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意枯竭、颓意明显的美国电影不同,美剧近年来题材逐渐突破窠臼,制作愈发精良,电影大咖也纷纷回流小荧屏,带来一出又一出好戏。
可在满坑满谷的好戏里,《宿敌:贝蒂与琼》依然可以列入我的美剧片单Top 3。
好在哪里?
>> 卡司豪华两位奥斯卡影后出演

杰西卡兰格:奥斯卡女主五提一中、奥斯卡女配,之后转战小荧屏

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女主五提一中,《末路狂花》助其成为一代icon
>> 传奇人物故事两人扮演的同样是两位奥斯卡影后——琼·克劳馥贝蒂·戴维斯
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巨星:左边是琼,右边是贝蒂
——的暮年……
有对比,方显残酷
>> 拍案叫绝的还原两位巨星扮演的巨星,从形象到举止,惟妙惟肖,十足还原历史
真实的琼贝蒂
本剧扮相
>>角度刁钻:这部剧的题材也分外燃,宿敌这个角度选得太好,第一季选取影坛两位一生之敌在暮年合作《兰闺惊变》的始末,听起来就带劲儿(第二季听说要拍查尔斯与戴安娜,期待异常)
如果单是上述因素,这是一部好剧,但还不足以成为经典。
更别提每几分钟就能让我疯狂联想、信息过载、头脑爆炸。它的烧脑不是悬疑式的,而是启发式的
它之精彩绝伦,绝对、毋庸置疑要将首功归于这个每一秒都精彩的剧本,多希望所有国内从业者能从这部戏中看到:剧本到底他妈的有多重要!
这个牛逼的剧本,每一句台词都符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却也没有一句不在影射现实。
每个段落都让人玩味:五十五年过去了,娱乐圈变了吗?
不撕逼、毋宁死
本剧的编剧兼导演是《美国恐怖故事》的编剧、《美国犯罪故事》的编剧兼导演,所以这部剧也被国内观众戏谑称为《美国撕逼故事》。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部两位称得上一生之敌的女演员明争暗斗的撕逼大戏。
贝蒂与琼争夺拍摄画面的左边位置
剧中的场景重现
乍听起来,女明星之间的争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撕逼与爱慕虚名是女人——特别是女明星——的天性一般。
可实际上,无数黑手在操控这一切。
>> 媒体
争斗是媒体最爱的话题,尤其在争斗被视为行业一部分的娱乐圈。为了获得这样的争斗素材,剧中媒体的代表——大记者、专栏作家赫达,不停在贝蒂和琼之间挑拨,为拿到独家,不惜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剧本也借贝蒂的口怒怼媒体:
>>资本
资本眼里只有利润。
在他们看来,撕逼就是新闻,新闻就是看点,看点才能制造利润。于是剧中的资本代表——制片方杰克·华纳需要两个女人彼此仇恨,越深越好。
这既能进一步刺激她们在片中的表演,也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影院看一场女人撕逼的大戏。


而这样的仇恨会给当事人带来怎样的痛苦,who cares?
是的,他们不在乎什么痛苦,也不在乎什么艺术。
这就是资本最真实赤裸的面目。
>>主创
剧中的导演是个良善的人,但人都有私心。拍摄《兰闺惊变》时,他已连续失败三次,《兰》又是一部两个过气女星主演的B级恐怖片,再没有起色就只能去拍电视剧了,为拍摄他还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于是他也随着资本的要求、媒体的操纵起舞,在两个步入暮年后已惺惺相惜、兔死狐悲有缓解之意的宿敌之间,再添了一把火。
于是两个处于失业与破产边缘,本该抱团取暖的单身母亲,就这样在各方利益的撕扯下无法缓和,彼此仇恨到死。
就因为观众爱看,媒体爱挑,资本爱钱。
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家依然在为自己的私利,或主动或被动地导演与表演着一场场的撕逼大战,而作为当事人的明星自己,也许身不由己,更多时候也不惮挑起事端,或推波助澜,因为往往获利颇丰,虽然伴随着巨大风险与恶果。(戳这里复习以“撕”为主题的娱乐2016)
也许平和的娱乐圈,从来就不是好的娱乐圈。
女性权力知多少?
剧集除了还原当年贝蒂与琼在1962年拍摄《兰闺惊变》前前后后的场景外,还模拟了1978年琼克劳馥纪录片拍摄的部分现场,用历史旁观者的口吻道出了一些残酷的事实。
这话说在1978年,也可以说在当今。影视业这个造梦的地方,折射与放大了许多社会陋习,男女不平等是其中显著的一项。
剧集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彼时美国已经开始兴起关于少数族裔、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平权运动。但在好莱坞,男导演那才华横溢的女助手,能写出精彩的剧本,能统筹片场协调解决一切难题,却得不到一个做导演的机会——没人愿意给女导演投资。
剧中借琼·克劳馥的生活助手之口,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五十五年过去了,这个时代依然没有来临,起码没有完全来临。
女性虽然已经成了娱乐业的主要受众,也有无数影视剧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或“新女性主义”,可影视剧里女性形象、行为以及对女性生活的呈现,无不透露出浓郁的直男思维与审美
电影大制作里的女性角色依然大多是个符号:要么性感,要么恶毒,要么百依百顺。
2008年,奥斯卡才迎来第一位女性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即使如此,她也未能从“詹姆斯卡梅隆前妻”的大众印象中完全挣脱出来,获得与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男性们同样的青睐。
华语娱乐圈更是重灾区:无数影视作品里、大把娱乐新闻里,那些影影绰绰的男权意识与女性歧视,近几年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个make half of stories about women,by women,for women的时代,到底何时才能来临?
不许人间见白头
琼克劳馥与贝蒂戴维斯,可以说是好莱坞的一代传奇,她们是巨星中的巨星,年轻时风华绝代,逐渐步入暮年时,演技也愈发炉火纯青。
可现实就是,当她们老了,她们竟然找不到工作。
如果不想演主角的妈妈、外婆,或路人甲乙丙丁的话。
当琼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的剧本,邀请贝蒂戴维斯这位死敌共同出演,只为能够东山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
接下这部戏后身心俱疲的贝蒂与女儿争吵,女儿的话句句戳心
优雅的转身?在最高点急流勇退?


说起来这仿佛是已登上个人巅峰的演员最好的归宿。
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即使我们假设演员都有丰厚身家,隐退与否无关生计(事实当然不是如此),那
一个人对自己职业的由衷热爱呢?
剧中琼重返片场的第一场戏,戏中姐姐的角色,剧中的琼·克劳馥,以及兰姨本人,在那一刻仿佛重叠在一起,共同无声呐喊,自己对演员这份工作的热爱。
有人大概会问,既然热爱演戏,为什么不能演配角?还不是爱鲜花与掌声嘛。
可鲜花与掌声不也是这个职业的一部分吗?一个完全不热爱鲜花与掌声、不在意观众反馈的演员,真的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吗?
何况即使她们坦然接受扮演配角,这个行业和整个舆论就会向曾经当红的明星释放善意吗?


主流舆论价值观如此,谁又能幸免?
都说演艺圈是吃青春饭,可从业人员的经验与水准同样随着年龄而增长,这一点上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无不同。不同的是,资深这个词儿在演员身上,只能算个贬义词。
多么残酷。
更残酷的是,当贝蒂与琼的这部《兰闺惊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无数年轻人走进影院后,她们依然,找不到工作
剧中借其他黄金时代女星的口这样解释
而这种残酷,对女明星、尤其是华语女明星尤甚。琼和贝蒂都是在自己的五十多岁时逐渐失掉荣光,在中国,即使是女性消费能力最被重视的当下,即使是在看起来老得更慢的华语女演员身上,这个年龄线也只会更低,机会也只会更少。
这十几年来,我们看到的40+女星担纲女主的,角色不婆婆妈妈且充满魅力的影视剧,一只手掌数得完。
但即使是这样难得的作品,女主结局与故事细节里依然透露着对高龄未婚(离异)女性的隐隐恶意。
46岁依然美艳的闫妮,去年在她最擅长的喜剧领域,只能演一个花痴,男人一撩就扑上去的那种,饥渴到极致。
跟年轻一点的演员谈恋爱,就被观众嘲讽“违和”
近年来屡获金像奖肯定的惠英红,也常常没有工开,要拼命去争取角色
而一群40+、近50的大叔们,却可以与80后甚至90后女演员演偶像剧。
这张剧照,夸张点说,让我有点想吐
剧中还有无数场景,保证能让你想起当今。
>>比如演得屎一样的明星,只因为人气爆棚就可以在剧组称王称霸、辱骂导演。
>>比如获得巨大成功的导演与演员,想要进行更多尝试拓展戏路时,却被资本无情地限定在“你擅长”的领域。
是的,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好莱坞,今天的华语娱乐圈,太阳照常升起又落下,事情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丑陋的依然丑陋,不公平的依然不公平。
可为什么,第一季剧情过半,这场大戏如上面截图里所说,“两个老娘们彼此掐得死去活来”,我们却对贝蒂和琼不仅心生怜悯,还保有几分敬意呢?
大概是因为,无论如何争斗,她们最大的骄傲与渴望,依然是自己的作品被认可,而不是其他。
正是这种骄傲,而不是撕逼,才构成了这个行业的繁华吧。
点击查看:
更多文章请狠狠戳这里~
新来的?关注一下再走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