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自己突然变得格外重要。
“哎你是爱奇艺会员吧,帮我万投个票”——这是PG One小迷妹。
“赶紧帮我J投票,眼看就能复活!”——这是Jony J老婆粉。
“小青龙怎么就莫名其妙出局了?快给他投票!”——这是愤怒的吃瓜路。
反正最后,我不得不每天投五票,每票不同人,至今雷打不动。
上一次观众鼎沸地为选秀投票,好像还是2007年。
十年转眼过去,世界已大不同。
若论2017年影视圈的现象级:电视剧当属《人民的名义》,电影肯定《战狼2》,综艺恐怕就是《中国有嘻哈》。
个别人可能会不服气——你说现象级就现象级?凭啥?
来来来,说道说道我心中的现象级,应该长什么样。
1、数据你得惊人吧
首集上线4小时破亿,第4集上线40分钟单集破亿,第7集上线2小时50分钟单集破2亿……这几个月,综艺线上播放纪录被它刷新一次又一次
官方嘻哈人气榜的选手票数也很给力:人气选手票数已经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
QQ音乐的《中国有嘻哈》专辑里,随便哪首歌,评论数都已经999+。
前半程群雄混战时,无数好歌过耳难忘:小青龙和辉子的《Time》、孙八一的《还钱》、Jony J的《套路》、Bridge和二毛的《掐死大象的蚂蚁》等等等等。
后半程大佬争霸时,几位大佬的作品更是几乎首首好听,黄旭的《天堂来信》、VAVA的《Life's A Struggle》甚至直接把人听哭。
制作人表演更是燃爆全场,老姜嫩姜都辣得很!
好听的太多,无法一一枚举,只能友情附送栗小姐个人收藏歌单。说真的,好久没在华语原创音乐里,找到这种丰收的感觉了。
2、你得掀起全民话题吧
能不能制造全民话题,是检验现象级影视的重要标志。
如果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可以先看看节目造了多少流行梗:
“你有freestyle吗”刷遍全网自不必提
甚至已被正式收录为网络热词。
“我觉得可以,我觉得不行”衍生出各种“我觉得……”句式。
“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更是被大家玩出翔。
连制作人自己都玩得很开心。
再看看微博热搜有没有被!承!包!
每周六晚节目一上线,与节目相关的各种话题统统空降热搜,选手名、节目名、节目情节甚至剪辑大哥都能成为热搜词条。
上周六半决赛+快乐大本营嘻哈专场,更是承包了热搜的前两名,和前二十的三分之一!
如果非要说数据和热搜在这年头已不可信,那么话题度最直观的检验,其实是对周围人参与程度的亲身体会。
地铁、电梯甚至公共厕所有没有人捧着手机看节目?刷朋友圈有多少人跟着比赛认领爱豆或大骂剪辑?
以及……微博上judge选手会不会被骂,也是重要衡量指标哟。
亲身体验!上周一个一起看嘻哈的小伙伴微博上随手写了几句小白被淘汰不冤枉啊,没带任何@#,结果四五个粉丝立即赶到,在评论中真情实感长篇大论地分析小白的技术实力,把姐们儿搞得目瞪口呆。
不信你试试。
明星是否扎堆儿参与支持,也可窥一二。
有人秒变迷妹。
有人默默投票。
还有无数直接为选手打call:
陈意涵~Jony J
关晓彤~黄旭
咦放错了是这张
邓紫棋~艾福杰尼
马苏、贾乃亮、韩东君、包贝尔、乔杉、小宋佳~哈尔滨老乡PG One(片尾彩蛋还惊现了一只活的范冰冰)
此外,公认指标还包括大家喜闻乐见的……
表!情!包!
还有一个不常被提及的指标,在栗小姐的个人评判中,参考份量很重。
知乎的《中国有嘻哈》话题项下有1409个问题,参照同期另一档头部综艺,数据对比十分惨烈。
每期节目必有单独的“评价类”问题,答案动辄上千
首赞数也相当可观。
对选手&制作人的褒贬、对八卦的挖掘、对节目的水准、对嘻哈知识的普及甚至对选手所穿潮牌的盘点,都被这1000多个问答扒光殆尽
对哦,选手衣服都哪儿买的?
呵呵,快要哪儿都买不到了!
堪称带货王的百万CP,PG One带火了潮牌C2H4,这两件外套目前全网断货,只有仿品与二手。
小白的424也是潮到飞起,断货断货断货中。
你就说,火不火?!
3、不能造星就别废话了
现象级的另一大特征,是极强的造星能力。
《人民的名义》火了汉东Boys
《战狼2》扭转了张翰的大众印象,捧出新一代女神卢靖姗,把吴京直接推到巨星行列。
而《中国有嘻哈》,更是直接捧红了一个音乐群体。
参加节目的选手虽然在嘻哈圈里名气不一,但从赛前的微博粉丝数来看,绝大多数在大众认知度上等同于素人。
结果这两个月里,眼看着粉丝火箭般窜到百万量级,这个造星速度已经有几年没见过了。
他们还快速闯入影视主流视线,成为许多综艺节目和影视发布会的座上宾。
尤其是全员迈进了马栏山受到堪称娱乐圈走红风向标——快乐大本营的青睐。上周六的《快乐大本营》嘻哈专场,是其历史上首次网综专场,选手人气完全不输主流明星,吴亦凡+PG One+小白的华阴老腔版《July》也刷屏一整晚。
更重要的是,选手们接了不少知名品牌的商演与代言,商业价值被市场盖章认定

而本来就已经是流量王的吴亦凡,也因为在节目中专业客观的点评与真情实感的表现,让一大群吃瓜群众路转粉、粉转死忠粉,连冯导都夸他才华横溢、有情有义……冯导这是也开始押韵了吗?
4、你还得有点情怀吧
如果说上述情形是现象级影视的普遍特征,那《中国有嘻哈》对单个音乐类型的推广效果,是以往中国任何一个节目,都没有做到过的。
中国上一个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的音乐类型——民谣的崛起,用了前后四五年时间,得到了《快男》、《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N档综艺节目的助力,把《董小姐》、《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南山南》、《当你老了》、《成都》、《天空之城》等民谣圈名曲一一唱火,才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而嘻哈这个在中国比民谣还要小众许多的音乐类型,居然因为一档节目,在一夜间遍地开花,这简直难以想象。
不到两个月里,吃瓜群众被普及了无数嘻哈专有名词与常识,认识了无数有个性有水准的嘻哈选手,从一脸懵逼一头雾水到头头是道的品头论足,差的只是几期节目而已。
看过节目的小伙伴还中毒颇深地把flow和韵脚都带到了日常对话里。
微博上这样的群众代表遍地都是
这几乎就是一场嘻哈文化的启蒙运动啊……
7月节目刚开始时,栗小姐曾经写过《上线40分钟播放量破亿,这档节目凭啥把小众做成大众》,分析到底是什么让《中国有嘻哈》成了爆款。
——大概是嘻哈音乐独有的battle与diss文化自带争议性与对抗性,与真人秀的冲突诉求不谋而合。
——大概是嘻哈音乐在中国人眼中足够新鲜,欣赏门槛又不高。
——大概是嘻哈歌手的直接与不造作,让看腻了剧本与套路的观众觉得真实鲜活。
制作人也相当real
——大概是嘻哈这个无限强调强烈与自我表达的音乐类型,恰好迎合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个性至上的时代特征。
貌似“妖魔鬼怪”的选手们
总之,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现象级走红,一定是天时、地利、人不和的结果。
是的,我没写错,人不和……身边和群里的小伙伴们,已经因为喜欢谁、讨厌谁、谁应该拿冠军,掐了一场又一场了,博爱的我心好累,只想知道,这么real的节目,冠军有木有奖金。
总决赛已经录制完成还直播了一段,不过关于最终冠军归属,爱奇艺保密工作做得太好,我已经听到不下三四个传言,结果迥然不同,实在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烟雾弹。
这算怎么回事?!
“是的,我们选出来了,就是不让你知道”吗
嗨呀好气啊!难道真要等到9月9日的冠军争夺战上线?一想到这将是最后一期节目,好像又没那么急切了……
不过想想也值了。比赛会结束,热闹会散摊,选手们的热度持续还是跌落要看个人能力与运道,但这个夏天的嘻哈狂潮,已经彻底刷新了大众认知,改变了一整个圈子的命运。
TT在复活赛唱的,正是所有嘻哈歌手对这档节目的内心写照。

2017年夏天过去了,希望这个夏天仅仅是中国嘻哈音乐兴盛的开端,而非昙花一现的高潮。
点击查看:
新来的?关注一下再走咯~
苹果用户打赏识别下面二维码或帮戳下方广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