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BBC的神作《地球脉动Ⅱ》,震撼回归后在豆瓣上取得了9.9的高评分。一经播出,网友就直呼“天下纪录片千千万,我只服BBC”。
纪录片中有震撼人心的大地山河。
大批鸟类迁徙的场面。

狐狸在雪中纵身一跃。

独特的挠痒技巧
捕食的镜头也同样精彩

游泳的样子也被拍光光。

其中不乏大型凶猛动物的镜头,但视角却如此贴近。
在生活中,我们拍动物只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我们把动物吓跑,第二种就是动物把我们吓跑了。
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明目张胆的拍,为了展现动物最真实的一面,偷拍成了纪录片的最佳选择。BBC可是偷拍界的大佬,他们拥有的偷拍黑科技足以带给我们更生动的视觉体验。
动物是敏感的,想要拍到它们最自然的一面,就需要打入到它们内部。于是脑洞大开的BBC团队就发明了一系列的“动物间谍”。
(动物摄影机伪装成了老鹰的样子)
可爱呆萌的企鹅是群居动物,想要记录下它们的生活,BBC工作人员也跟它们玩起了套路。
BBC在2013年推出的《企鹅群里有特务》着实让“企鹅特工”成为了王牌特工,把真企鹅们耍的团团转。
拍摄期间,
工作人员就将50个摄像机装进假企鹅和石头里。

成功混入内部的“特工企鹅”,
不但伪装的很好,
甚至还成了企鹅们求爱的对象。

有爱慕者就有情敌,
企鹅间的爱恨纠葛也不简单呀,
一言不合就把我们的摄像机撂倒。
伪装不光是门技术,
还要成为一种艺术。
演戏就要演全套
到繁殖的季节了,

其他的企鹅都开始生蛋了,
“特工企鹅”也要跟着大部队的节奏。
连蛋都不放过,
自然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拍摄机会。

跋山涉水为组织“抛头颅洒热血”,
也在所不惜。
假企鹅甚至还成了企鹅们的领队,

带走了一批蠢萌的追随者。
“真把我们当傻子啊!”
有的摄像道具
仍没有逃过被识破的命运。
BBC可谓是非常喜欢“调戏”企鹅了,
两年后卷土重来,
再次潜入企鹅群。
这次化身的是企鹅宝宝,
“当宝宝应该安全一点吧。”
为了方便行动,
企鹅卧底被装上了四个轮子。
圆嘟嘟的身材,
尽量盖住容易出戏的轮子。
企鹅们竟然真的信了。
企鹅妈妈看着企鹅卧底一愣一愣的,
“这是我家的娃吗?”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动物,
北极熊可没有那么好糊弄,
BBC吃了回闭门羹。
BBC模仿起了“大雪球”,
尝试伪装成水上的浮冰。
这些化身“冰雪仪器”的拍摄机器
很快被聪明的北极熊盯上了。
“糟糕,被发现身份了,快溜!”
“大哥我可不是吃素的”
北极熊可没让工作人员省心,
雪中间谍,
还是逃不过被大熊掌碾碎的命运。
除了陆地,
海洋里也有BBC“小间谍”的身影。
纪录片《卧底海豚帮》里,
安装摄像头的假海豚长这样。
面对聪明的海豚
一只海豚当间谍当然不够,
BBC还给它安排了群演。
目光呆滞的“吞拿鱼”摄像机
各类形象逼真的海洋生物仿造品
有些“小间谍”甚至当起了团宠,

混得风生水起。
站在木桩上的小猴子是BBC制作的摄像机。
对于突然冒出的小猴子,
大家充满了热情,
都在表达对它的喜爱。
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在拍摄过程中,
机器突然故障不动了。
一只猴子把它取下来,
机器直直的倒在地上
那只猴子以为是自己把它弄死了。
所有的猴子围成一团,
整个猴群陷入了莫名的悲伤中,

哀悼“小间谍”的离去。
在森林里,
躲在树洞里的小卧底被发现了,
黑猩猩也是送上一个爱心满满的吻。
BBC制作的动物卧底可不少,
样子都十分逼真。
假的鳄鱼仔摄像机,
连我们看都觉得真假难辨,
把鳄鱼妈妈都糊弄过去了。
只有凑近看才能发现端倪。
做的太真实又性感的
乌龟

甚至吸引了一只雄龟,
想对它意图不轨。
一身本领的“动物间谍”不光形似,
还会模仿动物的动作。
这只土拔鼠摄像机就在学着旁边的小家伙。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BBC做不到。
除了模仿动物本身进行伪装,

还会做一些特殊的道具进行偷拍。
(蜻蜓航拍仪)
(伪装在河边动物的头骨里)
(伪装成木桩的摄像机)
为了拍摄大象,

化身一坨移动的“大象便便
针对凶猛的豹群记录,
又伪装成了“猥琐的石头”。
工作人员就躲在草丛深处,
灵巧的操纵这一切。
这些仿造品精细到,
只能通过看眼睛的摄像头来区分真假。
每一段逼真的“套路”里,

都有着无数日夜付出的汗水。
一只猩猩需要12个工作人员,
花3个多月才能制作完成
一部部制作精美的纪录片,
只依靠先进的机器当然还是不够的。
当然少不了一群敬业的人们。

很多镜头还是需要人工近距离拍摄。
忍受风雪的凛冽
攀岩、跳伞,

都是拍摄过程的一部分。
阿尔卑斯山脉间,摄影师乘滑翔伞捕捉金雕翱翔画面。为了不惊动金雕晚上就开始做着准备,面对严寒甚至靠烧自己手上的汗毛取暖。
穿过丛林,
仍由树枝在脸上胡乱的拍打。
90岁高龄的制片人也跟着拍摄组,
乘热气球在高空作业。
与动物近距离接触是免不了的。

(豹子离摄影师只有3米)
为了抓拍到珍贵的镜头,
光努力和拼命还不够,
还要跟动物做朋友。
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疯狂”都是值得的。
负责拍摄猴子的摄影师说:“如果人类让野生动物住在城市中,并且包容他们,他们的友谊就是对人类的奖励。人类能跟这些神奇的生物建立特别的联系,感觉真的很棒”
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BBC团队同样是独具匠心,在拍摄纪录片《荒野间谍》时,摄制组在三年拍摄了8000小时的镜头,而最后成片却只有五个每期1小时的节目。
BBC拍摄组说:“我们现在拍电影的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剪辑的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投入了大量金钱。我们有两位剪辑师全职做这个项目,每天剪辑,持续一年多。制片人和导演审核每一秒的镜头,消化它,然后才交给剪辑。”
专业又敬业的BBC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给我们展现这样一个真实又充满趣味的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是人与自然最深沉的思考。
地球脉动Ⅱ》预告片

| 今日荐读 |
编辑/芃芃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