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一驰  公众号:realyichi
为什么很多相亲没有效率?
什么样的相亲方式可以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有这么几个有趣的小数据。北京公园里的相亲角每天都有大爷大妈们拿着比简历还详细的相亲信息来为自己未婚的孩子寻找另一半,虽然大爷大妈们所代表的子女都是事业有成的青年,但是这里的相亲成功率不到1%。美国婚恋网站eHarmony上面相亲成功的人离婚率在3.86%,而美国人的平均离婚率在50%。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这是几乎所有感情博主都会谈论的话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使用eHarmony来为自己寻找另一半了呢?与Tinder这种社(yue)交(pao)平台不同,eHarmony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相亲网站。在VCU Brandcenter读研究生的时候,教授布置的一个作业就是成为eHarmony的付费注册用户,并且鼓励单身的同学在上面寻找另一半。这个作业的评分标准并不是你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另一半,也不是看你多快可以从上面约到人与你上床,而是eHarmony网站上你个人信息的完成程度以及作为用户你的用户体验报告。

如果你是一个连LinkedIn都懒得去搞的人,那么完成eHarmony的个人信息对你来说可能就是天方夜谭。因为在eHarmony上会有让你回答不完的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覆盖面很广,从你的政治态度,到你的宗教观点,从你对宠物的容忍度,到你对香烟酒精的接受度。eHarmony平台鼓励用户去尽可能回答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因为作为用户,你回答的问题越多,你有可能找到更匹配你的另一半的几率就越高。

很多年轻的感情博主现在写婚恋类文章时会强调两个人“三观合”的重要性。甚至我在前段时间领了结婚证后也写过一篇题为《外表让荷尔蒙相互吸引,共鸣使灵魂彼此相容》的文章来阐述此观点。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是能说eHarmony是用大数据帮助人类在让“三观合”,”灵魂产生共鸣“这件事情上提高了效率?事实还真是这样的,我的一个同学还真的就在完成教授布置的这个作业过程中结识了自己生命中的伴侣。而且,他很快就要当第二个孩子的父亲了。
对比北京公园里的相亲角与eHarmony这样的相亲网站。我问自己:传统相亲思维与大数据相亲思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相亲角里的大爷大妈提供的孩子相亲资料是有形资产信息的浓缩,eHarmony这样的相亲网站提供了整合了用户的无形资产信息,并将其浓缩。
为什么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上去学历程度匹配,工资收入匹配,家庭背景匹配的婚姻在开始后的不久就走到了尽头?一个人有几套房,有几辆车,是什么学历,拿着多少钱的工资,只能从经济生产力这样一个单一维度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宗教信仰,生活态度,音乐品味,运动天赋等无法量化的品质才是让一个人丰富起来的根本因素。
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分享个人品牌这个概念。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听到“个人品牌”这个词会想到“网红”或者“明星”。打造网红靠的是标签。而标签更多时候是有形资产信息的浓缩。个人品牌是一个人无形资产信息的浓缩。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只不过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件事情罢了。
Johnny和Lisa的故事
Johnny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艺术青年,在旧金山一所非常不错的艺术学校上学。颜值不错,品味很好,为人低调,喜欢健身摄影,热衷煮咖啡/烹饪,喜欢布鲁斯音乐,偶尔弹一弹贝斯,不是特别热衷社交,但是也没什么社交恐惧。有一天他在好友举办的一个派对上认识了一个叫Lisa的女生。用他的话说,Lisa有着一种他在创作前的冥想时才会感触到的充满美好感的气场。他描述的太玄乎了,听他描述完我替Johnny总结出了他见到Lisa后的第一印象:颜值高,酥胸,翘臀,大长腿,聪慧,大方,有修养,有幽默感,不装逼。(我也搞不懂为啥他当个艺术青年描述个姑娘都得快把玄学用上了...)

Johnny在这个派对上与Lisa互加了微信。 看了看Lisa的朋友圈,文字与图片的逼格都很高。而且是那种逼格在不经意间就流露了出来的那种高。甭说,这还真的很容易让很多男生马上产生距离感。Johnny也不例外,他很快给自己在这份关系上为自己下了定位,觉得自己在与Lisa之间的关系中属于“I’m not in her league”类型。
“一定不能有这样的想法”!我告诉他。于是,Johnny在认识Lisa的第三天,还是鼓起了自己的勇气,决定约Lisa去旧金山一家非常适合约会的餐厅吃饭。和认识后两天两个人微信聊天的节奏一样,Lisa很快回复了Johnny的信息。这也是我一直在跟Johnny说的,Lisa对Johnny还是有好感的。Lisa给Johnny回复的信息是:当天晚上她要参加好姐妹在某家夜店的生日派对。不过她说Johhnny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和他一起去,反正第二天恰好是周末。
“一定不能去!”我告诉Johnny。他和Lisa才认识两天,而且只见过一面。他去这个party只认识Lisa一个人,而Lisa给他的信号又不是特别明确。两个人虽然在认识后的两天里都在发微信,但是信息也并无太多的暧昧成分。Johnny不善于社交,让他去夜店他会像一个木头一样傻傻的站在那里。相反,Lisa的女神形象,不知道身边会有多少男生蜂拥而上围在她身边。Johnny这样被邀请去很容易会被friend zone的。
“婉言谢绝。但是提出备选方案供Lisa参考。比如:请她来你家吃brunch。理由是前一天晚上会喝酒,第二天早晨起来做些暖胃的。”我建议Johnny。没想到Lisa欣然同意了。以下是我为Johnny策划的细节:
周六早晨不要睡懒觉,像平时一样去健身房健身。健身回来后准备burnch的食材。但是不要过早的去做饭。食材准备好后,把他的摄影作品整理好,Apple TV准备就绪。贝斯要摆在客厅可视的范围里。
  • Lisa到家后,Johnny邀请她来厨房帮他打下手。其实Johnny并不需要Lisa给他打下手。但是这样能够让Lisa有参与感,两人可以产生互动,避免一大早来到家里那种尴尬局面的发生(让用户有参与感,通过互动的方式升华生涩的开场)。
  • Johnny的短袖白色T恤正好可以露出一些早上运动完后的更为明显肌肉轮廓,而一套非常家居感的围裙让Johnny在厨房里变得更多魅力(丰富品牌形象,通过视觉效果丰富用户对品牌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联想)。
  • Apple TV里事先预备好的摄影作品是两人饭后可以聊的话题。Johnny与Lisa分享了每张获奖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延展品牌价值观,通过品牌故事与用户在思想层次产生共鸣,巩固和完善已存在的感情基础)。
  • 客厅角落摆放着的那把特别招人眼球的贝斯后来也成了两人聊天的话题。不出意料的,Johnny还秀了一把自己贝斯的功力(侧面体现品牌的多元化,况且,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喜欢好听的音乐的)。
就这样,Johnny与Lisa的第一次约会不是在酒吧,不是在饭店,更不是在电影院。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度过的。有人在听过这个故事后会不屑的吐槽:切,全是套路。与其说是套路,不如说是策略。两者的本质区别是,Johnny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刻意的去扮演他人的角色,他一直都在做他自己,只不过是,我们通过策略型的分析,设计,安排,让他把自己做到了极致!正因为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尝试去扮演别人,而是真实的做自己,他们现在还在拍拖,至今已经一起去过了十几个国家。
个人品牌的5个核心元素:
品相,品类,品味,品格,品德
市场上有一些关于个人品牌这个概念的书籍。我都在Kindle上面购买后进行过深入阅读。可是过于理论性的知识与过于与社交网络运营挂钩的思想体系让读者读完之后觉得缺乏实用性。社交网络,微博,微信,领英,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运营个人品牌的工具。可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意见领袖,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得依靠网络才能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那么问题来了,个人品牌到底是什么?百度百科给的定义是: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我觉得这个定义过于教科书,读了之后也不容易被人记住。于是我自己总结了一套比较容易被记住的体系:五品
品相虽然中国有句俗话叫:人不可貌相。但是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还是一个看整体形象传递信息的社会。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10秒之内大脑就会分析出另一方的海量信息。更不用提你要是有一个酷炫好看的微信头像,有多少陌生人在微信群里加你好友了。
相貌是天生的,形象是自己决定的。好的形象决定了一个个体可以传播的第一印象。商业品牌情景中这里的应用是LOGO与VI系统,个人品牌不需要VI 系统,从发型到牙齿,从服饰的搭配到香水的运用,这都是个人品牌里品相元素中那些不被人重视的细节。
品类:我们的血型,星座,等天生自配属性,或者籍贯,学校这种后天被给予的属性,一般可以让我们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圈子。比如说人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会组织同乡会,校友会;又或者人们初次认识会在饭桌前,酒桌前询问彼此的血型,星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可以快速得出个人品牌的相关数据,但是仅仅是片面,而不够全面。
品味: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听什么样的音乐,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往往在我们接受几年义务教育的长河中悄然的影响着我们。人们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很重要。要交有深度的朋友,要雇有思想的员工,要找琴瑟和鸣的伴侣,品味这个东西在个人品牌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品格:品格是无人在场时的真我,是与人互动时经常显露的特殊素质。这是出于本心的东西。Elon Musk与马云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两个人的品格有着本质上的却别。所以当我们提到这两个人的个人品牌的时候,大家脑海里马上可以想到两个人在演讲时细节上那些差异化的东西。
品德:没有人会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我这个人品德高尚。往往是我们在谈论某人的时候,会将“品德高尚”四个字作为对某人的描述。我们的德行,言谈举止需要且值得被他人所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更丰富的角度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做好个人品牌
就能做到反客为主
2015年初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打电话过来,跟我聊她即将要迎接来的面试。姑娘在国内大学学的法律,来美国一家非常好的大学读法学硕士。她想做的职业是Tax Attorney,税务律师。而即将要面试她的这家公司是美国非常有名的一家公司之一。电话里我们刚刚开始聊的时候,她跟我讲她被邀请到的这家公司的第二轮面试,面试时间会更长,面试官更多,而且还会有鸡尾酒会,晚宴之类的活动。她说来美国时间也不是很长,不知道到时候该跟人家聊什么。同时也提到了准备好的一些面试问题的答案。


然后,我是这样跟她聊的。

首先,既然已经被邀请到第二轮面试,说明已经很优秀了。要对自己有自信。无论到了哪里,做最真实的自己,都是会被人家尊敬的。美国人也是人,他们有橄榄球,有棒球,有他们自己的政治,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也是有家庭,有生活,有爱心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学生也好,或者被应聘的,往往觉得应该有应聘我们的人来开展话题去聊,这样显得有礼貌。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礼节,但是就像我一直所提到的,这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我们有资格也有义务去带应聘官聊一些我们觉得他们有必要跟我们聊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可以映射出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印象分就是这样加上去的。

接着,我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想做税务律师?”
她首先给我的回复是:“哦,我就是喜欢啊。喜欢做税。”
我说:“那,你为什么喜欢做税?因为我很讨厌会计这项工作,讨厌税!”
她还是回答不上来:“嗯,就是觉得很有意思啊。做着开心。”

我听的出来她对这份职业是有着一份很特殊的热爱的。我的直觉告诉我她故事里肯定有特别有意思的点。只是她不知道。我耐心的继续问着她,我在等着她告诉我那个让人激动兴奋的点!

我继续问:“那你能不能讲讲这做税是如何给你快感啊?让你这么开心?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或者比喻的说一下?”

这位同学想了一想,于是这样跟我解释了一番:
她说:“她说做税务律师就像做设计师一样?”
我心想:“这当个税务律师还能把逼格做到设计师的地步?”很是不解,等着她的解释。
她耐心的这样跟我讲到:“做税务律师帮客户报税。美国的税法非常复杂,如果把税报对了,那就可以让一个企业省下很多没有必要的开销。而因为税法的复杂程度,以及企业运营的个个环节的细致,税务律师就要像设计师设计蓝图一样帮客户做好一个计划,把好每一关。而把这件事情做好就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事情。”
她说完以后,我想象不到还有什么可以比这个更完美的答案了。想想,当一个做了多年税务律师的面试官问你为何想做这份职业的时候,你不仅把自己对这份事业的激情与乐趣以一种非常艺术的手法表达了出来,同时还高歌赞扬了你的面试官,你在讲你敬仰她(他)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高尚的就像设计师一样。
“那你的激情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平时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就是喜欢做饭。”
“光这么答不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做饭这个太普遍了。”
“但是平时真的很喜欢做饭。”
“来,那你跟我讲讲你怎么喜欢做饭。”

通过第一个问答互动,我能够感觉到这个姑娘其实还是有故事的,我很期待能够帮她把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挖出来。

她是这样跟我缓缓道来的:“我平时喜欢做饭。特别享受做饭的过程。因为要准备很多细节,而且很多步骤都非常有讲究。非常有意思。我怕出国后吃不到我爱吃的中餐,于是我就在来美国的暑假专门去了厨师技校。刀工什么的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一般做饭嘛,也不是一个人吃。现在在美国,做好吃的请朋友来家里,大家一起吃,特别开心,我也挺开心的。”

我说:“停!好!太好了!你这个故事又可以跟上一个回答去衔接了!做税与做饭这两件事情对于你来说的共同点就是:细节性重要,步骤性强,需要你具备设计师蓝图版的大脑去思考,而最主要的是,你享受这个服务于人,让人快乐这个过程。如果面试官面试的时候不提做饭这件事情,吃饭的时候就跟他们聊中餐,聊你做饭的事情。因为美国人没有吃过正儿八经的中餐,更不知道地道的中餐是如何制作的。”
两周后,这位同学在二十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且是这批被雇佣人中,唯一的一位国际背景的少数族裔女生。直至今日,我都为她的表现感到自豪!
比做潮人更酷的事儿,是做个燃人
品牌的英文是brand。Brand这个词的来源是古挪威语brandr,意思是“烙印”,相传最早来源可能仅仅是游牧部落区别自己部落财产的方式。挪威语Brann的意思是火。与其说Brand品牌这个词的意义在于烙印,倒不如说具有燃性。
在个人品牌这个课题上,我提倡的概念是:比做潮人更酷的事情是,做个燃人。做潮人这件事儿技术挑战性并不是很高,你买的起潮儿的衣服,能穿出潮的感觉就OK了。可是潮的意义代表着在不久的将来现在潮的东西马上会被更潮的东西所替代。原始人都光着屁股,没有潮人这个概念。但是原始人逐渐的有了部落,有了领袖,有了思想家,这些人是燃人。无论是靠个人魅力还是靠思想理念,这些人影响了他们身边的人,也影响了后人。当然了,做燃人并不是说你就要活得多么伟大。但是就像文章最开始所提到的,如果能让自己变得更是自己,那我们自然就能够更有可能找到这份燃的属性,感染到身边的人。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从一个职业营销人的身份,我逐渐的又多了一个个人品牌营销顾问的角色。我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同学挖掘出他们个人真实经历中最深度的洞察,打造出最真实有力的个人陈述故事,成为他们成功申请到理想大学过程中的一件最有感染力的工具。我也成功帮助过很多像Johnny这样的朋友梳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个人品牌,虽然这并没有保证所有人最后都终成眷属,但是却让所有我帮助过的人对自己的个人品牌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控。还有不计其数的求职的朋友,能够看到他们在LinkedIn上更改他们最新雇主的信息与他们的职位头衔,我为他们感到自豪。他们没有人最后因为个人品牌成为明星,也没有成为网红。他们没有开设属于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也没有运营微博。但是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的同时,感染到了他们的目标受众,产生了有效的共鸣。
本文转载自「YICHI」

Mntors诚意推荐阅读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Mntors  是隶属于北美第一留学生求职辅导品牌DreambigCareer旗下的独立品牌,是一款面向全球的职业分享平台式网站。运用“分享经济”理念,聚集来自全球顶尖投行,咨询,PE;Hedge   Fund,Startup及世界 500 强公司的在职人士和招聘官,分享职业经验和职位信息。
点击图片, 查看【学员战绩

点击图片,查看【VIP求职辅导课程】 

点击单张图片,查看【学员顶尖投行Offer展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