圣地亚哥后宽宽已经将近半年没上学,且经历了搬家、家里添了妹妹等各种巨大的变化,而此时宽宽又恰好进入两岁至三岁的叛逆期(Terrible Two),所以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会在闹情绪时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或者大发脾气。
上学对于宽宽来说是痛苦的,他看妈妈成天在家抱着妹妹喂奶,而要把他送到一个阿姨家里去,他会产生妈妈不再爱他了之类的负面想象。而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我们大人都要忙得团团转,总是想赶紧把宽宽的事处理完好有时间对付其它的事情。这样便越发进入恶性循环,常常出现那种宽宽无理取闹,我们责备或者惩罚,宽宽变本加厉地进行破坏活动的无法收拾的局面。
4月初时我们送宽宽上学时在车上的情景通常是这样的:
(闹着不要去上学)妈妈我不要去阿姨家!
宽宽我们要去阿姨家。妈妈要带妹妹,宽宽去阿姨家玩好吗?
不去阿姨家!妈妈不要带妹妹!
妹妹是个小Baby,需要妈妈照顾啊。宽宽乖啊……
(把杯子扔到地上)不去阿姨家!我要回家……
不要扔东西,妈妈不喜欢你扔东西。
(看见路边的超市Best Buy)妈妈我们去Best Buy玩吧?
我们没时间去Best Buy了。改天妈妈带你去好吗?
(手脚乱踢乱蹬)我要去Best Buy,不要去阿姨家…
(压抑着怒火)别闹,妈妈不喜欢这样。妈妈很生气!
······
到了阿姨家,宽宽不肯下车,不肯走进阿姨家,最后得阿姨的老公强行抱进屋,宽宽大哭大叫,我听着心都碎了!然后开车回家,沮丧了一天,只盼着下午早点去把宽宽接回来。
在我为宽宽的各种行为感觉愤怒、沮丧甚至精疲力尽的时候,我开始看美国心理学家写的一些育儿类书籍。参加美国专门辅助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让子女跟父母合作的相关机构,他们提出了很多父母对子女说话的技巧,其中有一点叫做共情。他们建议父母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情绪,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情绪的来源,然后帮助孩子走出这种负面情绪,并赢得孩子的合作。
 我恍然大悟!第二天送宽宽上学时,我开始运用共情来跟宽宽对话:
(闹着不要去上学)妈妈我不要去阿姨家!
宽宽不想去阿姨家,宽宽想跟妈妈在一起是吗?
嗯!
妈妈知道宽宽想留在家里,妈妈也很想跟宽宽在一起。
(看见路边的超市Best Buy)妈妈我们去Best Buy玩吧?
哦?宽宽想去Best Buy玩啊?
是的。
Best Buy有什么好玩的啊?
Best Buy有球玩。
是吗?那肯定很好玩!
可好玩啦。
宽宽在Best Buy怎样玩球的啊?
(把手举到头顶)我这样把球举高,扔到板上,就进球啦!
(大声而夸张地)哇!宽宽扔球这么厉害啊!
(咯咯咯地笑)可厉害啦! 
此时红灯结束,我们开车离开。宽宽忽然大喊:BestBuy拜拜!我要去阿姨家了,改天再来找你玩!
宽宽的这番大喊让我极度震惊,想不到共情的效果如此明显。下车后我抱了抱宽宽,他便主动跑进阿姨家,并跟我笑着挥手说拜拜。后来阿姨说宽宽整天都玩得很好,没有大哭大闹找妈妈。
后来送宽宽上学,或者宽宽闹着要去哪里玩而我们不能去时,我都用这招,非常灵验!
孩子因为有情绪,会产生很多不良行为,如扔东西搞破坏等等。父母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对不良行为感到气愤,于是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斥责或者惩罚,但不良行为不但没法制止,反而越演越烈。这是父母只看到了不良行为,而没有看到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以及支配这种情绪的孩子的某种诉求。
所以在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首先做的是忽视行为处理情绪。只要把孩子的情绪处理好了,孩子高高兴兴地,他就不需要通过不良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自然便不会产生不良行为。
 其实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产生于饿了、困了、刚睡醒等等他有某种诉求的情况下。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有的家长会斥责孩子时反复问孩子:“你为什么闹啊!不许闹!”或者“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啊?”“你有完没完啊!天天都这样闹。”之类的话,这些问话其实是对孩子有损无益。
孩子是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心情会不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想发脾气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出孩子的想法,告诉他我们是理解他的,我们会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便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并愿意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
试想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身心疲惫很想发火的时候,如果有朋友跟你说:“你多不容易啊!……”之类的话,你的疲惫感会顿感减半,而本来要直线上升的火气也会温柔下降,然后你可能会跟这朋友聊你的心事,因为你觉得她理解你,并认定她是你多么知心的好友!
于成人如此,于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各种恐惧和不安全感的,只有父母理解他,他才会感到爱,才会勇敢面对这世界带给他的所有挑战。
积极教养培养自信有领导力的孩子
《积极教养》结合美国近200个家庭案例,帮助更多妈妈培养自信有领导力的孩子。本书在当当网、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及新华书店持续热卖中···
想申请加入“积极教养亲子教育群”
了解更多美国育儿技巧,探讨育儿经验,
请添加宽宽妈妈个人微信
长按添加宽宽妈个人微信
回复“入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