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收官。之前没腾出时间的我专门找了一天,把第二季共12期一口气看完。
比起斩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新媒体纪录片奖”的第一季,《匠人》第二季剔除掉个别与节目调性不符的元素,显得更加东方,更加成熟,也更加沉静。
于是,也更容易把人美哭
景致之美
最显而易见的美,是镜头中的大好河山。
第二季选择的12位匠人中,11位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四川、江西、云南、安徽、西藏、上海、台湾,还有一位在万林之国——柬埔寨……于是我们随着摄影机,看到了这样一幅幅画面。

景色美好是基础,摄制与剪辑的审美却也是传递美的关键。节目呈现出的构图极具美感,还有十足的东方韵味。

器物之美
如果仅仅是美景,《了不起的匠人》系列显然比不过《航拍中国》或《地球脉动》那样的大手笔。所幸美景仅是点缀,镜头下更多的美,呈现在匠人手中那些心血所凝之器物上。

这些器物之美,极具视觉冲击力。
第一季美得令人屏声静气的日本轮岛涂漆器
第二季也呈现了作为漆器母国——中国的杰出漆器代表作

还有工艺繁复至极、一寸价值斗金的中华瑰宝——蜀锦

潜心十几年复原出的专家都真假莫辨的宣德炉及各种历史名炉
全榫卯结构、81倍等比例缩小的天坛祈年殿微缩营造模型
从制式到材质都尽量复古的汉服

以及徽墨、古法纸等等
甚至连零件与工具,都拍出别样的迷人


镜头不动声色将器物之气韵完美呈现。你很容易就对这些美好得令人叹息的器物,生出强烈的占有欲来,甚至恨不得冲进屏幕去摩挲与把玩。
匠人之美
如果说景致与器物之美只冲击感官,那么,让人心生感动甚至敬畏的,无疑是对离现代社会很远的那种“慢”“极致”的描绘。
每一集短短十五分钟,一个匠人的生活,在他们专注的身影上、在他们奉献无数光阴的执着里缓缓展开观众不知不觉中喝下一碗关于“人竟然可以这样度过一生”的鸡汤,然后被这货真价实的味道感动到热泪盈眶。
因为他们口中那些朴实的话,自己正用一辈子践行。
——轮岛涂大师坂本雅彦说:
我已经到了哪个程度我也很难说清楚,只是每天一点点地提高,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犀皮漆大师甘而可说:
一生做一件事情,应该可以做好。
于是,那些完全沉浸工作的姿态,和提到作品时发自内心的笑,也美不胜收。
如果说一个美食节目的及格线是能否令老饕们大流口水,那一个描绘匠人匠心的节目是否合格,显然应该取决于人们观看节目后对这些手工作品的购买欲。
这种购买欲不仅仅来自于对器物本身的呈现,更来自于器物背后的故事。
在故事营销深入人心的当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当你讲好一个故事,潜在消费者一旦认同了你的故事,也就自然认同了你产品的价值。
《匠人》系列总导演及出品方“知了青年”的CEO李武望也说:
我们不喊口号,口号完全没有价值。我们只是讲故事,娓娓道来。
于是,我们看到退休工程师王震华的故事:从零开始学习榫卯技术,五年间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一年休息四天,失败三次,最终完成十万多道工序、七千余个零件的天坛祈年殿81倍全榫卯结构微缩模型。
看到铜炉大师陈巧生的故事:一个小铜匠从修复铜狮子的念头出发,潜心钻研十几年最终将宣德炉等古代名炉复原到专家真假难辨又再次出发走上创新之路。
看到漆器大师甘而可的故事:一个遗憾于中国漆器工艺日渐凋零、与日本差距越来越大的从业者,如何重拾犀皮漆等濒临失传的技艺,并改进、创新到日本同行都深深认可的程度。
还有台湾阿嫲和小小蔺草的故事、香港仔和汉服的故事、从村供销员到古法造纸大师的故事,乃至一方徽墨、一面大鼓的故事,等等。
在一个个故事中,因人而有物,因物成就人,人与物的相互成全,正是征服观众的关键。
《匠人》系列由优酷联合出品与独播,第一季豆瓣得分8.5,第二季8.7。欣赏者自不必提,打低分的用户则认为节目重视讲故事多于对造物过程的呈现,不喜其中暗含的商业化取向与逻辑,认为这与匠人精神背道而驰,营销意味浓重。
然而,这不好吗?
正如第二季第六期《腾纸大师的求生路》中,古法造纸大师
龙占先
的想法

让龙占先在意的,始终都不是手艺的传承问题,而是拥有这门手艺的人,是否能靠着这门手艺,过更好的生活。
当我们唏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再时,该做点什么留住它们?
像保护濒危动物那样,千方百计为之营造和维系适合它生存的环境?
那恐怕只能治标。
对于匠人与匠人之作,关注、保护、赞赏都是应有之义,可更有意义的,是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溢价的商业价值,传承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这个节目比呈现美更重要的价值也在于此:它挖掘和弘扬着匠人们的商业价值,并在文化垂直领域探索着内容变现和消费升级的路径。
他们为这些匠人手作开设天猫专卖、举办线下展览(本季的手作展将于7.16-8.4在北京举办),尝试铺设一条畅通无阻的商业路径,来助力匠人的生存与发展。
正如李武望所说:
我们团队对商业是不排斥。这不是你来采访我说这种话,在私下里我们也同样这么说。我们一直定义为这是一个产品,一个视频产品,不是作品,不是艺术家。
某种意义上,欣赏节目、认同节目观念的观众无形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这个社群的成员对社会高速运转下那些看似低效无用的行为与事物心向往之,并愿意为之付出精神与物质的支持
我相信,这恐怕是所有内容创业者梦想达到的效果,也是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然,站着把钱赚了的前提是产品的优秀,如果能像《匠人》系列及其展现的那些作品一样把人美哭,那就更好了。
做节目也好,造物也好,以匠人之心打磨产品,赚多少钱,都不亏心。
点击查看:
更多文章请狠狠戳这里~
新来的?关注一下再走咯~
苹果用户打赏识别下面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